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投资变道:房地产遇冷 科技实业趋热

发布时间:2017-8-17 09:45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高端制造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中国商人高继胜以约2.1亿英镑收购了英超南安普顿俱乐部80%的股权,成为中资又一个投资海外俱乐部的案例。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至今,中资收购海外足球俱乐部已经超过15家。不过,随着对海外投资监管的趋严,这类投资已经明显放缓。另一个放缓明显的是房地产行业,上半年对外投资同比下降超82%。

  但是也有一些领域的海外投资趋热,比如装备制造业、医疗健康、科技领域等。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中国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并未改变,未来5-10年,投资并购仍是企业获取海外技术、品牌、渠道等资源的重要方式,改变的是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需要提高识别能力。

  轻资产领域遇冷,实体经济趋热

  据商务部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房地产业对外投资同比下降82.1%,仅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2%。与此同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同比下降82.5%,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1%。

  与房地产、体育等领域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成为资金流向的热门领域,分别占同期投资总额的28.3%、18.3%、12.7%和11.4%。

  以科技领域为例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腾讯、阿里巴巴都在2017年上半年宣布在海外大举投资云计算基础设施。

  易界高级副总裁李佳超认为,科技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一直都是比较热门的海外投资并购领域。像阿里和腾讯这样的投资布局,出发点会跟一般的公司不太一样,更多的是考虑到公司国际化的业务需求,扩张海外的市场影响力。

  根据易界的统计,2016年一整年中国企业宣布的海外并购投资交易数量为438起,交易金额超过2157亿美元。受到监管趋严等因素的影响,2017年上半年中国企业的出海并购投资交易数量为163起,交易金额大约为430亿美元,有所回落。

  在行业上,2016年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投资最集中的前五大行业为制造业、金融服务业、能源、计算机和娱乐。从2017年的交易热点来看,除了娱乐行业因为受到严格管控,交易数量大幅下滑之外,其它大行业的交易依然较为集中。此外,医疗及生物科技业的交易增长迅速,该行业有23起跨境交易(39亿美元),较2016年上半年的10单并购交易总量(29亿美元)增长超过一倍。

  “由于国家对海外投资的监管趋严,行业出现了分化。一个直接的影响是游戏等轻资产行业的并购会减少,而与实体经济和‘一带一路’相关的领域受到关注。此外,受到监管的原因,海外投资并购的操作难度加大,特大的并购案例(主要指10亿美元以上的海外并购)今年减少。”李佳超表示。

  此外,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一些面向中产消费者的高知名度大众品牌也会受到关注。

  看好高端制造业

  时间轴拉长来看,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为1456.7亿美元,在实现连续13年快速增长后,中国的对外投资在当年站上了全球第二的位置,同时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总量也首次超过外国企业对华投资。

  2016年,中国对外累计实现投资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海外投资再创新高。而2017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达481.9亿美元,同比下降45.8%。

  从去年年底开始,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就频频被相关监管部门提及,要求加强对外投资真实性、合规性的审查,抑制非理性的对外投资。而这些行业此前都是中国企业热衷的海外投资领域。

  对于未来的政策判断,大部分专家认为对于海外投资不会一刀切,而是会对一些非理性的对外投资行为加强监管。例如,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经验不足的情况之下,政策方面仍需进行适当的引导,特别是对产业升级有帮助的实业投资需要鼓励。此外,随着海外并购操作的要求提高,第三方的投资顾问公司将出现更大的市场机会。

  李佳超认为,一般企业在做海外投资并购时,考虑的主要是战略价值、财务回报、资金成本、标的企业的技术领先性、制度和人才,以及买下来后跟原来业务的协同性等方面,但现在企业在这些基础上,需要更加谨慎和周全。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潘英丽认为,企业在海外投资并购时,应该考虑清楚为谁服务,是不是用于满足产业升级需要。

  对于实体行业的标的选择,她建议企业可以考虑选择有技术内涵或者文化内涵的高端制造业,利用国内巨大的市场,提升产品的品质;此外,一些目前国内生产不了但是却有实在需求的领域,会受到关注。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454515-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