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话接入基站扇区化设计

发布时间:2010-8-21 00:09    发布者:conniede
关键词: 基站扇区化 , 农话
0、前言

为了解决中国农村的通信问题,根据农村用户分布广、散,地形复杂的特点,为节省工程投资和维护成本,运营商在农村的用户接入网主要采用无线接入方案。

目前,我国农村无线接入网络主要采用华为、中兴、大唐的无线接入设备组网,用户已达数百万户。

在农话无线接入规划设计中,根据用户预测,对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在无线接入侧,不同小区配置不同的无线资源。随着用户数量不断增长,基站容量需要相应扩容,天线系统也必须适当调整,常常要求对覆盖扇区的裂化方式进行改造。

本文以华为RASYS无线接入基站为例,就天线扇区裂化情形,进行专题研究,以便在工程分期建设时,指导不同建设期之间的衔接,方便扩容、割接,从而节省后期工程投入。

1、农话接入网络现状

华为公司的RASYS系统由基站控制器(RAC)和RAU、用户终端以及配套的监控、网管设备组成,RAC通过标准的V5.2接口接入固网的C&C08交换机。

每个基站均通过E1电路,经传输网络接入到RAC,RAC通过V5.2接口接至固网交换机,用户端使用固定电话机。

RASYS无线接入网络采用CDMA2000的空中接口技术,具备CDMA2000的技术特征。基站容量具备软容量的特点,采用功率控制技术,具有软切换功能,使用话音激活技术等。网络结构见图1。

图1RASYS系统网络结构

a)基站的无线资源能力。阻塞率为5%时,单载频有35 Erl,每用户忙时话务量按0.03 Erl计,单载频基站可接纳1 153个用户进行话音通信(目前低速数据通信需求可以忽略不计,估算基站容量时,以话音通信为主)。

b)基站的容量规划。农村用户分布广,初期要求基站容量较小。根据规划,一般配置单载频,在规划第二期、第三期业务预测时,考虑逐步扩容载频。

c)基站的天线配置。在初期配置天线时,少部分基站选用单载频、全向天线组网,大部分基站选用单载频、定向天线组网。选用全向、定向天线的原则,主要取决于规划期末用户的发展、无线覆盖环境以及相邻基站的相互干扰程度等。

对于配置单载频、使用定向天线的基站,采用功分器将小区扇区化。

2、功分器损耗及安装设计

2.1功分器插入损耗

RASYS单载频基站发射功率为20 W,使用增益为10 dBi的全向天线或65°半功率角的、增益为15.5 dBi的定向天线。用户接收端可使用两种固定台,室外型和室内型。其中固定台发射功率为250mW,使用两种增益天线:室外型固定台使用11 dBi定向天线,室内型固定台使用2.15 dBi全向天线。

当基站使用65°半功率角定向天线时,一般采用功分器实现天线定向扇区化。由于功分器的插入,必然增加链路衰减。

RASYS农话接入系统使用Kathrein公司的功分器。对于型号为K6320227的一分二功分器,频率为450 MHz(380~512 MHz),上行插入衰耗为3 dB;对于型号为K6320227的一分三功分器,频率为450 MHz(380-512 MHz),上行插入衰耗为4.8 dB,下行链路功分器没有插入损耗。

对于功分器插入衰耗,按一分二功分器描述(见图2)。

图2一分二功分器原理示意图

发射方向(Tx):端口1来自功放的功率信号经过功分器平均分配到端口2和端口3(见图中红色部分)。

接收方向(Rx):图中只标示了端口2进来的接收信号,若端口3有相同或不同的信号,分析方法相同。但若有相同信号,就会出现信号加减,信号相差较大时,可以忽略。端口2和端口3并不与50 Ω接口匹配,因此25%的信号被反射回去,25%的信号去向端口3,只有50%的信号由端口1到达接收机,因此损耗为3 dB。端口2和端口3之间的隔离度为6 dB。

同样道理,可以推算出一分三功分器的衰耗(见图3)。

图3一分三功分器原理示意图

如上所述:一分二的功率分配损耗为3 dB,端口隔离为6 dB;一分三的功率分配损耗为4.8 dB,端口隔离为9.5 dB。
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3中功分器的功率分配比例均由设备厂家提供。

2.2功分器安装设计

根据农话接入容量规划,相应的载频配置的演变规律遵从图4方式。

图4基站载频配置演进

通常,农话接入网络初期,配置单载频,容纳1 153个用户进行话音通信,发展第二阶段,配置二个载频,容纳约2 000用户进行话音通信,第三阶段配置三载频,可容纳约3 000用户进行话音通信。

