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制北斗2系统可压制美GPS军事优势

发布时间:2009-5-15 16:15    发布者:老郭
关键词: GPS , 军事 , 系统 , 优势 , 中国

  今年4月15日零点16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北斗二号”第二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立刻引起世界关注。

  据了解,这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计划中的第二颗组网卫星,是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它的成功发射,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卫星导航系统是现代军事的“太空眼”,没有它,巡航导弹、激光制导炸弹和战略核导弹都将成为“瞎子”。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民生和国防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发展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各国争雄的焦点。

  中国北斗登陆太空

  形成“四强争雄”

  中国成功发射北斗导航卫星,引起美、俄、英、法等国媒体的极大关注。因为,这意味着中国终于打破了西方在太空信息领域的垄断,形成了美、俄、欧、中在卫星导航系统上的“四强争雄”格局。

  美国国防部从1973年开始实施GPS卫星定位系统的开发,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发明国,目前GPS系统有28颗卫星组成,在相当长的时间垄断了全球军用和民用卫星导航市场,中国民用车载导航系统基本被美国GPS所覆盖。

  继美国之后,俄罗斯在卫星导航发展上也奋起直追。“格洛纳斯”导航系统于上世纪70年代由苏联开发,主要用于军事领域,1982年发射首颗导航 卫星入轨。2001年俄罗斯与印度合作,将其升级为军民两用全球导航系统。目前,“格洛纳斯”系统完成24颗卫星的部署工作后,卫星导航范围可覆盖整个地 球表面和近地空间,实现全球定位导航,定位精度将达到1.5米以内,“格洛纳斯”的定位精度比不上美国GPS和欧洲的“伽利略”,但抗干扰能力却是最强 的,可以有效地防止整个卫星导航系统被敌方干扰。

  欧洲各国对发展卫星导航系统也不甘落后。1999年,欧洲提出了建立“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计划。经过长时间酝酿,2002年3月26日,欧盟 15国交通部长会议一致决定,正式启动“伽利略”导航卫星计划。目前,欧洲各国已推出了30多颗卫星组成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精度比GPS高10 倍,对物体的误差范围在1米之内。专家形象地说,GPS只能找到街道,而“伽利略”却能找到车库的大门。

  中国北斗导航卫星升空,意味着中国成为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之后,第4个掌握卫星导航的国家。美国《太空评论》认为中国的“北斗”可以大大提升解放军的精确打击能力。

  摆脱受制于人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美军大批轰炸机、巡航导弹猛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几乎万无一失地准确地命中目标。这些炸弹、导弹之所以都能够实现精确打击,是因为它们都是通过卫星导航系统来实现定位,提供这种定位服务的正是美国的GPS。

  但遗憾的是英国、法国等美国的北约盟友却享受不到GPS的“精确优惠”,虽然同是北约,欧洲的飞机也无法享受到美国提供的“精确制导”。据了 解,美国人用的GPS系统分为军用和民用两种,供给各国使用的是精度不高的民用GPS,而精度准确的军用GPS只供自己享用。美国军用GPS的精度都是在 1米左右,甚至1米以下,尤其它的第二代GPS投入使用,可以达到0.3米、0.2米。然而,美国为北约盟友提供的GPS的精确度限制在10米以外。欧洲 各国觉得不能受制于美国,因此,他们联合搞起了自己的卫星导弹系统——“伽利略”。

  对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北约战友”美国都留一手,对中国就可想而知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中国中远公司有一条远洋货轮,通过马六甲海峡驶入印度洋后,被美国舰船拦阻,要求检查船只。美国在伊拉克作战,可以划临检区,但不能把临检区划到整个印度洋。

  中国货轮不买美国的帐,不停船受检。但后来这条船开的时间不长,发现船用GPS失效了,船停了下来,当时船长以为是GPS出了故障,派技术人员 检查、检修,但没有发现故障。后来才明白是美国海军对中国货轮GPS进行局部屏蔽,GPS信号通过干扰消失了。因为这个GPS信号是美国发出来的,他知道 定点干扰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安全,不能依赖外国,必须依靠自己。如果中国的军事装备和通信联络也使用GPS,战时很可能发生灾难性的悲剧。

