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上几招提升职场幸福感

发布时间:2011-2-6 18:15    发布者:1770309616
关键词: 职场
来源: 文汇报

      接近年底,对工作的愤懑和抱怨成为许多职场人士的“每日必报”。“太累了!”“工作指标太高了,根本没法干!”“我以前很喜欢这份工作,可是现在,越做越没劲!”诸如此类的埋怨不绝于耳。这也难怪,年底各行各业都在“冲指标、写总结、订计划”,工作量激增,又逢物价上涨生活成本飙升,难免感到心身疲惫,过年变成了过年关,甚至很多人出现失眠、头痛等躯体症状。工作重压之下,有人频繁跳槽,有人消极怠工,更多的人则深陷抱怨着、拖拉着、痛苦着的漩涡无力自拔。
      工作几乎占据了职场人士生命中三分之一的时间,人生幸不幸福,和工作是否幸福休戚相关。2005年有媒体开展了一次“工作幸福指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在职人士的工作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下状态,对大多数人而言,工作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和精力,得到价值感和薪水,还伴随着压力、厌倦等困扰,“工作幸福感”变成了无法企及的奢侈品。
     如何化解职业压力,摆脱职业倦怠,提升工作幸福感?这是职场人需要直面的问题。
     职业发展、工作负荷、人际关系、工作家庭平衡是职场人士主要的压力来源。就个人而言,压力来源或有不同,可能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仍然可以总结出一些通用的应对之法。
     职场新人——实行有效的时间管理,积极应对困难
     小张一年前大学毕业,在目前的公司从事设计工作。大学期间习惯了考试前突击,工作以后常常拖延,不到最后时间不能完成任务。最近三个月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并且突发状况不断。小张感到时间总是安排不好,工作效率很低,每天疲惫不堪,还总是挨批评,深感苦恼,产生了跳槽的念头。
     很多职场新人刚刚离开校园,习惯了“放羊一学期,突击两星期”的学习方式,踏上工作岗位以后,还无法适应自主安排时间和工作节奏。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就是把要做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区分和排队,把急的事情排在前面优先完成,重要的事情分配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要善于将工作“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同时改变拖延的坏习惯,可以借助一些外部手段来给自己必要的提醒,比如列出时间计划表等。同时可以灵活调整工作节奏。比如可以将列出的最为棘手的问题安排在一天中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段,也可以在自己长时间工作感到疲倦时适当停下来,进行一些“松散的休息”。通过这些节奏的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缓解连续长时工作带来的紧张和厌烦情绪。
      职场新人对单位并无过多留恋,很容易频繁跳槽,但是需要明白这也许只是逃避困难的一种方式,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作为新人,需要积累经验和人脉,尽快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如果遇到困难就跳槽,几年之后,能力没有任何提高,年龄优势也不再,恐怕面临失业的风险。

     职场中坚力量——充分了解自我,突破发展瓶颈
     李小姐6年前大学毕业,一直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认真细致,从未出差错,虽然话少,但为人随和,人缘不错。1年前公司领导晋升李小姐做部门主管,外派分公司,负责工程施工相关部门的协调。李小姐欣然走马上任,然而由于组织管理和灵活应变能力欠缺,面对各种矛盾手足无措,遇见问题只能向总公司求援,新官上任“一把火”也没有烧起来,反而连连受挫,李小姐感到身心疲惫,渐出现眠浅多梦,食欲减退,腰酸背痛。
     许多人和李小姐一样,在工作中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就会完全丧失自信,无法客观地看待自己。医生要求她比较一下领导对她的评价有什么变化,她很委屈,“以前说我听话本分,做事谨慎踏实,工作表现很不错,现在说我做事犹豫、没主见、沟通能力差,完全不称职”。医生不禁莞尔,给她列出三个等式“谨慎=犹豫,听话=没主见,本分=沟通能力差”,她迷惑了三十秒之后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并没有变,可是工作岗位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原来的优点都变成了缺点。
     充分了解自己,才能对工作提出合理的期望。有时候,不是工作挫败了自己,而是我们对工作的期待挫败了自己。领导提出提拔李小姐时,她也忐忑过,担心自己性格内向、不善沟通,但还是欣然应允。口头上说只是为了“提高能力、锻炼自己”,内心却期待得到大家的认可,干出一番事业,结果低估了困难,高估了自己。木桶理论认为水桶盛水的高度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然而人生的成就往往取决于把自身优势发挥到多大。扬长避短更容易让工作如鱼得水。如果一定要“提高能力、锻炼自己”,那就要心中有谱,需要更多的努力更长的时间,需要有步骤有计划地提高,如果遭遇非议,也要明白这是成长的代价。
     职场管理精英——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王女士是某著名外企的人力资源总监,工作一直顺风顺水,职位一路三级跳,是典型的职场“杜拉拉”。王女士对工作抱有极大的热忱,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力,直到45岁还没有要孩子,希望再攀职业生涯高峰。4个月前公司人事突然变动,新领导因为既往工作中的矛盾对王女士抱有宿怨,上任伊始就向王女士发难,布置不切实际难以完成的工作量,并且时常堂而皇之的指责和批评。王女士尝试过沟通和辩解,均无济于事,此时同事和其他领导都表现出漠不关心,王女士感到悲愤难言,并且非常疑惑,自己本身就是做人事工作的,在人际沟通和矛盾化解上有丰富的经验,怎么就落得四面楚歌的境地?
     职场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常常制约我们的发展,尤其当我们成为管理者的时候,某些规则可能需要格外注意。

