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及VC++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发布时间:2010-8-17 13:26    发布者:lavida
关键词: 步进电机 , 单片机
1 引言  

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元件。在非超载的情况下, 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即给 电机加一个脉冲信号,电机则转过一个步距角。这一线性关系的存在,加上步进电机只有周 期性的误差而无累积误差,使得在速度、位置等控制领域,用步进电机来控制变的非常的简 单。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T89S52 单片机和VC++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步进 电机的基本控制及状态实时显示。  

2 系统组成  

使用、控制步进电机必须由环形脉冲源、功率放大电路等部分组成控制系统,脉冲信号 一般由单片机或CPU产生,一般脉冲信号的占空比为0.3-0.4左右,电机转速越高,占空比则 越大。功率放大是驱动系统最为重要的部分。步进电机在一定转速下的转矩取决于它的动态 平均电流而非静态电流,平均电流越大,电机力矩越大,要达到平均电流大,这就需要驱动 系统尽量克服电机的反电势。因而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驱动方式。到目前为止,驱动方式 一般有以下几种:恒压、恒压串电阻、高低压驱动、恒流等。  

本文设计系统中,脉冲信号由单片机AT89S52产生并分配给步进电机各相,功率放大部分由驱动电路完成,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本文所设计系统中,步进电机模块采用35BY48S03永磁式步进电机,用户利用4*4键盘或上位机的控制界面实现指令输入,采用上位机或1602字符型液晶模块实时显示运行状态。  

3 硬件设计  

3.1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  

单片机的最小系统电路包括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本文所设计系统中,时钟电路采用内 部振荡方式,所得的时钟信号比较稳定,实用电路中使用较多。复位电路作用是使单片机 的片内电路初始化,使单片机从一种确定的状态开始运行。复位电路采用2种基本形式:上 电复位、开关复位。  

3.2 键盘电路  

设计P1口接4*4键盘,键盘电路图如图2所示:  


  
3.3 电机驱动电路  

35BY48S03型步进电机接线图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机共有四组线圈,四组线圈的一个端点连在一起引出,这样一共有5根引出线。要使步进电机转动,只要以一定的 次序轮流给各引出端通电即可,加电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包括单相驱动、双相驱动、单-双 相驱动等,相应步进角有整步和半步区分。在本文设计的系统中,采用单相驱动和单-双相 驱动两种加电方式驱动步进电机运转。  


  
根据该电机参数,不难设计出驱动电路,因其工作电压为12V,最大电流为0.26A,因 此用一块开路输出达林顿驱动器(ULN2003)作为驱动,通过P2.7-P2.4来控制各线圈的接通与 切断。如果要改变电机的转动速度只要改变两次接通之间的时间,而要改变电机的转动方向, 只要改变各线圈接通的顺序。  

3.4 串行通信电路  

在PC机内接有PC16550(和8250兼容)串行接口、EIA-TTL的电平转换器和RS-232C连 接器,除鼠标占用一个串行口外,还留有两个串行口给用户,这就是COM1(地址3F8H-3FFH) 和COM2(地址2F8H-2FFH),通过这两个口,可以连接串行通信设备,如单片机、仿真机 等。由于单片机的串行发送和接收线TXD和RXD是TTL电平,而PC的COM1或COM2的 RS-232C连接器(D型9针插座)是EIA电平,因此单片机需加接MAX232芯片,通过串行电 缆线和PC相连接。本文所设计的串行通信电路如图4所示。  


  
3.5 下位机显示电路  

液晶采用显示容量为2行16个字的1602液晶,1602采用标准的16脚接口,内部的字符发 生存储器(CGROM)已经存储了160个不同的点阵字符图形,每一个字符都有一个固定的 代码。设计电路图如图5所示。  


  
4 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可分为两个部分:上位机软件设计和下位机软件设计。上位机软件设计包括: 上位机控制环境设计、上位机通信程序设计以及上位机程序的封装发布;下位机软件设计包 括:键盘扫描程序、下位机通信程序、主驱动程序、测试部分程序、显示部分程序。  

4.1 上位软件设计  

Visual C++设计了一套基础类库(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 Library, MFC), MFC把编 程规范中的大多数内容封装成为各种类,使程序员从繁杂的编程中解脱出来。根据系统设 计需要,设计一个基于对话框的应用程序即可,如图6所示。  


