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引领智能手机取代PC?

发布时间:2011-1-15 19:31    发布者:老郭
关键词: PC , 智能手机
作者:罗川

当前的个人计算场景仍然是围绕PC来进行的。访问互联网、处理文件、获取信息和分享沟通,PC仍是最重要的信息终端。随着芯片能力的增强、网络带宽的增速以及越来越多的应用以互联网服务的方式提供,智能手机在个人计算场景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手机上网的人群越来越大,以iphone 为代表的智能手机还通过APPSTORE重新演绎了应用程序的获得方式。

但这些仍然没有改变PC作为个人计算中心的应用场景,即使 iPhone也高度依赖PC上的iTunes作为初始化、同步、处理和存储信息的基站。如果把iPhone比作手机中的战斗机,那么PC就是这些战斗机的航空母舰。iPad有了更多的提升,但还是不能摆脱对PC的依赖,任何装载照片、音乐和视频的过程都依赖和iTunes的同步。

然而,潮流在变化,用户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表现在:用户的最紧密社交关系都直接与手机相关,用户获取和分享信息(SMS、电子邮件、friends update)的第一渠道已经从PC迁移到了手机,商业用户碎片时间的娱乐成为了娱乐消费的主流。在实际使用中,用户不得不保持两台设备,智能手机和PC 电脑,并需要及时同步,这并不是一个最优化的使用场景。

移动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一直在努力,希望手机可以取代PC成为个人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的中心。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摩托罗拉展示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智能手机” ATRIX 4G,其设计理念正体现了以智能手机为中心的个人计算场景。

ATRIX 4G采用1G主频双核处理器,具有1G的内存和最大48G的存储,基本上相当于一个笔记本电脑的硬件配置。其软件系统与MOTO近期的策略一致,是基于 Andriod 2.2;4G的意思是这款手机支持下一代宽带移动网络,比我们现在能感受到的3G速度还要高一个数量级。在使用场景上,ATRIX既是战斗机,也是航空母舰。单独使用,它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与摩托定制的基座配合使用的时候,则变成了一个全功能的电脑,而这个电脑的所有计算、存储以及通讯能力仍然在 ATRIX本身,基座只提供全功能键盘,12寸屏幕和8小时不间断电源。

我亲身感受了一下ATRIX和基座配合使用的场景,好消息是这个组合比大多数的笔记本电脑(包括正用于书写本文的X61)还要轻,更好的消息是由于这个组合的核心是智能手机,所以可以直接用电脑的操作方式来收发短信、打电话,并且直接利用手机内置的4G+WIFI,浏览网页的速度惊人。不好的消息则是目前支持Linux(Andriod)系统的应用软件还不够丰富和优秀,特别是字处理,Excel和PPT类的软件都还达不到Microsoft Office那种出神入化的爽利,不过用QuickOffice做一般性的工作也还胜任。

ATRIX 4G和同时发布的摩托平板电脑BOOM都获得了2011 CES大奖,这也让刚刚拆分的摩托罗拉成为今年CES最耀眼的明星。但我并不认为摩托会担当起引领智能手机成为个人计算中心的使命。

1977 年面世的APPLE II是个人计算时代的开山鼻祖,IBM随后于1983年推出的PC XT以更开放的体系架构引发了个人计算机的革命。不过苹果和IBM都没有真正成为个人计算时代的翘楚,反而是Intel的X86CPU芯片组和微软的 Windows操作系统推动PC成为了大众消费电子产品。俯瞰今年的CES,近70款新平板电脑,无数的新型智能手机,都基于一个操作系统:Android

Android的开发者Google这次很低调地参展,只租了一个会议室和预约前来拜访的厂家洽谈,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不慌不忙地策划从PC到智能手机的革命。

(本文作者罗川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工学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担任微软MSN大中华区的负责人。 2007年,和投资界朋友共同创建了MySpace中国公司。 2008年,加入中国移动旗下的一三九移动互联,担任首席运营官至今。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49169-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chery 发表于 2011-1-17 13:42:27
手機取代不了PC!
hbnd2008 发表于 2011-1-17 15:59:13
pc应该能取消手机
sherwin 发表于 2011-1-17 16:29:03
终极目标,就是穿戴式PC,或者“嵌入式”PC——这里所讲的嵌入式,是指嵌入到人体内部的设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