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4432是一颗高度集成度单芯片无线ISM收发器件

发布时间:2019-5-31 17:32    发布者:dnsj

SI4432是高度集成度单芯片无线ISM收发器件。EZRadioPRO系列包括了发射机、接收机和射频收发器,让设计工程师可以有选择的设计利用里面的无线部分。

SI4432提供了先进的无线功能,包括连续频率范围从240到930MHZ和可调输出功率高达±20dBm。SI4432的高度集成带来降低BOM,同时简化整体设计。极低的接收灵敏度(-118dBm的),加上业界领先的±20dBm输出功率,保证传输范围和穿透能力。内置天线多样化和支持跳频。一些额外的功能,如自动唤醒定时器,低电池电量检测器,64字节发射/接收,自动数据包处理,并降低整体序言检测电流消耗,并允许使用较低成本的MCU。一个集成温度传感器,常用模拟数字转换器(ADC),上电复位(POR),和GPIO,进一步降低了整体成本和尺寸。

特性:

·频率范围240-930mhz

·接收灵敏度:-121dBm

·最大发射功率:+20dBm

·可配置+1到+20dBm

·低功耗接收:18.5mA

        发射:30mA@+13dBm

·数据传输率:0.123~256kbpa

·支持:FSK,GFSK,OOK

·电压范围=1.8~3.6V

·待机超度功耗:400nA

·数字信号强度指示

·空中唤醒

·天线分集&收发切换控制

·可配置数据包结构

·前导码检测

·发射和接收带64字节FIFO

·低电压检测

·温度传感器和8位ADC

·温度范围-40 ~+85   

·集成电压调整

·跳频功能

·片上晶体调谐

·20-Pin QFN 封装

·FSK、GFSK和OOK模式

·外围精简

·上电复位(POR)

典型应用:

·无线遥控

·无线安防报警

·遥测设备

·无线个人数据记录

·无线游戏手柄控制器

·胎压检测

·PC无线外设

·无线抄表

·无线门禁

·智能家居

·工业控制

·无线传感器网络

·医疗监测仪

·有源电子标签

SI4432的数字接收架构采用高性能的ADC及基于DSP的调制解调器可实现解调,过滤和分组处理提高性能和灵活性。这一数字架构简化系统设计,可允许使用低端的MCU来控制。数字传输调制和内部自动PA确保传输调制和减少频谱扩散,符合FCC和ETSI条例。

功能描述:

SI4432是一款CMOS的ISM无线收发器件,频段240-930MHZ 连续可调。工作电压范围为1.8~3.6V和低电流消耗,是电池供电解决方案的理想应用。

SI4432是一款分时双工(TDD的)收发器件,可交替传输和接收数据包。接收路径使用一个单转换结构镜像抑制混频 2-level

FSK/GFSK/OOK调制接收信号到一个低中频频率。跟随一个可编程增益功放(PGA)信号通过一个高性能ADC转换成数字领域,所以在数字领域执行过滤解调、切片、错误纠正和包处理,内置的DSP增加了接收器的性能和灵活性与模拟的架构。信号的解调输出,然后该系统通过一个可编程的微控制器的GPIO或通过标准SPI总线阅读64K字节接收FIFO的。一个高精度振荡器(LO)是用于传输和接收模式,因为发射器和接收器不在同一时间工作。LO产生一个综合的VCO和N-PLL合成器。合成器支持可设置的数据传输速率,240-930MHZ任意频率允许可配置波特率、输出频率、频偏、高斯滤波。发射FSK数据直接调制到数据流,这个数据可以通过一个高斯低通滤波整形以达到一个更满意的频谱。

输出功率可配置范围以3db 的步长从+11~+20dbm。这个单端PA允许容易匹配和低成本精简外围,PA包含他自己突发信号的斜升和斜降为防止不希望大频谱散射,一个集成+20dbm的PA、容易跳频控制、收发切换控制、天线分集切换控制、能够赢得显著的优势。天线分集完整集成到IA4432并且在一个典型的环境能够提高系统链路预算8-10db,视环境而定天线分集可以提高范围。在20dBm的功率放大器,也弥补了由于天线性能和PCB板面积性能的局限。而其他品牌的解决方案需要大量和昂贵的外部功率放大器来增加功率。

SI4432外围电路有个MCU、一个晶体和一些被动元件。芯片集成了电压调节器,工作电压从1.8~3.6V,只有4针SPI线与MCU连接。三个配置通用I/O,可用于调整的需要的系统。数量有限的被动元件,需要匹配的低噪声放大器和PA。

需要这款芯片或者技术支持的可以联系我哦!
TEL:18025394686  QQ:2355573216 郭工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564106-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