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发布新款可用于可穿戴/智能手机的处理器

发布时间:2017-6-29 09:48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骁龙450 , 骁龙Wear , 手机芯片 , 手机处理器
来源:DigitalTrends

今年的MWC上海展已于昨日正式开幕了,作为移动处理器巨头的高通也在本届展会上带来了自己的两款新品:面向可穿戴设备的骁龙Wear 1200和面向中端手机/平板的骁龙450。

骁龙450

高通的骁龙系列移动设备处理器从高到低分为800、600、400和200系列。作为中端产品线的400系列并没有多少高端功能,而它们在续航和性能方面的表现也并不理想。不过随着最新骁龙450的发布,这些问题或许可以得到解决。

骁龙450最大的突破在原始处理性能和续航方面。和骁龙435相比,骁龙450的计算性能和图形性能都提高了25%。这多亏了14nm FinFET的架构升级(400系列首次)以及1.8GHz八核64位处理核心的加入。

虽然处理性能有所提升,但骁龙450的功耗却比骁龙435降低了30%,这应该能够带来额外4小时的续航时间。

此外,骁龙450还支持高通的Quick Charge 3.0快速充电技术。它支持USB Type-C接口,在35分钟之内就能充入85%的电量。

除了性能和续航的提升之外,高通内置的Hexagon DSP技术还能带来更多先进的拍照能力,比如实时虚化效果和Clear Sight功能,后者可结合RGB镜头和黑白传感器呈现出更高的对比度和亮度,同时降低噪点。这些好处同时也延伸到了视频拍摄方面:配备骁龙450的设备支持1080p@60fps视频拍摄,并可自动抑制背景噪点的产生。

骁龙450还支持USB 3.0标准,文件传输速度最高可达5Gbps——骁龙435相比之下只有0.5Gbps——3分钟就能复制一部2小时的电影。它的X9 LTE调制解调器可达到30Mbps的下行速度,这要多亏了2x20载波聚合、64 QAM、802.11ac(MU-MIMO)、以及Car.LET等功能的加入。

骁龙450导航和位置追踪的精度将得到增强,对于基于眼球的身份认证和人脸检测功能的支持也将加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它也成为了该系列中第一款支持虹膜扫描的型号。

据悉,高通预计会在今年3季度正式推出骁龙450,配备这款芯片的设备则会在4季度上市。

骁龙Wear 1200

如果你拥有一部Android Wear智能手表,那它所采用的处理器很有可能来自于高通。目前,高通的骁龙Wear平台在Android Wear设备当中的占有率高达80%,但他们并不打算就此松懈下来。

在MWC上海展上,高通发布了全新的骁龙Wear 1200,一款面向紧奏型、单用途可穿戴设备的低功耗处理芯片,不管是健身追踪器和宠物追踪信标这样的可穿戴设备、还是停车计价表和远程泵站这些物联网设备。

这其实并不是高通第一次推出低能耗可穿戴处理器。在2016年5月,他们就已经发布了骁龙Wear 1100,但1200首次解决了这个初代处理器平台存在的几个重大缺陷。

首先,每一款配备骁龙Wear 1200的设备都可在“多地区”接入GPS进行实时位置追踪,包括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和骁龙Wear 1100一样,1200也将支持蓝牙和Wi-Fi,高通的快速充电技术,并内置加速度计陀螺仪等传感器。

骁龙Wear 1200的联网功能也得到了增强。它现在可以支持M1和MB1这两个新的LTE子类别。后者是联网速度在10-50Kbps之间,是一种专为低功耗设备所设计的子类别,比如智能家居监控和位置追踪设备。高通表示,MB1设备的待机时间预计可以达到10天左右。

而使用M1的骁龙Wear 1200设备续航时间虽然没有那么长,但它们能提供最高350kbps的联网速度——这已经足以用来在线听歌,或是进行语音通话了。

从纸面上看,M1和MB1相比骁龙Wear 1100的Cat. 1和Cat. 4 LTE似乎是降级了,因为后者能够支持好几Mbps的速度。但高通表示,骁龙Wear 1200将内置联网功能。且由于带宽的降低,运营商所提供的预付费数据套餐在价格上也会更低。

高通在展会上介绍了几款配备骁龙Wear 1200的新设备,它们全都是中国厂商的产品。其中一款设备是Genius所推出的儿童手表,它配备了防水机身,并支持快速充电、VoLTE通话、以及短信功能。

高通表示,更多配备骁龙Wear 1200的设备将在7月份上市,并在8月份大规模投入市场。

虽然骁龙Wear 1200是一款面向中低端设备的芯片,但高通并未忽略高端智能手表市场。高通的负责人表示,他们最早可能会在今年推出骁龙2000系列芯片,但具体信息目前还不方便透露。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452804-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