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成像专用嵌入式处理器系列(TI)

发布时间:2008-12-26 10:40    发布者:admin
关键词: 处理器 , 嵌入式 , 医疗
德州仪器 (TI) 推出超过15款专用嵌入式处理器产品系列,能帮助医生与临床医师获得更快、更准确的诊断结果,同时还可帮助医疗成像设备制造商开发出新型医疗技术,提升现有产品的小型化与便携性。这些处理器主要面向各种医疗成像应用,其中包括超声波、C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PET)、核磁共振 (MRI)、数字 X 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 以及其它新近开发的医疗技术。这些处理器协同 TI 全系列通用与专用模拟产品不仅可实现完整的信号链解决方案,而且还可改善全球成百上千万人得到诊治速度与有效性。

更快捷、更准确的医疗服务

嵌入式数字信号处理器是灵活的可编程器件,可通过更新软件与算法实现现场升级。大专院校、程序员与研发中心不断开发新算法,从而提高诊断成像的清晰度、深度以及有用性。利用 TI 可扩展处理器,上述新型算法可便捷地上传到现场部署的机器中。对设备制造商而言,这种快速更新既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还能增强设备功能。对临床医师与患者来说,提高成像质量有利于改进诊断与医疗服务的质量。

除改善医疗成像质量之外,TI 处理器与高性能模拟产品还可加快医疗诊断速度。众多 TI 医疗成像集成电路都能够以极低功耗与超小型的封装实现出色的性能,使设备制造商能将大型固定式机器转变为便携式或手持式设备。便携式成像设备可时刻跟随病患,无论在救护车中还是在偏远地区,无论是外伤治疗还是需要及时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都能提高将病患送诊的整体速度与效率。

此外,嵌入式处理器与 TI 的 DLPTM 技术还可为制造商提供全新成像技术工具。诸如组织弹性成像、高光谱成像、自适应患者专用成像、3D/4D 成像以及静脉查看等新技术都充分利用了 TI 多种高性能、低功耗器件的功能。例如,我们可采用专为 TI 处理器开发的新型算法支持实时患者专用组织弹性成像,从而实现最佳诊断质量。就需要大量实时处理工作的 3D/4D 成像技术而言,TI 处理器可提高 3D 胎儿建模的丰富性,从而改进医疗分析,支持高效的 4D 心血管应用。DLP 技术可高亮显示患者的血管,查看极其方便,从而避免某些位置视图不清的问题。

医疗成像领域最丰富的 IC 产品系列

为了应对成像领域 OEM 厂商面临的诸多挑战,TI 首先推出了信号链——先获得由设备捕获的模拟信号,然后将其进行数字化以便分析,最后再将其转换回模拟信号,供内科医生与临床医师查看。围绕上述信号链,TI 还提供电源管理、时钟、接口、放大器以及数据转换器等解决方案,从而可为所有医疗成像技术领域提供业界最丰富的半导体系列产品。

TI 嵌入式处理器涵盖了从高性能多核器件到超低功耗的产品,可充分满足成像设备制造商的各种需求。例如,TI 众多多核产品都能为 OEM 厂商提供可满足高端成像技术所需的优异计算性能。TMS320C6455 与 TMS320C6452 等高性能单核处理器非常适用于需要实时工作的成像技术,如超声波、数字 X 射线、OCT、高光谱成像及其他新兴应用。TMS320DM644x 系列产品充分利用 TI 赢得业界极高赞誉的强大成像功能,可显著改进适用于成像应用的后端处理。便携式应用与手持式应用也从 TI 低功耗 OMAP 及 TMS320C67x 处理器平台中获益匪浅,其相对于传统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PGA) 不仅可大幅提高性能,还能降低功耗。TI 基于达芬奇 (DaVinci) 技术的系列产品可提供完美结合了外设、存储器与处理器的完整处理解决方案,能大幅缩小板级空间、降低系统复杂性,从而在将产品更小型化的同时加速其上市进程。

上述每款处理器均可获得一系列高稳健性模拟产品的支持,以便提高电源效率、加快速度并提升屏幕捕获影像的处理性能。TI 尤其针对超声波应用推出了量身定做的模拟信号链产品,如 AFE58xx 系列全集成型模拟前端等,从而有助于设计出具有业界最小尺寸、优异成像质量以及更低功耗的低成本创新型超声波系统,可满足从手持终端设备到高性能超声波设备的各种需求。此外,TI 还同步推出了 TX7xx 系列高电压脉冲发生器与开关,其作为全新产品系列可充分满足便携式至中程超声波系统的需求。该系列的首款产品为 TX734,是一款四通道的高电压脉冲发生器,与分立解决方案相比,可将板级空间缩小 50%,而且其有源阻尼 (Active damping) 特性还可改进脉冲对称性并减少二级失真,从而实现前所未有的影像清晰度。如欲了解更多详情,敬请访问网址:www.ti.com/ultrasound。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2116-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