  GPS系统是美国最早研制开发的,最早占领了国际市场,中国的民用市场也几乎让GPS独领风骚。美国的GPS在全世界通用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方便,但一旦美国不高兴,随时随地就可以制裁你。

  欧洲对美国全球定位系统就感到很不信任,所以欧洲要独立开发“伽利略”。美国人当初对欧洲的“伽利略”系统就颇有微词,说我们都有一套GPS系 统了,而且商业应用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免费的,为什么你还要开发你的伽利略系统。欧洲人回答很明了,如果你美国不高兴了,不让我用了怎么办?他们不愿意都吊 在美国一棵树上。

  连欧洲都坚决要搞“伽利略”系统,中国如果不搞“北斗”系统的话,将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

  中国“北斗”的问世,的确使美国感到不安。美国《太空新闻》报道认为,中国的“北斗”军事卫星导航系统扰乱了美国的计划。中国航天部门正试图借 鉴欧洲“伽利略”系统,通过发射与美国导航卫星相似的M编码频率信号,来压制美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军事优势。美国最好的解决方法将直接发展GPS-4,即第 四代GPS系统。

  中国“北斗”的问世和不断完善,将逐步打破美国GPS一统天下的局面。目前,世界公认美国的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中国的“北斗”为全球四大卫星导统系统。联合国已将这四大导航系统一起确认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货商。

  中国北斗何时独占鳌头?

  中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就开展了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制工作,但由于多种原因而夭折。7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开展了探讨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定位系 统的体制研究。先后提出过单星、双星、三星和3~5星的区域性系统方案,以及多星的全球系统设想,并考虑到导航定位与通信等综合运用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 因,这些方案和设想都没能够得到实现。

  中国的“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正是80年代提出的“双星快速定位系统”的发展计划。北斗导航系统的方案于1983年提出,突出持点是构成系统 的空间卫星数目少、用户终端设备简单、一切复杂性均集中于地面中心处理站。中国第一颗“北斗一号”卫星于2000年10月31日首次升空;同年12月21 日第二颗“北斗一号”发射升空;2003年5月25日,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目前“北斗一号”已有四颗卫星在太空遨游,组成了完整的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确保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资讯。

  据悉,“北斗一号”导航系统已在测绘、电信、水利、交通运输、渔业、勘探、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据专家介绍。今年4月发射的“北斗二号”导航卫星系统的性能大大超过了“北斗一号”卫星系统,使中国自主研制生产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又向前迈出坚实的一步。

  《2006年中国航天白皮书》,宣布将在未来5年启动五大航太工程,其中具有军事用途的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4年内完成部署。有专家表示,二代北斗卫星系统部署完成后,中国将能对小目标发动精准攻击,而美国也有媒体认为中国用北斗计划来压制美国卫星的军事优势。

  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消息称,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二号系列卫星今年起进入组网高峰期,在今年和明年两年要发射10颗左右的导航卫星,预计在2015年形成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部部长赵小津介绍说,在今年和明年两年我们要发射10颗左右的导航卫星,计划2015年建成一个由30几颗卫星组成的 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目前我国的各种导航定位设备都要靠美国的GPS系统提供服务,“北斗”系统建成后,将使我国在卫星应用方面摆脱对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的依 赖。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隐形的猎人 + 2

查看全部评分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2805-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长话短说 发表于 2010-5-30 14:54:03
咱们老陌姓啊,今儿真高兴。
429hyl 发表于 2010-7-2 08:25:39
期待中....
sansanlu 发表于 2010-10-9 17:34:08
期待民富国强啊
adler-17 发表于 2011-1-12 11:13:17
支持北斗系统
youdu 发表于 2011-2-18 15:26:43
期待啊
hszx 发表于 2011-3-9 08:42:55
zzm天龙 发表于 2011-4-3 23:15:30
xiyujiu 发表于 2011-4-6 10:12:58
别吹为好。呀只不了!
wdrq 发表于 2011-11-23 11:33:06
盼望强大
wbsh 发表于 2012-3-21 15:08:39
支持北斗系统
tang_zj 发表于 2012-3-31 20:19:01
ZHICHI!!
selim 发表于 2012-7-9 10:48:20
什么时候汽车上能使用北斗系统。
fdjlz78 发表于 2014-10-18 21:21:2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