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通44款Cortex-M3新型FM3家族32位微控制器首次面市

发布时间:2010-11-4 19:47    发布者:嵌入式公社
关键词: Cortex-M3 , FM3
完美结合全球标准Cortex-M3内核与富士通FR家族产品的优良外设

富士通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今日宣布推出44款32位通用RISC微控制器产品,这些产品采用了ARM Cortex-M3内核,是新型FM3家族产品的首次面市。这一系列产品将于2010年11月底提供样片,并于2011年1月底开始量产。

FM3是集成了ARM Cortex-M3全球化标准处理器内核,并整合了富士通多年来在开发FR微控制器而积累的大量优良外设性能基础上,推出的32位微控制器家族产品。FM3产品将针对32位微控制器应用市场推出高性能MB9BF500/400/300/100系列,以满足要求高速性能的需求。而标准MB9AF100系列主要应用于高性价比和低功耗需求的16位微控制器市场。

FM3家族产品应用了高性能ARM Cortex-M3内核,并凭借富士通多年来开发ASIC产品方面的经验,使用了ARM内核和外设性能。这些外设性能是在开发FR微控制器家族产品而开发的,已经广为市场所接受。作为首次面市,富士通将同时推出高性能产品线和标准产品线两类共计44款产品的量产。

扩大后的产品阵容包括针对工业自动化系统等先进控制的高性能应用和针对家用电器(空调、冰箱和洗衣机等)、数字消费类设备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等标准应用的型号。

富士通通过与全球约700家第三方ARM供应商通力协作,加强并完善了自身的技术支持和技术销售,并为客户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同时,为加强全球支持部门建设,富士通在日本本土之外的18个地区设立了技术支持部门,更加便捷了客户产品的开发。

1. 高性能MB9BF500/400/300/100系列

高性能MB9BF500/400/300/100系列是基于设计出一款高处理性能和低功耗功能的内核而开发的产品。这些系列的外设功能是在FR家族微控制器上发展而来的。这些系列拥有最优化的性能,用于工业自动化应用的伺服控制和变频控制,从而能够增强系统功效。

这些微控制器使用了高速CPU和闪存,提供高达60MHz的无时滞频率响应,集成了高速12位A/D转换器(1.0μs)、各种丰富的定时器、USB2.0主机/设备、CAN以及宽操作电源电压(2.7V~5.5V),从而为客户提供一款用于工业自动化应用伺服控制的完美解决方案。

2. 标准MB9AF100系列

标准MB9AF100系列的高性能产品线在增强其先进外设功能的基础上,更加强化了低功耗性能的设计。优化后的产品可以很好用于节能产品设计,如白色家电拥 (空调、冰箱、洗衣机等)、数字消费类设备和办公自动化设备。这一系列的产品性能优于传统的16位微控制器产品。

FM3家族的性能

1. 高性能、高速闪存是业界最快的

这些产品内置高速、高性能NOR闪存,而NOR闪存性能优异,几经改善臻于完美。该闪存设计用于100,000次擦/写次数,并能保持数据长达20年。该闪存是同类产品中读取速度最快的,以及高达60MHz的无时滞频率响应。

2. 外设模块用于高精度马达控制

富士通的FR微控制器家族的外设性能在马达控制应用方面一直广为业界所赞誉,为满足高精度马达控制的精准要求,富士通新近改善了外设模块,适用范围更广。

尤其是搭载了高精度和高速度的12位A/D 转换器(+/-2LSB 1.0μs转换)后,微控制器的高精度采样使马达控制更加精准,应用到高精度高速伺服马达及工业自动化应用下的其它设备时更能展示其真正潜能。微控制器的3单元12位A/D的通道多达16路,更能提高位置精度和马达控制的精准性。

以前,我们惯常使用CPU通过软件检测马达的转子位置,而FM3系列拥有的新型马达转子位置传感计数器,可以进行自动化检测并能减轻CPU负荷。使用该产品可降低变频系统的功耗。

3. 拥有不同的电源系统,适用范围更广

FM3家族可在2.7V~5.5V的电源下工作。大多数使用Cortex™-M3内核的微控制器不能用于5V系统,仅能在3.6V或更低的电源下工作。FM3家族的微控制器满足了市场上只能用于5V系统的微控制器的需求,是工业自动化设备和大型家电的最佳选择。

样片价格和发布时间

  
产品
  
  
价格
  
  
样片发布时间
  
  
MB9BF506RPMC
  
  
6.5USD
  
  
201011月底起
  

MB9BF506R.jpg

销售目标
2011年起,100万颗/月 (量产)

更多产品请浏览
CortexTM-M3 FM3家族:http://www.fujitsu.com/global/se ... map/industrial/fm3/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36418-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