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电动车:看似真实的童话

发布时间:2011-1-25 08:28    发布者:1770309616
关键词: 电动车 , 童话 , 沃尔沃 , 专利
11月初的哥德堡,大雪过后将这个瑞典最大的工业城市装点得像童话世界里的王国。此时,当地最大的报纸《哥德堡日报》用头版最显著的位置登载了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一句话:“沃尔沃将很快在中国生产销售10万辆汽车。”
  与此同时,沃尔沃历时数年、费数10亿欧元打造的首款纯电动车C30刚刚亮相。可惜的是,公布在中国的10万产能里,却没有出现这款车,沃尔沃电动车部门的研发人员和高管表示,沃尔沃的首款电动车并没有考虑中国,他们仅仅把沃尔沃市场未来的希望寄托在瑞典和西欧的小范围内,而没有考虑在中国——这个未来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推销他们伟大的技术成果。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在吉利收购沃尔沃百天之后,李书福自爆与沃尔沃董事会之间在产品和市场观念上的分歧。在李书福看来,沃尔沃理应在豪华车品牌竞争中更有针对性,直接对标奔驰、宝马和奥迪;而沃尔沃汽车则认为“安全、低调、高品位”才是沃尔沃的生命所在,他们和德国豪华车之间有本质的区格,不存在竞争一说。
  这似乎从表面上解释了沃尔沃为何在打造电动车时并不考虑中国,在他们看来,即使是沃尔沃的电动车,也必然是“安全、低调、高品位”的,能够接受的消费者群体是独特、小众且忠诚的,他们无意让更多的人来接受沃尔沃汽车,那遥远东方这些尚处于汽车文化启蒙阶段的人们,就更无法理解沃尔沃这些伟大的技术和理念了。
  瑞典人的方脑袋 
 “瑞典人的脑袋完全是方的,他们根本不明白什么是变通,几百年都这样,最有意思的是,他们以此为傲。”已经在瑞典生活超过15年的东北人高先生这样看待他所熟悉的瑞典人。作为瑞典当地专门接待旅行团的中国人,高先生在刚来到瑞典的几年也曾在当地企业里供职。“完全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如此执拗,所以我还是选择出来做导游,和中国人打交道。”
  通过在沃尔沃电动车项目上的交流,本刊记者对高先生对瑞典人的描述有了切身的感受。沃尔沃电动车研发部门的主管 ,一个祖孙三代都供职于沃尔沃的黑头发年轻人,并不认为纯电动车C30和柴油混合动力的V70有拿到中国销售的迹象,也不认为中国市场已经具备了消费这样车型的能力。“西欧一小部分,最主要在瑞典,对沃尔沃品牌有认知的消费者是我们未来的目标群体,在中国目前没有计划。”他说。
  但沃尔沃董事会成员,除李书福外唯一来自吉利集团的代表、现任沃尔沃汽车中国区董事长沈晖明显不这样看。他认为不论是C30还是V70,都要以中国为其目标市场之一,这在任何一个人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吉利收购了沃尔沃,那沃尔沃最新技术的产品没有理由不拿到中国来销售。
  一位沃尔沃的人士这样解释电动车未来战略矛盾出现的原因:沃尔沃电动车起始于福特时代,并没有考虑到后来所发生的产权变更,因此也就没有中国市场的考虑。但问题是,即使在吉利收购沃尔沃3个多月之后,沃尔沃电动车的相关负责人似乎从未想过这些车型应该在消费潜力更大的中国一展风采,这不免让人讶异。
  先进到不为人知
  在去年北京车展上首次展出C30电动车之后,迄今已近一年,但即使是中国的专业汽车类媒体,对沃尔沃的电动车仍旧知之甚少。  事实上,沃尔沃是最早将纯电动车确定为终极发展目标的汽车企业,和日产的Leaf一样,C30电动车也是脱胎于沃尔沃现产车型,所以电动轿车C30外表看起来与过去普通的C30没什么两样,不同的仅仅是蓄电池的电力驱动。纯电动的C30搭载24KWh的电池组,续航里程可达100~150公里,最高时速达到130公里,0至100公里加速为10.5秒。其充电环境为230V、16A的电源,沃尔沃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样的电源在欧盟随处可见,很容易为车充电,每充一次电需要8小时。
  这样的参数和日产、通用相比,并未显示出有太多的过人之处,但区别于其他厂家推出的电动车,C30电动车最大的技术优势在于,它是首款引入安全概念的纯电动汽车,它的电池和电机是中置在驾驶室之下,而其余电动车则不是将电池放在车头就是置于尾部。
  在闻名遐迩的沃尔沃汽车安全试验中心,技术人员解释说围绕电动车安全性能的领域,沃尔沃有着绝对领先的观念和技术优势,沃尔沃是世界上首家针对电动车安全性进行测试的厂商。而这些研发都是在电动汽车远未达到量产的阶段就已经开展的。很容易理解的是,即使未来沃尔沃在电动车纯电池和电机技术方面并无明显优势,但在电动车安全标准的制定上,无论是哪个企业,都很难摆脱沃尔沃的影响。
