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防系统中的红外报警系统分析

发布时间:2010-12-25 19:42    发布者:designer
关键词: 安防系统 , 报警 , 红外
企业安防系统主要是基于三层结构的七大子系统。主要包括前端信息捕获、中间信息转换传输、后台信息处理三个层次,以及红外报警系统、电子围栏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门禁系统、人工电话报警系统和安防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七大子系统。

企业安防系统主要是基于三层结构的七大子系统。主要包括前端信息捕获、中间信息转换传输、后台信息处理三个层次,以及红外报警系统、电子围栏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门禁系统、人工电话报警系统和安防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七大子系统,先来介绍一下七大系统中的红外报警系统:

一、红外线报警系统

红外线报警系统是由若干个红外线报警器构成的一个整体的防盗系统,红外线防盗报警器由红外探测电路及报警电路组成,是一种实用的自卫性威慑报警工具。在防范的区域装上红外线防盗报警器后,一旦有盗贼进入防范区域,报警器立即周期性发出刺耳的警报声,起威慑作用;该装置具有性能稳定、反应迅速、安装容易、使用简单等优点。

二、红外报警器分类及原理

红外报警器分为主动红外报警和被动红外报警,主动红外入侵报警器是由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发射机是由电源、发光源和光学系统组成,接收机是由光学系统、光电传感器放大器、信号处理器等部分组成。主动红外报警器是一种红外线光束遮挡型报警器,发射机中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在电源的激发下,发出一束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束(此光束的波长约在0.8~0.95微米之间),经过光学系统的作用变成平行光发射出去。此光束被接收机接收,由接收机中的红外光电传感器把光信号转换成信号,经过电路处理后传给报警控制器。由发射机发射出的红外线经过防范区到达接收机,构成了一条警戒线。正常情况下,接收机收到的是一个稳定的光信号,当有人入侵该警戒线时,红外光束被遮挡,接收机收到的红外信号发生变化,提取这一变化,经放大和适当处理,控制器发出的报警信号。目前此类报警器有二光束、三光束还有多光束的红外栅栏等。一般应用在周界防范居多,最大的优点就是防范距离远,能达到被动红外的十倍以上探测距离。

被动红外报警器主要是根据外界红外能量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有人在移动。人体的红外能量与环境有差别,当人通过探测区域时,报警器收集到的这个不同的红外能量的位置变化,进而通过分析发出报警。人体都有恒定的体温,一般在37度左右,会发出特定波长10μm左右的红外线,被动红外报警器就是靠探测人体发射的10μm左右的红外线而进行工作的。人体发射的10μm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涅尔滤光片增强后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产生报警信号。

1.被动红外报警器是以探测人体辐射为目标的,所以热释电元件对波长为10μm左右的红外辐射必须非常敏感。

2.为了仅仅对人体的红外辐射敏感,在它的辐射照面通常覆盖有特殊的菲涅尔滤光片,使环境的干扰受到明显的控制作用。

3.其传感器包含两个互相串联或并联的热释电元件。而且制成的两个电极化方向正好相反,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释元件几乎具有相同的作用,使其产生释电效应相互抵消,于是报警器无信号输出。

4. 一旦人侵入探测区域内,人体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面聚焦,并被热释电元接收,但是两片热释电元接收到的热量不同,热释电也不同不能抵消,经信号处理而报警。

三、企业如何选择报警器种类

被动红外报警器主要是根据外界红外能量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有人在移动。人体的红外能量与环境有差别,当人通过探测区域时,报警器收集到的这个不同的红外能量的位置变化,进而通过分析发出报警。

但外界环境是不但人体会发出红外能量,许多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散发红外能量,而在可见光中这种能量尤其突出,所以任何被动红外报警器的抗白光干扰就成了一个重要的指标。建议企业在室内实用被动报警器,因为室内光线稳定、红外能量比较恒定的情况下,这种环境下探测效果非常好。企业在选择红外报警器时候应该根据自身的环境特点进行的选择,这样才能使红外线防盗系统发挥最大的作用。

相比被动红外报警器,主动红外系统一般用在周界防范,在选择主动红外报警器时,也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主动红外入侵报警器受雾影响严重,室外使用时均应选择具有自动增益功能的设备(此类设备当气候变化时灵敏度会自动调节);另外,所选设备的探测距离实际警戒距离留出20%以上的余量,以减少气候变化引起系统的误报警。多雾地区、环境脏乱风沙较大地区的室外不宜使用主动红外入侵测器。

2、在室外使用时一定要选用双光束或3光束主动红外入侵报警器,以减少动物、落叶等引起系统的误报警。

3、在围墙上、屋顶上或空旷地带使用主动红外入侵报警器时,应选择具有避雷功能的设备。遇有折墙,且距离又较近时,可选用反射器件,以减少报警器使用数量。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47726-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