  
为实现上位机与下位机通信,利用Microsoft提供的串行通信ActiveX控件。该控件的相 应文件是MSCOMM32.OCX。在基于对话框的程序中使用控件,需要进行以下几方面操作: 拖动控件图标到窗口上,创建控件ID。在对话框头文件中声明CMSComm类的变量及引用控 件类头文件。创建CMSComm类的实例。建立控件事件响应代码框架。  

在电机状态改变后,由下位机将代表各状态的数据发送给上位机,上位机接收到后存入 一个数组内,根据此数组内容刷新各编辑框内容,以达到实时显示的目的。此处共有五个数 据,放入rxdata数组中,分别代表励磁状态、转动方向、速度、测试1计数、测试2计数。上 位机MSComm控件SetRThreshold属性设置为5,则当下位机将五个数据发送完后,上位机立 即触发OnComm事件,进行接收。  

当我们安装VC++6.0时,如果选择了ACtiveX控件项(自定义安装),MSComm控件就 会自动安装在计算机上了,并在系统文件夹下多了3个文件:Mscomm.srg,Mscomm32.ocx, Mscomm32.dep,即MSComm控件已经过授权,但要注意的是,如果程序移植到其它没有安 装VC软件的PC机上,必须将其使用“执照”License 在注册表中登记注册,才可以正常运行。 为了正常运行, 还需要将VC开发的可执行文件与运行所需的三个动态链接文件 MFC42D.DLL,MFCO42D.DLL,MSVCRTD.DLL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使用Installshield软 件进行封装实现以上要求即可。  

4.2 下位机软件设计  

本文所设计系统中,采用单相驱动和单-双相驱动两种加电方式驱动步进电机运转,即 单相四拍和单-双相八拍驱动,分别为整步和半步运转,步进角分别为7.5度和3.75度,不同 的驱动方式其状态表不同,两种驱动方式的波形及状态表如下,其中1代表高电平,表示驱 动的磁极绕组通电;0代表低电平,表示驱动的磁极绕组不通电。  


  
按照设计要求改变转速,则只要改变P2.7-P2.4轮流改变电平的时间即可达到要求,这个 时间不应采用延时来实现,因为会影响到其他功能的实现。这里以定时的方式来实现,晶振 频率为11.0592M,采用T0方式1定时。主程序流程图如图7所示:  


  
系统上电后,首先进行初始化,包括液晶屏初始化及将程序所用到的内存单元(开关机 状态标志位7FH、正反转标志位7EH、单相励磁或单双相励磁标志位7DH、测试标志位7CH、 当前速度寄存单元2EH)清零。然后检测是否开启电机,检测到开信号后,设置状态位,7FH=1,7EH=1,7DH=1,2EH=10,代表起始状态设置为:单双相励磁正转,起始速度为10r/m。  

设置 T0 相关参数后,开始定时,同时检测键盘是否有其它请求发生,如果有,则改变 相应的状态位,并改变单片机输出波形,控制步进电机运行状态改变。  

串行通信的编程方式有两种查询方式:查TI 或RI 是否为“1”。中断方式:如果预先开 了中断,当TI、RI 为“1”,会自动产生中断。两种方式中当发送或接受数据后都要注意清 TI 或RI。本文所设计系统中,下位机采用查询及中断两种接收方式,接收上位机的控制指 令;发送采用查询方式,将当前电机运行状态信息发给上位机实时显示。  

5 功能验证  

利用示波器测量P2.7-P2.4口产生的波形,以测试电机的激励脉冲是否与理论相符,所测 波形如图8、9所示。图8是在单-双相八拍励磁方式,转速为10转/分的情况下,测量出的P2.7 和P2.5波形,即A,/A的激励波形。图9是在单相四拍励磁方式,转速为30转/分的情况下, 测量出的P2.7和P2.6波形,即A,/B的激励波形。  


  
上位机控制操作和键盘控制操作可以单独发出指令,也可以交互发出指令,该系统应用 环境较广。经测试,所设计系统可以很好的达到设计要求,可以实现对步进电机的基本控制 及状态实时显示。  

6 结论  

本文设计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步进电机的基本控制及运行状态的实时显 示。该系统实用性强,操作方便,经测试取得了良好效果。经过一定的技术改进后,可以应 用于包装机械的物料计量、包装膜供送、横封等过程中,精确控制执行机构的运行速度和运 行位置。利用步进电机替代传统的机械或其它方式,不仅能使包装机械结构变得简单、调节 方便、可靠性增加,而且精度会得到很大提高。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21884-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在线工具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