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我拿什么来拯救你

发布时间:2010-9-25 09:38    发布者:李宽
关键词: 拯救
《深圳特区报》 2010年09月23日

据昨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近8.15亿,其中全行业在网3G用户数为2808万户,不足手机用户的3%。换句话讲,中国斥224 亿巨资全线建设了三种制式的3G网络,并运营了2年,结果只有一小部分用户用上了3G。国家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这个3G用户量比 原来预期有“一些差距”。

此只是中国3G尴尬现状的冰山一角。

这个尴尬国外其实早已有之。由于形势的错判,加上互联网热潮的推动,1999年3G在欧洲呱呱落地。当时的3G俨然是个“早产儿”,一是技术尚 未完善,标准不够统一,自然产生诸多互联互通的问题。二是欧洲运营商期待过高,把3G当成高端用户需求,制定了高价策略,此直接导致3G的5年举步维艰。

2008年,乘北京奥运会的东风,3G在欧美国家运营了近十年后,徐徐到站中国。此时的欧美3G,技术已经成熟,并在低价策略推动下,为大多数手机用户所接受,运营商也开始挣钱了。

俗话讲,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这个10年的滞后,应该能给中国3G运营带来宝贵的借鉴和经验。但中国运营商对此似乎视若无睹。

于是有了这样的重复教训:在中国制式3G的技术、标准,以及相关产业链条尚未完善背景下投入运营,产业供应链至今仍捉襟见肘;三大运营商均把3G列入高端用户计划,但“有钱人”对此并不买单。

直到2009年底,运营商才突然意识到高价策略欠妥之处。于是,运营商开始转变策略,争相推出千元低价手机,试图降低3G准入门槛。

仅仅放低了准入门槛就够了么?

在著名的网络社区“西祠胡同”,一位网友晒出自己3G账单,引发掀然大波。他在2009年11月购买了WCDMA网卡(每月包3G流量,1000元一年),结果到12月18日他不仅用完所有额度,还欠下巨额资费。

进来容易,想走就难。这个可怜的网友,当了一次资费圈套的“小白鼠”。运营商的关门打狗举措,引发消费者抗拒和恐惧心理的连锁反应。于是,流量监控软件成为3G上网必备软件,消费者想方设法都要防运营商一手。

这是典型的“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已经阻碍了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信息社会的发展。

国家主管部门也看不下去了。上个月,工信部制订《关于调整移动本地电话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核心内容是鼓励运营商通过“单 向收费”等手段降低资费。客观地说,近些年来为降低移动电话资费,工信部付出了巨大努力且成效显著:统计显示,2007年移动通信资费下调了13%、 2008年下调了11%、2009年也下降了13%左右。

尽管如此,我国移动电话的主要服务项目的资费水平依然偏高。相关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手机话费占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77%,占农村居民可支 配收入的比重更是高达15.9%,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专家指出,如果考虑网速和收入水平,我国宽带资费水平相当于韩国的124倍,不仅“贵”而且 “慢”。

资费啊,高资费!

光“鼓励”是远远不够的。就在工信部鼓励运营商降低资费后不久,某电信运营商总裁直接表态:没有降低3G资费的计划。

一盆冷水,打消了消费者3G低资费的憧憬。

如果消费者不能用手来使用3G手机,那么,消费者就会用“脚”来投票。你可以卖高价,我可以不用。但可惜国家白投了那么多钱。

中国3G,我拿什么来拯救你?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28861-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esiser 发表于 2010-9-27 09:21:46
可悲
xuwenqiang 发表于 2010-10-3 10:01:17
垃圾 杜绝3G
yz64 发表于 2010-11-25 09:02:20
reeuenta 发表于 2010-11-25 12:49:43
基地台的建置成本固定, 越少使用者, 所需分擔的費用就越高~
惡性循環下, 就更難推展了
nolie 发表于 2010-11-26 15:50:41
按照文中说法,3G在欧美用了十年才开始盈利,中国这才几年?本来土壤就不同,种地的经验自然也不同。
而且,3G本身也确实没有特别的魅力来吸引绝大多数普通用户。首先,价格相比2G还是贵;其次,2G用的挺好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非要用3G不可(我是说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用户),用户并没有切换危机,干嘛换到3G?一没价格优势,二缺切换危机。凭什么就让普通用户敞开钱包买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