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模块实用资料:手把手教你怎样选择合适的光模块

发布时间:2018-3-26 14:14    发布者:chaser12
光纤通信离不开光模块的支持,现在市面上有着大量的光模块,也造成了很多对光模块的认识并不够全面,不知道怎样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光模块。在本文中,易飞扬通信将介绍光模块的实用资料,看完之后你就知道怎样选择合适的光模块了。
10G光模块.jpg
光模块是什么?

光模块由光电子器件、功能电路和光接口等组成,光电子器件包括发射和接收两部分。

发射部分是:输入一定码率的电信号经内部的驱动芯片处理后驱动半导体激光器(LD)或发光二极管LED)发射出相应速率的调制光信号,其内部带有光功率自动控制电路,使输出的光信号功率保持稳定。

接收部分是:一定码率的光信号输入模块后由光探测二极管转换为电信号。经前置放大器后输出相应码率的电信号。

光模块分类

按速率:155M、622M、1.25G、2.5G、4.25G、10G、40G、100G等。

按波长:常规波长、CWDM、DWDM等。

按模式:单模光纤、多模光纤。

按使用性:热插拔和非热插拔。

按封装分

1.XFP光模块

XFP光模块是一种可热交换的,独立于通信协议的光学收发器,用于10G bps的以太网,SONET/SDH,光纤通道。
可选波长:850nm,1310nm,1270nm,1330nm,CWDM,DWDM
速率:10Gbit/s

2.小型可插拔收发SFP光模块

3.BiDi系列单纤双向光模块利用的是WDM技术实现一根光纤传输双向信息号(点到点的传输。尤其是光纤资源不足,需要1根光纤传双向信号)。BiDi包括SFP单纤双向(BiDi),GBIC单纤双向(BiDi),SFP+单纤双向(BiDi),XFP单纤双向(BiDi),SFF单纤双向(BiDi)等等。
25G光模块.jpg
可选波长:850nm,1310nm,1490nm,1550nm,CWDM,DWDM
速率:0-10Gbit/s

4.RJ45电口小型可插拔模块,又称电模块或者电口模块.

RJ45电口模块

接口:RJ45,COPPER
速率:10/100/1000M自适应,强制1000M

5.SFF根据其管脚又分为2x5,2x10等

6.千兆以太网接口转换器(GBIC)模块

可选波长:850nm,1310nm,1490nm,1550nm,CWDM,DWDM
速率:1.25Gbit/s

7.无源光网PON( A-PON,G-PON, GE-PON)光模块

8.40Gbs高速光模块。

9.SDH传输模块(OC3,OC12,OC48)

10.存储模块,如4G,8G等

11.QSFP28光模块
100G光模块.jpg
QSFP28光模块主要用在100G以太网和EDR InfiniBand应用,它采用四个25Gbit/s的传输通道传输数据。有时这种光模块也被称为QSFP100或100G QSFP光模块。

选购光模块时要考虑的因素

在购买光模块时,以下五点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传输距离

不同光模块支持的传输距离是不同的,一般来讲,多模光模块的传输距离要比单模光模块的传输距离短得多,价格也更加便宜,例如,一个10GBASE-SR SFP+光模块的传输距离最远只能达到400m,而一个10GBASE-LR SFP+光模块的传输距离则能达到10km,因此,弄清楚您想达到的传输距离非常重要。

此外,还要考虑到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和色散情况,建议您使用支持的传输距离稍大于实际需求的光模块。对于机架内设备间的短距离连接,推荐您使用价格比光模块便宜的高速线缆产品。

传输模式

光模块主要有三种数据传输方式: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单工传输只支持一个方向上的数据传输;半双工传输允许两个方向上的数据传输,但是在某一时刻只允许一个方向上的数据传输;全双工传输允许两个方向上的数据同时传输。最好选择支持全双工传输的光模块。

传输介质

铜缆和光缆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两种传输介质,因此,有的光模块是电口设计,有的光模块是光口设计。一般来说,光口光模块常用在10G、40G以太网传输应用,而电口光模块则用在百兆和千兆以太网应用,而且光口光模块的传输距离普遍比电口光模块的远。
40G光模块.jpg
耐热性

光模块的工作环境温度不宜过高,如果超过光模块能承受的温度,很有可能出现链路故障。因此,应选择耐热性好的光模块。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楚知道光模块的封装、光模块的速率、光模块的传输模式等。所以,对于怎样选择合适的光模块,你知道了没?

易飞扬(Gigalight)通过专有的设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光网络器件和低成本的光通信产品,供应一系列光模块产品。更多详情,请访问易飞扬通信官网(gigalight.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523920-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