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芯片之争

发布时间:2017-7-31 13:22    发布者:shunzhou168
关键词: ZigBee , 智能家居 , 智慧工业 , 物联网
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人工智能等相关概念热度不断上升,物联网芯片产商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显然,谁的芯片成为主流,就占住了先机。如果把物联网比作大树,芯片就是大树的根,抓住根与抓住树枝,结果天差地别。
在众多的无线通信技术中,应用最广泛和普遍的当属WiFi/BT/ZigBee,这三种技术,各有其优劣势,分别适用不同的应用场景,是物联网发展的主流通信协议。
物联网应用的蓬勃发展极大的刺激了各芯片厂商WiFi/BT/ZigBee等技术的研发得以加快,以求卡位物联网市场。
各厂商芯片分析如下:
一、TI 最新SimpleLink WiFi平台专为IoT而设 提供灵活选择
SimpleLink WiFi 平台为用户提供了灵活选择:CC3200集成了可编程 ARM® Cortex®-M4 MCU,允许客户添加其特有的代码;而CC3100已经为8、16、32位的MCU提供了接口,可搭配用户需要使用,并通过TI的IoT云生态系统成员拥有了云连接支持能力。
应用场景: 该平台不仅能应用于智能家居,也能应用于智慧工业。例如可用于工业设备的无线服务通道,为无监视器的非接入式设备提供智能、便利和服务;可采用现有的 WiFi 网络基础设施以实现电池供电式设备的室内资产跟踪;还可给工厂配电板增添WiFi功能以对耗电量和设置等进行控制、监测和分析,实现智能能源控制。
二、Marvell 从WiFi到蓝牙到Zigbee 全线的无线MCU平台
Marvell全线无线MCU平台覆盖WiFi,蓝牙,Zigbee,提供高集成度,显著提高了性能、降低了功耗并降低了总体用料成本,搭配软件开发平台Marvell EZ-Connect,让开发者短短几天实现应用开发。
应用场景:可穿戴设备、家庭自动化、家庭安防、个人保健、智能家电、配饰与遥控器、汽车、照明、智慧工业等市场。3款芯片分别适用不同的应用场景:其中MW300 Wi-Fi微控制器主要适用于智能家居中冰箱、冷气机等家电和家用电器与家庭网络的长时间连接;MB300蓝牙微控制器适合于装置之间的“互动”;MZ100ZigBee微控制器在智能照明以及多终端互联方面的优势明显。
三、飞思卡尔 Kinetis W系列无线模块 在Zigbee领域有优势
Kinetis KW2X无线模块降低功耗,集成了在高端处理器中才提供的高级安全特性,支持高级加密方法,如密钥生成、安全存储器和篡改检测功能,提供512KB闪存和64KB RAM,以及64K的FlexMemory,方便用户灵活使用,搭配Kinetis开发工具,可进一步加快产品开发速度。
应用场景: KW2x无线MCU主要在智能能源、家庭/楼宇自动化、医疗保健、家庭娱乐等场景使用,典型的应用有:由仪表、网关家用显示器和互连设备构成的家庭网络;联网楼宇控制以及具备灯光控制、暖通空调和安保等功能的家庭自动化应用。
四、恩智浦 JN516x无线MCU模块 剑指智能家庭
对智能照明、住宅自动化和能源管理应用而言,JN516x无线MCU模块系列汇集价格/性能、片上存储器和超低功耗及软件堆叠选择的最佳组合。尤其恩智浦还推出了LightPRO智能照明系统模块,允许构建具有多达500个节点的智能照明网络,完美涵盖商业和公共照明应用。
应用场景: 配合恩智浦的应用商业开和评估套件,开发人员可以可在智能照明、资产管理、楼宇控制、智能能源、家庭自动化、远程控制等领域开发应用。
五、Microchip RN4020蓝牙智能模块 可连接主机MCU使用或独立运行
支持最新的蓝牙4.1,具有功耗低、发射距离远、尺寸紧凑等特点,它可以连接到任意一款具有UART接口的单片机,也可以无需MCU地独立运行。
应用场景: 适用于家庭自动化和家用电器,照明类应用,以及医疗设备、可穿戴设备,玩具、标签、表链和遥控装置,基于脉冲和接近传感器的系统,甚至各种工业应用。
物联网讲的是万物互联、互联互通。目前,在市场上,低成本、低功耗、连接广的ZigBee近几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相比WiFi、BT,隐有后来居上之势。
顺舟智能自2004年起专注于ZigBee技术研发,近年来依托于ZigBee芯片厂商提供的优质性能芯片,开发出多款不同功能,适用于智慧灯杆、智能路灯/隧道照明控制、智能家居监控、工业信号及数据传输/采集等不同场景的ZigBee模块及设备,大量用于智能照明、智能家居、智慧工业领域。官方网址:http://www.shuncom.com/
期待各芯片厂商能提供性能更好的芯片,助力物联网领域更好、更快发展。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453947-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