     赞美别人:
     学习发现和欣赏别人的优点,相互肯定与接纳,是同事和谐相处的基石。在夸赞别人的时候,态度必须是真诚的,努力去发现他人的长处,不能毫无根据地吹捧,这样反而会伤害别人。尤其当我们成为管理者的时候,对下属也需要适当的赞美和肯定,过于苛责的上司,往往会招来下属的怨恨。
      换位思考:
      人们观察问题时都习惯性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只顾及自己的利益、愿望、情绪,一厢情愿地想当然,因此,常常很难了解他人,很难和别人沟通。想处理好自己和他人的人际关系,最需要做的就是改变从自我出发的单向观察与思维,而要从对方的角度观察对方,替对方着想。
     宽容待人:
     容人雅量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当我们和气宽仁地对待所有人时,就相当于和气宽容地对待整个世界,我们的身心也就愉悦了,心胸也就开阔了。在管理下属以及与其他部门协调时,宽容待人非常重要,即使对方一时有什么不礼貌的言辞,我们仍应该就事论事,心平气和地处理问题。打小报告、告黑状是职场大忌,应尽可能与对方直接化解矛盾,避免将来的人际隐患。
     学会拒绝:
     一个只会拒绝别人的人会招致大家的排斥,而一个只会向别人妥协的人不但自己受了委屈,还会被认为是老好人、能力低、不堪大任,且容易被人利用。因此在工作中要注意坚持一定原则,避免卷入诸如危害公司利益、拉帮结伙、损害他人等事件中去。遇到这样的情况要注意保持中立,避免被人利用。如果遭遇职场精神暴力,首先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大吵大闹。然后冷静地分析原因,可以与对方主动交谈,逐步地、真诚地进行沟通。如果无法奏效,切忌一味隐忍,要敢于说“不”,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积极向上级和同事求助,以免助长对方的施暴行为。
      职场女性——掌握工作和家庭的平衡
      吴女士结婚四年了,自从两年前休完产假上班以后,每天的生活都像打仗,白天繁重的工作、老板的苛责、复杂的人际关系已经让她筋疲力尽,晚上回家还得带孩子、做家务,不胜其烦。最让张女士不能容忍的是,老公不但不理解自己的辛苦,还经常数落自己对孩子不够耐心,家务做得马虎,甚至“不像个女人”。近半年来夫妻矛盾逐渐升级,几乎天天吵架。张女士工作状态越来越差,常常出差错,每天都感到心力交瘁,孤立无援,对生活很失望,不知道怎么摆脱目前的困境。
     一个美满和谐、爱意常驻的家庭,给予每个家庭成员生活的自信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对大多数女性而言,妻子和母亲更是实现自我价值无法回避的重要角色。让家庭真正成为避风的港湾,个人发展的加油站,而非战火蔓延的战场,是职业女性获得幸福人生的必修课。对职业女性而言,需要明白一点,无论工作还是家庭,都是需要长期奋斗经营的,急功近利都不可能走得长远。因此我们不妨从容一点,在实现工作目标的进程上,照顾一下家庭的需要,两者兼顾,反而会有双赢的惊喜。

      积极沟通,转负为正:
     许多夫妻每天的交流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吵架。怒火攻心的两个人,根本无法理智表达自己的意见,原本想说“你刚才缺乏一点耐心”,一张嘴就变成“你就是个没有耐心的人”,改变对方缺点的初衷,演变成了人身攻击。大多数家庭并不缺乏交流的机会,然而只是消极无益的交流。成功的夫妻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倾听对方,谈话是开放的,无所不谈,又是风趣的。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相互吐露很多内心深处的信息,如此一来,就能消除彼此之间的冲撞和摩擦,使家庭生活更加和谐稳固。
      承担家庭义务,学会换位思考:
      如果夫妻中的一方包揽了全部的家务,很容易心生怨气。父母都忙着工作,疏于照料孩子,也为孩子的成长和亲子关系埋下了隐患。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合理分配精力和时间,需要认真取舍,而且不仅是父母任何一方的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协调。
     共享美好时光,营造家庭氛围:
     与家人一起度假,做游戏,在大自然中共享美食,这些美好的时光使家庭生活充满乐趣,使家人之间更为亲密。
      在生活中学习与提高,对家庭压力和危机的成功处理: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家庭的压力越来越大,危机的出现在所难免。危机一方面是危难,另一方面也是机遇,稳定的家庭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善于在艰难时期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来化解各种矛盾。像张女士一样,很多家庭在孩子诞生后,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成员的角色增多,家庭矛盾激化。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家庭核心角色的夫妻双方,都需要积极调整姿态,尽快适应新的角色,相互理解,共同面对问题。刘文娟 季建林
     (     作者均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心理科医生;季建林为医学心理科主任、教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精神卫生学系主任)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52108-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hszx 发表于 2011-2-9 10:05: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