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中国三十年集成电路事业发展的经验

发布时间:2018-11-19 11:20    发布者:小编
关键词: 集成电路
总结新中国前三十年集成电路事业的赶超发展,有几点经验值得今天学习(专业研究产业问题的学者铁流对此有很好的总结,笔者也颇为认同,以下部分参考了其文中的一些观点或论述):

A.是坚持自主研发的赶超路线。

贯穿前三十年技术进步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50年代,即使我国已经引进了苏联的技术资料,依旧保留自己的技术研发团队,例如夏培肃于1954年即着手基本逻辑电路的设计、试验和运算器、控制器的逻辑设计,这为我国同苏联交恶后自主研制计算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中国的科研工作人员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技术攻关。从有国外留学经验的老科学家,到共和国自己培养的年轻科研人员,都发挥了极大创造力,例如前述25岁就研发出“隔离-阻塞振荡器”,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的康鹏。

这一时期,中国也抓住有利时机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进行充分消化吸收。但无论是50年代末引进苏联技术资料,还是70年代通过特殊渠道少量购买欧美先进设备,走的是都“消化吸收、融会贯通、推陈出新、举一反三”的路线,技术引进不仅没对自主技术造成冲击,反而使其融入自己的工业体系中,使中国自主技术更上一层楼。

B.是重视科研投入和科研人才培养。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依靠“高积累、低消费”的方式集中大量资源用于国家工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国防技术研发,一代人吃两代人的苦,将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拥有核武器的世界第六大工业国,计算机、集成电路这样的高科技产业也从无到有,发展壮大。

C.是全国统筹协作的研发模式。


从前述列举的重大成就来看,当时的科研单位虽然分散在全国各地,但在重大问题的攻坚上却是协同作战和成功共享的。在全国统筹协作的举国体制下,各个单位互帮互助,以集中全国科研力量攻坚克难的方式解决了科研道路一个个难题。国家还经常举办各种展览会,方便各单位进行技术交流。

正是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公有制体制的保障下,我国计算机和集成电路事业在前三十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

中国是否符合市场规律、发展现状及展望探讨了产业的现在以及未来。如何走下去?

国际机构IHS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的销售额达3530亿美元,中国占比45%。拥有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全球半导体公司营收前20大的企业中却找不到的名字。周子学指出,我们的产业仍然弱小,拥有诸多问题。

首先,中国没有进入全球前20的企业,无论在CPU、逻辑电路、存储器、设备、材料等领域,都没有足够竞争力的企业走在前面,所以不能说中国有竞争力。

第二,过度宣传引起了先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不必要的警觉。自媒体过度吹捧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误导了海内外行业人士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认知,跟引起先进国家不必要的警觉。中国仍处于发展前期,只是目前有一些趋势性的好企业在向前发展,我们还需要扎实做事,埋头苦干,过度宣只会引起其他方面不利的问题,这种不利已经给我们带来很多阻碍。

第三,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不够集中,资源分散。制造业是一个高度国际化,规模化的产业,需要持续的大规模投入。一条14nm生产线的建设投入超过50亿美元,工艺研发投入还要超过10亿美元,设计业遍地开花的形式不符合制造业的产业发展规律。周子学呼吁应该让有竞争力的企业去做,地方政府除了观察企业的积极性,还要有能力去做。

第四,还有许多优惠政策需要国家贯彻落实。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550216-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