2030年南京市将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综合管廊体系,规划总量达到681公里

发布时间:2019-6-18 14:57    发布者:ofweekmall

南京大明路已经建成300米地下综合管廊,这是主城范围内的首次尝试;江北新区综合管廊二期已在浦滨路、七里河大街等道路下方铺设,开工里程20公里。记者昨天从市建委了解到,作为全省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明年我市将迎来省考。届时,全市综合管廊开工量将达60公里,累计建成超过30公里。
南部新城综合管廊建设是全省示范项目,红花—机场片区10平方公里内将建设20.91公里的地下管廊,大明路作为先期示范段,已经建设300米。近日,记者在大明路南部新城医疗中心门口看到,慢车道的绿化带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小小的红亭子。施工单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红亭子就是综合管廊的出入口和通风口,管廊主体就在慢车道下面。
据介绍,大明路综合管廊全长3公里,均为单舱,宽度2.2米、高度1.8米。“这样的高度,基本可以满足一个成年人出入查看缆线或者进行检修。”工作人员表示。此外,红亭子具有防雨功能,即便有雨水进入,内部排水沟、集水坑也能有效避免积淹,并将水引入市政管道。
除大明路外,机场四路也已开工建设综合管廊。南部新城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殷凤军说,南部新城与河西新城、江北新区的大范围开阔地不同,内部均为小街区和高密度路网,且地下规划建设5条地铁线、10座地铁站,这都给管廊建设带来了很大限制。为此,他们因地制宜,不一味求大,而是根据道路条件建设适合新城的管廊。纬七路、机场路、承天大道等主干道建设干线管廊,为三舱到四舱,高度3米左右;机场四路等次干道建设支线管廊,一般为双舱;其余穿街巷道路建设缆线管廊,均为单舱。南部新城的大部分管廊,都是单舱缆线管廊,10千伏供电加各类通信缆线全部入舱。
“大明路虽然是缆线管廊,我们还是按照主干线管廊制定了智慧标准,监控、通风、灯控,全部纳入数字化监控管理。”殷凤军表示,南部新城所有片区都是统一设计,避免各做各的。在地铁建设之前,与地铁重合部分的管廊将提前施工,基本只做蓝线管廊,并保持安全距离。对于干线管廊则实行超前加固,如地铁5号线大校场站,建设管廊时,先建一座类似拱桥的架子,在地下从地铁施工区域绕过去,使得彼此施工互不影响。2020年,南部新城综合管廊将全部建成。
市建委城市建设处调研员张步宏告诉记者,2016年我市成为全省综合管廊试点城市,按照3年考核目标,到明年省考时将累计开工60公里。至今,我市已在河西南部、江心洲、江北新区核心区建成综合管廊20.2公里。今年还将加快江北新区中心区地下综合管廊二期工程建设,续建12公里,新开工10公里。截至目前,管廊二期开工里程已达20公里。除了南部新城和江北新区这两处省级试点,我市还将在扬子江大道、哈尔滨路、麒麟科创园、江宁越秀路、六合龙池路等地拓展综合管廊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到2030年,我市将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综合管廊体系,规划总量达到681公里。
由于城市地下管廊中要通电力、通讯、燃气等,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存在多种有毒气体,例如CO,H2S,NO2,SO2,另外也可能缺氧,从而威胁工作人员的安全。
深圳市工采网公司提供CO,H2S,NO2,SO2,O2传感器,具体如下:

O2传感器O2-M2的特点:
  • 电化学原理
  • 量程为0~30%
  • 线性输出
  • 响应速度快,只需15秒
  • 湿度对传感器影响小

H2S传感器3SP-H2S-50的特点:
  • 电化学原理
  • 量程为0~50ppm,
  • 分辨率高,为5ppb
  • 气体浓度与输出成线性关系
  • 单独标定(NIST可追踪)
  • 通过ROHS认证

CO传感器3SP-CO-1000的特点:
  • 电化学原理
  • 量程为0~1000ppm,
  • 分辨率高,为80ppb
  • 气体浓度与输出成线性关系
  • 单独标定(NIST可追踪)
  • 通过ROHS认证

NO2传感器3SP-NO2-20的特点:
  • 电化学原理
  • 量程为0~20ppm,
  • 分辨率高,为20ppb
  • 气体浓度与输出成线性关系
  • 单独标定(NIST可追踪)
  • 通过ROHS认证

SO2传感器3SP-SO2-20的特点:
  • 电化学原理
  • 量程为0~20ppm
  • 分辨率高,为20ppb
  • 气体浓度与输出成线性关系
  • 单独标定(NIST可追踪)
  • 通过ROHS认证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564719-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