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联姻”本田 或打开无人驾驶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6-7-27 11:25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无人驾驶 , 自动驾驶 , 软银 , 本田
来源:镁客网

在宣布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后,软银又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打造一辆能够阅读驾驶员情绪并与之交流的汽车。

在近日东京的一个活动上面,软银宣布与日本汽车制造商巨头本田公司达成合作,联合打造一辆新型无人驾驶汽车,将这一梦想付诸实践!

为何选择对方?

虽然上周四才宣布了这个消息,但据软银的孙正义所说,在这项研究上面,软银与本田已经进行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合作。那他们为何会选择对方呢?

关于无人驾驶,已经有不少企业着手研究。作为日本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本田当然也不能落于人后。

就在上个月,本田宣布于9月在东京建立一个专门研究无人驾驶技术的科研部门,并且在此前,本田更是宣布了一项无人驾驶汽车计划,在这项四年的计划中,除了丢弃油门、刹车、方向盘等一系列由人操作的外部设备之外,还能够与其他无人驾驶汽车与相关基础设施实现相互连接,犹如一个巨大的人工智能汽车网络。

相比于本田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成绩,软银在人工智能(AI)、机器人物联网领域的表现也是不可多让。说到软银的产品,多数人第一个想起的应该就是此前曾在世界上引起一阵热潮的人形智能机器人“Pepper”,该机器人配备了语音识别技术、呈现优美姿态的关节技术,以及分析表情和声调的情绪识别技术,可与人类进行“有感情”的交流。

此外,本田也于1996年推出一款人形机器人“阿西莫”,一直到2013年之前,阿西莫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仿人行走机器人,能够准确模仿人类的动作,还能踢足球,动作十分灵巧。

对于本田来说,他们想要的是一款能够应用于无人驾驶汽车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让他们在该领域条脱颖而出;而软银进行此次合作也是有着自己的野心,希望以此为契机来为自身发展开通一个新的领域,而本田在机器人领域的 ,也使他们在合作过程中能够减少一些磨合的繁琐。

打造什么样的无人驾驶汽车?

此前就说过了,软银想打造的是一台“有感情”的无人驾驶汽车,那这其中的关键就是“Pepper”的核心技术,在系统研制成功后将预装于本田汽车内,通过云技术和互联网与驾驶员进行互动。

据介绍,通过车内配备的摄像头以及与驾驶人的对话,该系统中的云智能技术就能够学习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从而在无人驾驶模式开启时,能够给予驾驶者最舒服、毫无违和感的的驾驶体验。

此外,较为独特的是,该系统还能够使用方言进行对话,拉近与驾驶者之间的距离。在交流上面,该系统除了能够为驾驶员在经常走的道路附近推荐餐厅,还能作为一个“聊天伙伴”存在,以减轻驾驶员一个人独处时的孤寂感,以及消除长途驾驶过程中产生的疲劳感。对于此项功能,该系统的本田研发人员称:“期待未来的本田汽车能和用户建立亲人般的关系,成为用户家庭的一名成员。”

并且,该系统也能够通过传感器收集汽车位置及行驶数据,实现故障预报功能,同时具备替用户预约保养等驾驶助手功能。除了不能变形,该系统完全将汽车变成了一台“私人定制电脑”,一个“汽车人”。

对无人车领域有何影响?

目前,遍观世界上所有已经公布的无人驾驶系统,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无人驾驶系统都是通过摄像头、传感器和激光雷达等收集数据分析路面状况,再配合提前植入的地图规划路线和预判道路变化来驱动车辆,看起来就非常具有“机器人的机械化”,而在与人的交流上,也只是以毫无情感起伏的语调说出一些非常直观的建议等等,说实话,这种毫无感情的交流方式在体验上会有一些不舒服。但在安全上,这种方式的确可以很好的对乘客的安全提供保护,就如同一些做事一板一眼的人,虽然在工作中不会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也不会让人从工作中挑出一丝错误,显得较为无趣。

至于本田和软银合作打造的这套系统,虽然现阶段可能更多的只是起到辅助驾驶员的作用,但如果系统的自我学习能力能够加强,该系统就可以模仿人类好的驾驶习惯和车主的驾驶逻辑,使得整个无人驾驶的过程更加自然,无人驾驶汽车也将更具有实用性,从而也有利于无人驾驶车辆的推广。

除此以外,在无人驾驶模式开启之时,多数人会因为对系统的过度依赖,从而放任自己做任何事,如果系统能够与人进行“感情”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吸引驾驶员的注意力,或者发出提醒,从而再次加固对驾驶员的安全保障壁垒。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71197-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