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者生存,“特斯拉线圈”或将推动智能锁行业大洗牌

发布时间:2018-8-6 15:24    发布者:chinco
关键词: 特斯拉线圈 , 智能锁 , 电子锁 , 指纹锁 , 智能家居
   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智能家居入口,智能门锁近两年迅速进入消费者视野。2017年赛道玩家爆发,既有德施曼、海贝思等传统锁具品牌,三星、海尔、美的等家电类大型企业,也有小米、联想、锤子等互联网科技巨头,整个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中。
  相关数据表明,2017年,中国智能门锁销量已达到800万套,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3200万套。
  智能门锁用人脸、指纹、密码等个人信息取代了传统的钥匙解锁,它的出现让消费者又喜又惧。“喜”的是门锁智能,便利性高,无钥匙时代让人们越来越自由;“惧”的是安全性,随时担心被黑客攻击。
  
  “特斯拉线圈”秒开智能锁,引发信任危机
  最近,一段用“特斯拉线圈”秒开智能锁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在视频中,有人手持特斯拉线圈在智能门锁前轻轻摇晃了几次,门锁轻易就开了,7个供实验使用的智能门锁只有两款没有被打开。
  无独有偶,早在5月份第九届国际门业博览会上,有人用“特斯拉线圈”轻松破解了多个品牌的智能锁,最快只用3秒钟。一系列事件引发了消费者恐慌,智能锁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特斯拉线圈”它是一种特殊的变压器,可以使普通电压升压,然后经由两级线圈,从放电终端放电。假如,将特斯拉线圈靠近一个荧光灯管,灯管会发亮,因为特斯拉线圈放电时产生了高频率、高强度的电磁脉冲,会对附近电子设备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而当磁场发出强干扰,通过指纹锁内部线路用强电压和强电流冲击电路板芯片,将迅速造成芯片死机,然后芯片重启,系统默认开锁。市面上部分智能锁是识别高电频信号来开锁,因此线圈一靠近就开了,此类智能锁的电路设计所用芯片价格便宜、内存容量比较低,对于电流干扰完全不设防。
  由此可见,“特斯拉线圈”秒开智能锁事件的确符合科学原理。真正暴露的问题是,智能锁的安全性、稳定性竟如此之低。
  智能锁行业乱象:规范不足,良莠不齐
  “特斯拉线圈”秒开智能锁,一时间消费者、媒体舆论质疑声四起,智能锁存在的安全隐患让这个快速成长的遭受当头一棒。
  正是2017年,国内智能锁市场犹如早期的智能手机、智能音箱一样进入爆发期,品牌林立,产品同质化明显。
  目前,智能锁行业的市场价格比较混乱。记者发现,京东或淘宝上,同样的智能门锁价格差最高能达到5000元上下,最低的价格差也有400元左右。价格体系的混乱就是主要来自行业的不规范。从技术上看,智能锁行业没有统一标准,诸如指纹识别、密码等级、芯片等皆无标准出台。无标准,市场定价则会出现乱象。
  同时,从整个产业链来看,智能锁的模块供应商在国内并不多,成品厂家一般是自己制造外壳之类的配件,大多是公模设计,买来装配在一起。一旦上游供应商有问题,将会引起连锁反应。而部分厂商只追求利润,找小工厂代工,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自然会差。
  行业内产品良莠不齐,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在透支用户对行业的信任度。
  行业监管规范升级,智能锁企业大浪淘沙
  当前,智能锁还属于新兴行业,产品质量、安全稳定性、普及度等依旧是困扰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所幸,智能锁曝出严重问题后,这类产品的安全规范开始受到重视。
  一方面,有关部门已经对“特斯拉线圈”进行了监禁,对于陷入危机中的智能锁行业来说是件好事,也给恐慌的消费者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为加强安防认证工作,国家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加快GA 374《电子防盗锁》标准、GB 10409《防盗保险柜》标准的修订、发布实施工作,从标准要求上全面提升我国电子防盗锁的安全级别,特别抵抗特斯拉线圈装置等外界干扰的能力。同时,加大安防产品认证工作力度,通过电子防盗锁产品GA认证,让用户识别产品上的GA认证标志,来推动电子防盗锁等国家和行业标准有效实施,保证智能锁质量安全。
  另一方面,智能锁行业大浪淘沙,尽管存在着被“特斯拉线圈”打开的智能锁,也有一批技术精进、产品实力强大的品牌脱颖而出,给消费者以信心。以智能家居品牌欧瑞博为例,在“特斯拉线圈”事件发生后,主动对其产品TI进行了测试,在贴近距离门锁面板0.5cm以内触发“特斯拉线圈”,转动把手并没有成功打开T1门锁。据了解,T1的芯片处理器是采用串口协议通信,属于不规则的高低频组合驱动,数据需要完全匹配才可触发,同时门锁结构设计上比如离合设计和门锁重启机制已经对强磁干扰做了防范,所以更加安全,不会被强磁干扰。
  
  对于此次“特斯拉线圈”事件,欧瑞博市场负责人表示:“这件事对于行业来说不是坏事,是一种洗礼,真正有科技实力、用户思维的企业一定能经得住市场检验。”
  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混乱无序的行业现状也将随着这一波乱象逝去。有了国家标准条例的监督和标杆企业的引领,相信智能锁行业将会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市场。
文章来源:网络
深圳奥立科www.aureke.com/,www.aureke.1688.com/;深圳辰驰电子www.chinco.co/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543689-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