对于采用功分器基站,为适应规划后期发展需要,要求功分器安装在机房内的基站设备顶部或附近。以下讨论功分器安装在基站设备顶部或附近时的安装设计。

2.2.1RASYS单裁全向基站改造为双载频双功分基站

如果采用S0.5/0.5方案,天线全部置换成定向天线,增加4根馈线(如果要减少割接时长,可以考虑全部使用新的馈线)。改造天馈线连接图如图5所示。

图5单载频全向基站改造为双载频双功分基站连接示意图

2.2.2RASYS单载频三功分基站改造为双载频双功分基站

如果采用S0.5/0.5方案,只需要改变跳线的连接方式即可完成。改造天馈线连接图如图6所示。

图6单载频三功分基站改造为双载频双功分基站连接示意图

2.2.3RASYS双载频双功分基站改造为三载频三扇区基站

如果采用S1/1/1方案,只需要改变跳线的连接方式即可完成。改造天馈线连接图如图7所示。

图7双载频双功分基站改造为三载频三扇区基站连接示意图

2.2.4S0.5/0.5、S0.3/0.3/0.3与全向基站的差异

全向基站覆盖范围为基站四周均处于理想环境(无障碍物),且各个方向的覆盖基本一致,但如果采用S0.5/0.5或S0.3/0.3/0.3,则覆盖范围受定向天线方向图的影响,每个方向覆盖不再均匀,因此必须关注这种差异性。

3、定向天线和扇化增益

有3个扇区的基站,如果使用理想的120°半功率角天线模式(如图8(a)所示),就只收到来自1个扇区的信号,从而干扰减小2/3,这样扇区信噪比提高3倍,导致容量也可以增加3倍。

然而这只是理想状态,实际的120°和理想的模式有一定差异(如图8(b)所示)。同样,使用65°半功率角天线模式和理想的模式也有一定差异。

图8120°扇区中方向天线的天线模式

事实上,各个扇形天线的辐射模式间总有一定的重叠,约为15%,干扰也不会准确减少3倍。更准确的扇化增益表达为



式中:

N——扇区数

——全向小区的干扰因子,=0.6
——扇形小区的干扰因子,=0.85

从而扇化增益X为2.6。

以dB形式可表示为
10lgX=10lg2.6=4.1 dB

由此可知:基站全向天线改为定向天线时,天线扇区化带来扇化增益为4.1 dB。

4、无线链路空间损耗

RASYS农话接入网使用450 MHz频率,覆盖预测采用Okumura-Hata模型。该模型以市区传播损耗为标准,其他地区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

市区的路径损耗中值标准公式为



式中:

Lp——市区基站到固定台的路径损耗(dB)
f——载波频率(MHz),范围为150~1 500 MHz
hb——基站有效天线高度(m),范围为30~200 m
hm——固定台有效天线高度(m),范围为1~10 m
d——基站到固定台的距离(km)
Ahm——有效固定天线修正因子(dB),其值取决于环境

在郊区,标准模型可以修正为



在农村(开阔地),标准模型可以修正为



从无线链路空间衰耗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无线信号在空中的衰耗主要受到信号传播距离、传播使用的频率以及环境影响,而基站覆盖的扇区分裂不会影响其空中传播衰耗。

5、宏基站扇区裂化对链路预算的影响

链路预算分下行链路预算和上行链路预算。

对于下行链路预算,就是要求保证用户终端能可靠接收基站的信号,满足规定的误帧率要求,主要取决于基站发射功率、馈线的衰耗、插入器件的插入损耗、基站天线增益、无线链路空间衰耗、终端接收灵敏度等增益和衰减。

对于上行链路预算,就是要求保证基站能可靠接收用户终端的信号,满足规定的误帧率要求主要取决于用户终端发射功率、馈线的衰耗、终端天线增益、无线链路空间衰耗、基站接收灵敏度等增益和衰减。

改变链路中任一个因素,都将影响链路预算,并很有可能影响用户的通信,特别是网络边缘的用户通信最有可能受到影响。

对于RASYS网络已建基站,当进行宏基站扇区改造时,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扇化增益和功分器插入损耗这两方面原因,下行和上行链路预算将受到不同的影响。

在下行链路预算中,基站天线扇区化带来扇化增益4.1 dB,虽然使用功分器,但功分器不带来插入衰耗,功率均等分配到各扇区。

在上行链路预算中,基站天线带来扇化增益4.1 dB,由于使用功分器,给链路带来插入损耗,一分二的功率分配损耗为3 dB,端口隔离为6 dB;一分三的功率分配损耗为4.8 dB,端口隔离为9.5 dB。

对上行和下行链路预算的具体影响情况见表1和表2。

表1农话接入基站扇化时下行链路预算变化情况
表2农话接入基站扇化时上行链路预算变化情况

从表1和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农话接入网络已建基站基础上,对宏基站天线的扇区进行裂化,虽然使用功分器带来了插入损耗,但
CDMA系统在天线进行扇化后,会带来扇化增益。上行链路,功分小区提高增益1.1 dB,单载频小区提高增益4.1 dB;下行链路,提高增益4.1 dB。综合效果是提高链路增益。

6、结束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进行农话接入基站优化设计中,由于扇区化的结果是提高链路增益,扩大基站覆盖范围,因此,不必担心会降低边缘用户通信概率和正常使用。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23096-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