  这种不计成本和市场因素的技术研发已经深入到沃尔沃的血液里,而闻名于世的沃尔沃安全标准,则为这种投入赋予了道德上的神圣感,每一个沃尔沃人都似乎患上了道德强迫症,教徒般地坚持他们近乎宗教般的企业文化。
  这也可以解释,自1999年福特以64.5亿美元收购沃尔沃以来,福特先后在沃尔沃轿车上投入近200亿美元,仅每年研发费用就高达10多亿美元,福特并购前10年研发投入累计也有100亿美元,这300多亿的投入产生了大量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但这些高昂的技术投入并未转化成为企业的利润,相反,它们已经制约到企业的正常发展,沃尔沃固守在自己想像的世界里,离主流世界渐行渐远。
  小国里的大国 
 “也许正是这种近乎于变态的执着造就了瑞典的核心竞争力,而这种坚持也许正是当今中国企业最为欠缺的,很多人都只看到了一个中国才发展了10年的民营汽车企业收购了一个历史超过80年的国际经典汽车品牌,却没有看到作为一个小国所孕育奇迹的真正原因。
  很难想象,作为一个只有不到900万的北欧小国,瑞典却孕育了如此众多的世界知名品牌。除了汽车领域的沃尔沃和萨博汽车,瑞典还拥有机械制造领域的ABB、服装巨头H&M、家电品牌伊莱克斯(Electrolux)、电信巨头爱立信、相机品牌哈苏(Hasselbald)、宜家家居等。按人口比例计算,瑞典是世界上拥有跨国公司最多的国家。更鲜为人知的是,瑞典还拥有自主且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能自主研发和制造先进战斗机,瑞典现役的三代半战斗机的代表鹰狮战斗机,就完全是自主研发的产物,还出口到数个国家。
  但在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国内市场狭小、且不具备规模优势的瑞典品牌逐渐失去了与有着巨大国内市场的大国品牌相抗衡的资本,越来越多的瑞典品牌被收购和出售。“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瑞典人对技术的追求和对品质的严格,这也是许多小国的品牌都消失了而瑞典品牌依然存在的原因。”哥德堡当地的一位华人这样看待他眼中的瑞典工业。
  这也是为什么沃尔沃电动车项目研发部门并不过多考虑市场因素的文化背景的原因,一位工程师这样解释他的工作。在他看来,作为工程师,研发出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最先进的电动汽车是他们的责任,至于市场销量,那是销售部门才该做的工作,好的销售人员应该向消费者“贩卖”沃尔沃的理念,而不是把消费者的想法反过来“贩卖”给沃尔沃研发部门。
  这是吉利收购沃尔沃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作为一个必须依靠市场销量来维持生存的中国民营汽车企业,吉利的技术导向,也必须是适应市场的技术,而非脱离市场、闭门造车的技术;而作为一个视品牌为生命的汽车企业,沃尔沃却以宗教般的虔诚,来膜拜、守侯和捍卫自己的体系和文化。从短期看,这种偏执的态度有可能为吉利造成一场可怕的灾难,但在李书福看来,这种坚持也正是中国汽车企业最缺乏、却有可能让一个草根中国汽车企业走得更远的精神内核。
  在北欧国家,有一则生动的比喻来描绘各个国家的民族性:挪威人是渔民,芬兰人是农民,丹麦人是商人,而瑞典人则是勤劳、质朴、执着的工匠。沃尔沃电动车项目,会否成为一个有长远市场前景的工匠作品,那还需要李书福和他的团队表现出更多的智慧和坚持。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50732-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老郭 发表于 2011-1-25 18:00:15
面对这么一群固执的人。李书福够喝一壶的。虽然有钱能使鬼推磨,却不能使瑞典人变成中国人。当然,如果瑞典人和中国人思维方式相同,就不会有沃尔沃这样高品质的汽车了。

他们应该聘请我们的退休国家领导人到他们那里去当总统,教教他们什么是与时俱进。中国人的过度灵活不可取,他们的过度固执也同样不可取。
1770309616 发表于 2011-1-26 01:26:53
精辟!
sherwin 发表于 2011-1-26 12:55:26
老郭的评论精辟!
其实说到过度固执,不必远到欧洲,就离我们最近的日本,便是很好的例子了,呵呵   

总体来说,最佩服的还是老美,既不过度固执,又有一定的原则底限,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