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总成和底盘应用32位微控制器(英飞凌)

发布时间:2010-8-18 09:53    发布者:嵌入式公社
关键词: 底盘 , 总成
英飞凌推出适用于汽车动力总成和底盘应用的全新AUDO MAX系列32位微控制器。AUDO MAX系列可为发动机管理系统满足欧5和欧6排放标准提供支持,使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功能实现电气化。AUDO MAX系列的主要特性包括:高达300MHz的最大时钟频率、SENT和FlexRay等高速接口以及利用PRO-SIL™特性为先进安全设计提供全面支持。此外,这种全新的微控制器适用于在高达170°C*的温度条件下使用。AUDO MAX系列以TriCore处理器架构为基础,采用90纳米工艺制造。

对于内燃机控制应用而言,AUDO MAX系列可以为每个缸单独计算最理想的空燃比和确定最佳燃油喷射量和点火时间。AUDO MAX系列的全面安全特性支持动力总成和底盘应用实现更高安全水平,例如连续减震控制系统。此外,AUDO MAX还十分适用于采用线控技术的车辆的自动变速箱控制。

TC1792.jpg

英飞凌还推出可在高达170°C环境温度下工作、十分适用于自动变速箱应用的裸晶版AUDO MAX器件。AUDO MAX系列的其他特性包括出色的硬件和软件扩展性以及向前兼容其前代系统AUDO FUTURE——如今已应用于许多车用电机控制系统。

利用PRO-SIL确保安全第一

为满足汽车系统供应商对内在数据和操作安全的要求,AUDO MAX中的两个产品系列都具备英飞凌创新的PRO-SIL(安全完整性水平)功能。TC179x 和 TC172x产品系列是EPS(电动助力转向)、底盘控制器和悬架/减震装置等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系统以及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采用的控制装置的理想之选。

PRO-SIL支持汽车系统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采用相关安全特性并设计出符合国际IEC61508 或ISO26262标准的系统。

例如,PRO-SIL允许实现内存保护特性,旨在将注重安全的软件与不注重安全的软件进行分离。此外,PRO-SIL还允许实现误码校正和完整性校验功能,确保计算的完整性。包含一个主处理器和一个协处理器(外设控制处理器)的TriCore架构也可用作异步双核安全系统。

模块化封装概念

AUDO MAX系列以管脚兼容为基础,可实现灵活扩展。汽车系统供应商可由较小封装升级至更大的封装——例如从采用BGA292封装、具备3Mb闪存的200MHz器件TC1791升级至采用BGA516封装、具备4Mb闪存的300MHz器件TC1798。AUDO MAX系列各器件之间的内部芯片凸点完全一致,不过,在外部芯片凸点方面,更大的BGA允许实现额外的I/O。

外设连接(FlexRay、CAN和SENT)

AUDO MAX系列还包括具备2个10Mbit/s FlexRay信道和2至4个1Mbit/s CAN节点的器件。微控制器集成的全球首个SENT(单缘半字节传输)接口可简化系统的集成工作。SENT是适用于高分辨率传感器数据传输的SAE标准。内置的接口可确保无需将模拟接口插入信号链,即可直接与数字传感器实现通信。将模拟接口插入信号链会增加设计工作、电路板尺寸和成本,同时降低精确度。

工作温度高达170 °C

对于直接安装在变速箱壳体中的节能双离合变速器和传统步进式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而言,变速箱电子装置需要在极高温度条件下工作。对于这些应用,英飞凌提供了可在170 °C温度条件下使用的裸晶版TC174x。

AUTOSAR、工具、供货情况与定价

AUDO MAX微控制器家族包含四个产品系列,区别在于时钟频率和闪存大小:TC179x (适用于高达300MHz 的高端应用)、TC178x (适用于高达180MHz 的中端应用)、TC174x (变速箱应用的专用裸晶)和TC172x (适用于高达133MHz 的低端应用)。

为了能够部署AUTOSAR软件,英飞凌面向AUDO MAX推出了匹配的以硬件为导向的驱动程序,同时第三方供应商也提供AUTOSAR套件。数家开发工具厂商迄今已针对AUDO MAX提供了数款相关开发工具。

入门套件和TC1782样品预计将于2010年9月开始供货。批量生产有望于2011年初实现。

当订购量达到1万件时,TC1782的批量定购价预计在6.70欧元(8.71美元)和7.70欧元(10.01美元)之间。

如欲了解AUDO MAX微控制器系列和英飞凌汽车产品线的更多信息,敬请登录www.infineon.com/audomaxwww.infineon.com/automotive

*) 通过数据表产品规范中的温度分布情况,可了解高达170°C的耐高温特性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22065-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