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布《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带动国内汽车线束市场需求增长

发布时间:2017-6-27 09:58    发布者:maofaw
关键词: 连接器展会 , 连接器
      2017年4月6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首次明确了“力争经过十年持续努力,迈入世界汽车强国行列”的目标,到2020年培育形成若干家进入世界前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若干家超过1000亿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到2025年培育若干家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表示,未来8到10年,汽车电动化将从普及期进入成熟期,高度自动驾驶与互联网汽车将实现商业化,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发展方面,我国有与世界保持同步或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机会。未来汽车产业将带动国内汽车线束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一方面,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自2009年起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2016年产销突破2800万辆,其中,中国品牌汽车超过1400万辆,市场认可度大幅提升,在某些细分市场已经能够和国际一线品牌同台竞争。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重大进展,2016年产销量超过50万辆,累计推广量超过100万辆,全球占比均超过50%。

       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快融合,产业生态深刻变革,竞争格局全面重塑。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成绩显著,支撑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信息技术产业实力不断增强,这两个方向有望成为抢占先机、赶超发展的突破口。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汽车市场将保持平稳增长,加之差异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将为中国品牌汽车发展提供巨大空间,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和“一带一路”建设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海外发展机遇。

       综合来看,世界汽车产业发展出现深刻变化,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要求我们在认真评估汽车工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未来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就有关方面的中长期工作明确发展思路、规划目标和政策导向,形成《规划》文件,为推进汽车产业由大到强发展提供指导。

       随着汽车电子化的发展,经济、舒适、可靠性等将会越来越凸显,对于线束的要求逐渐变高。国内汽车线束市场将由低成本战略市场逐步转为技术含量更高的性价比市场。汽车线束也朝着高压化、轻量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属于汽车电器系统的连接组件,犹如人体神经与血管一样,将各个功能部分连接贯通,目前我国国内线束企业大多数为外资或合资企业,占到我国线束产业的42%,民营企业则占到37%左右,汽车线束市场集中度较高,两大日本汽车线束厂家矢崎和住友电气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目前,我国国内线束企业大多数为外资或合资企业,占到我国线束产业的42%,民营企业则占到37%左右,汽车线束市场集中度较高,两大日本汽车线束厂家矢崎和住友电气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

分析数据来源:盖世汽车网

分析数据来源:盖世汽车网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驾驶、车联网的发展,国内汽车线束行业规模将进一步增长。国内自主线束企业也将随着成本的下降,技术的突破,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在2017年9月19-21日深圳会展中心举办的中国深圳国际连接器线缆及线束加工设备展览会上就有来自全球各地的线束加工企业纷纷亮相展示最新先进的线束加工技术,如东莞立海隆、新明和、慈溪宏晟、深圳林全、东莞中厚、长园集团、东莞三联、锐华自动化、典帧、银刚、捷福欣、晋阳电子、国威通电子、TE等等预计近400家一线品牌厂商参与。


以下为部分参展企业

关于ICH2017深圳展会

  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2017深圳国际连接器、线缆及线束加工设备展会(ICH 2017 shenzhen)将于2017年9月19-21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展会以”智慧工业、连接未来”为主题,展示最核心尖端科技,汇聚国内外领先品牌厂商,产品涵盖连接器、线缆线束、线束加工设备和连接器制造技术,同期还将举办线束加工及连接器制造技术发展高峰论坛,预计将有海内外400多家厂商和30,000位行业人士参与盛会。


更多展会信息,请关注展会官方网站:www.ich-expo.com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ich-expo 了解最新展会资讯

展会主办方电话:021-37048317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452684-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