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推出其全新的SimpleLink MCU平台,加速产品扩张并实现软件投资最大化

发布时间:2017-3-21 20:01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SimpleLink , 无线MCU
凭借在业内最广泛的有线和无线MCU产品组合中100%的代码重用率,TI全新SimpleLink平台重新定义产品开发

德州仪器(TI)今日宣布推出其全新的SimpleLink 微控制器(MCU)平台。通过将一套稳健耐用的硬件、软件和工具在单一开发环境中集成,该平台可加快产品扩张的进程。基于驱动、框架和数据库等共享基础,SimpleLink MCU平台全新的软件开发套件(SDK)以100%的代码重用率实现了可扩展性,从而缩短了设计时间,并允许开发人员在不同的产品中重复利用此前的投资。由于能够从业内最广泛的、基于ARM的32位有线和无线MCU中任意选择,物联网(IoT)和工业产品可以轻松满足随时改变的设计或应用需求。

增强安全性的全新Wi-Fi 产品加入SimpleLink MCU产品组合

为了扩展SimpleLink MCU产品组合中的器件种类,TI还正式推出了全新一代的Wi-Fi芯片和模块,即SimpleLink Wi-Fi CC3220无线MCU和CC3120无线网络处理器。CC3220无线MCU基于一种新颖的架构开发,在单个芯片上拥有两个物理上分离的执行环境。CC3220器件包含了诸如安全存储、克隆保护、安全启动和网络安全性等丰富的嵌入式安全特性,这些特性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帮助他们在无需使用外部安全MCU或元件的情况下保护IoT器件,避免知识产权(IP)、数据窃取和其他风险。此外,如同其他SimpleLink产品,这些全新的器件仍然支持Apple HomeKit技术。TI一直致力于为业界提供功耗最低且易于集成的Wi-Fi CERTIFIED™ 解决方案,CC3x20系列器件能够帮助设计人员创造出在六个月内即可投入生产的产品,同时可由两节五号电池供电运行数年。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访问www.ti.com/simplelinkwifi

SimpleLink MCU平台概述

SimpleLink平台可提供最高的安全特性、最广泛的连通性协议支持和先进的模拟集成,同时结合了业内功耗最低的无线MCU。基于领先的处理技术、创新型IP和实践系统专业知识,该平台延续了TI在无线连接和MCU领域20多年的创新。结合MSP432™ 等低功耗且互联ARM MCU,该平台提供:

•    Bluetooth 低功耗:CC2640R2F和CC2640R2F-Q1无线MCU
•    双频段(Sub-1 GHz和Bluetooth低能耗):CC1350无线MCU
•    主机MCU:MSP432 MCU
•    Sub-1 GHz:CC1310无线MCU
•    Wi-Fi:CC3220无线MCU,CC3120无线网络处理器

所有以上产品以及未来的新生代产品均由统一的设计提供支持,包括:

•    TI Drivers和行业标准POSIX应用程序设计接口(API):凭借TI Drivers,SimpleLink SDK降低了引入门槛。TI Drivers是一套直观的标准化功能性API。此外,兼容针对Unix的可移植操作系统接口(POSIX)的API能够通过无数的OS/核心程序支持100%的应用代码可移植性。
•    统一的工具链:工具、培训和资源,包括模块化TI LaunchPad™ 开发套件、免费的云工具以及代码示例、文档和培训的按需访问,均可在设计周期的任意时间点通过TIResource Explorer和SimpleLink Academy获取。
•    集成式连接堆栈:该产品组合可提供广泛且多样的有线和无线连通性标准,包括Bluetooth低能耗、Wi-Fi、Sub-1 GHz和RS485,以及即将面市的zigbee、Thread和Ethernet。

供货与定价

开发人员可立即启动设计工作。基于浏览器的Code Composer Studio™ 集成开发环境CCS Cloud目前已作为在线资源免费对外开放,开发人员甚至可以在购买开发套件前就启动开发工作。而使用LaunchPad开发套件和SimpleLink MCU SDK的开发人员也可以直接进行下载。欢迎访问www.ti.com/simplelink以了解更多关于SimpleLink器件和开发套件的定价和供货信息。

基于SimpleLink Wi-Fi CC3x20 MCU的全新开发套件现已可通过TI Store和授权分销商获取。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357881-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