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Sandy Bridge处理器技术细节曝光

发布时间:2011-3-1 09:42    发布者:1770309616
关键词: Bridge , ISSCC , ring , Sandy , 模块化环互连
英特尔(Intel)在稍早前的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中,透露了32纳米Sandy Bridge处理器的技术细节,包括进一步说明其模块化环互连、如何将快取的操作电压降至最低,以及导入用于监控互连流量的除错总线

据英特尔位于以色列Haifa设计中心工程师Ernest Knoll在ISSCC上所提出的文件显示,32nm的Sandy Bridge处理器在单颗芯片上整合了4个x86核心、功耗/性能优化的绘图处理单元(GPU)、DDR3内存和PCI Express控制器。Sandy Bridge在216mm2的芯片面积上整合了11.6亿个晶体管,Knoll说。  Sandy Bridge的IA核心进行了几项改良,在不增加功耗的条件下提高了性能,这些改善包括改良其分支预测算法、微运算码(micro-operation)快取和浮点强化的向量扩展。此外,该组件的CPU和GPU共享相同的8MB三级高速缓存。  虽然四片L3快取分别与四个x86核心相结合,每核心2MB,但它们完全能与GPU共享,Knoll说。

   eetc_110301_nt_pic1.jpg

Sandy Bridge的环互连结构可连接晶上的所有元素,包括微处理器、绘图处理器、L3快取和系统代理。据Knoll介绍,由于环互连是模块化的,因此可以轻易地透过将四核心芯片“砍”(chopping)成2个核心和2个快取模块,来转换成双核心芯片。Sandy Bridge最先推出的产品可提供双核心或四核心版本

。  “只要简单地将芯片‘砍’成两片,我们就可以得到另一种版本的产品,”Knoll说。  英特尔在去年9月的开发者论坛上首次提供了有关Sandy Bridge系列异质处理器的细节。今年一月,英特尔推出首款Sandy Bridge产品,这也是该公司第一代的Core处理器系列。一月初以来已经有部份芯片出货,英特尔希望今年能有超过500款笔记型和桌面计算机采用该芯片。


功耗最小化

该文件指出,由于Sandy Bridge的x86核心和L3快取共享同一个电源层(power plane),因此,英特尔所面临的挑战,是维持L3快取数据所需的最低电压可能会限制核心的最低操作电压,从而增加系统功耗。而英特尔透过开发数种电路和逻辑设计技术,最小化了L3快取和芯片上缓存器档案的操作电压,以实现较核心逻辑更低的水平。

  “我们的设计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减少电力消耗。”Knoll说。

  英特尔所使用的其中一种技术是共享的P通道MOSFET,它削弱了内存单元举升(pull up)组件效应的强度,从而解决了在低电压下的射频写入能力退化问题,Knoll表示,这可透过制程的变化来达成。  

“有了这样的技术,我们能够为绝大多数的芯片改良最小操作电压。”Knoll说。

  该文件显示,多亏采用这些技术,Sandy Bridge的功耗范围涵盖了从高阶桌面计算机用的四核心组件的95W,一直到可用于移动产品的17W双核心Sandy Bridge都包含在内。

Sandy Bridge还导入了一个除错总线,可用于监控该处理器环形架构中的x86核心、绘图处理器、快取和系统代理的流量情况。这个总线也称之为通用除错外部连接(GDXC),能让芯片、系统或软件除错器对环形架构的信息流量和协议控制讯号进行采样,并将之驱动到一个外部逻辑分析仪,以回复并分析这些资料。

“GDXC对系统和软件除错器来说是极有价值的工具。”Knoll说。  Sandy Bridge还包含两个不同类型的温度传感器,以用于监控芯片温度。

其中之一是位于每核心上、基于二极管的热传感器,主要用来比较二极管电压到输出的温度,以提供温度调节信息、灾难性失败讯息,以及风扇调节等功能。

第二个是尺寸更小的CMOS热传感器,其温度范围限制较大,但可放置在核心中的数个不同地方,以提供精确的核心热点影像。 今年稍早,英特尔在1月9日开始出货的首款四核心版本Sandy Bridge芯片中,发现了一个辅助芯片的设计缺陷。

该公司快速修复了该问题,并暂停出货该辅助芯片。稍后英特尔已恢复出货该芯片给PC供应商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56243-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