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孙正义:对ARM未来“统治”智能界有信心

发布时间:2017-3-6 10:30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孙正义 , 人工智能 , ARM
来源:华尔街见闻

因为投资阿里巴巴的远见而被国人津津乐道的孙正义,如今正将全部的注意力投向人工智能,也就是AI。

近日的世界移动通讯大会(MWC)上,日本软银总裁孙正义发表演讲,首次披露了他去年收购英国芯片架构厂商ARM后的最新进展,以及他为何要领投OneWeb这家从事生产、发射卫星的美国公司。

孙正义志在将ARM打造为未来智能界具有垄断地位的公司,他预言明年人工智能的“奇点”就会到来,穿上安装芯片的鞋子,脚可以比脑袋更聪明。

“你脑袋的智商可能还不如脚”

去年下半年开始,孙正义连续大手笔猛砸人工智能。先是于7月耗资320亿美元收购ARM,此后又传出为OneWeb公司提供12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其中软银出资 10 亿美元占股40%,成为最大股东。

实际上,软银去年和阿拉伯主权基金共同成立了一个规模100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起名“愿景基金(Vision Fund)”,主要投资AI、物联网及智慧机器人等。孙正义称这迫使他发起对ARM的考察,并最终作出收购的决定。

除了砸钱,孙正义也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公开表露他对AI的“狂热”。他多次强调,“奇点”是真实的,而且他预测,2018年前后奇点就会到来,人工智能将进入不可逆转的大发展阶段,并会大大超越人类。

他甚至哈哈大笑着举例说,未来几年内,一双装了芯片的鞋可能就会比人脑还聪明,也就是说,你脑袋的智商可能还不如你的脚。

AI会比人脑聪明多少呢?孙正义说,普通人的智商可能在100左右,爱因斯坦的智商大概是200,但是人工智能的智商可以达到10000!

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人类有大约300亿个神经元,可以把它们假设成二进制连接。一个芯片内数十亿个晶体管可以进行的复杂运算,正在超越300亿个神经元的能力。

我有信心ARM芯片将“统治”智能界

孙正义昨晚首次披露了收购ARM之后的情况,他对ARM未来“统治”智能界很有信心,同时也坦述了AMR正着力解决的问题。他说:

“全球99%的智能手机都选用ARM的芯片,ARM将在未来十年内输出一万亿枚物联网芯片,所以我们将有1万亿客户加入物联网。

收购ARM以后,我每周都与我们的工程师交谈。我们谈到了安全性,因为所有这一切都可以被黑客入侵。我们的一个工程师在午饭时间等待他妻子时就做了个小实验,他想试试能入侵多少台监控摄像头,结果他入侵了120万个!当然他是个好人,他不会真的去这样做,但他发表了他的这个发现。我们也因此正急切地在加强安全性上努力。

如今一辆新车上会安装500个ARM芯片,但它们没有一块是安全的。我还要强调一点,由于车辆可以移动,这可能导致无法控制的危险后果。”

孙正义为说明这一点还展示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两名显然是ARM工程师的男子坐在车上,而车辆突然丧失了刹车功能。然后车辆被自动驾驶系统接管,两名工程师显得非常无力。孙正义解说道,黑客入侵了车辆的驾驶系统,接管了驾驶,这是很可怕的。

孙正义说,到2035年,全球平均每人拥有的物联网设备,将由2010年的2个大幅提升至100个,其中大部分都将安装ARM芯片。而去年全球网路攻击高达1280亿次,是1年前的4.2倍。因此,ARM目前正在设计解决这些安全问题的方案,不仅是针对精密型芯片,还包括所有的微控制器芯片。孙正义说,这还是只是ARM改进中的最简单的部分。

明年OneWeb将发射800颗卫星

在谈到对OneWeb公司的兴趣点时,孙正义说他主要是对“云控制”感兴趣,这也是他对AI预期的一部分。他披露,明年OneWeb将向太空发射800颗卫星,届时围绕地球的卫星将达到2000颗。

“想想吧,您家里的光纤和太空信号相连,下载速度达到200兆,上传速度达到50兆。”孙正义说,“到时候,卫星信号将无所不在,当然也能帮助汽车联网。”

至于AI的未来究竟是是福是祸?孙正义认为这是个哲学问题。他引述了牛津大学学者提出的12种人类可能遭遇的风险,AI和超级火山、全球疫病一起被列入其中。但是AI也有可能用来解决其他11类灾难,所以这取决于人类如何运用AI。他最后倡议所有人加入到运用人工智能中来,因为这绝不是单靠软银能实现的人类理想。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355716-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