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想成为中国的硅谷 但目前只有房价能跟硅谷相比

发布时间:2016-6-3 09:54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深圳 , 硅谷
《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刊文称,深圳的房价已经逼近硅谷高端社区,这可能会给深圳实现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带来阻碍,影响深圳在全球的竞争力,一些科技公司和优秀人才已经开始离开深圳了。全文内容如下:

中国南方城市深圳渴望成为中国的硅谷。然而,尽管深圳拥有数家著名科技公司,但是深圳只在一个不怎么让人感到羡慕的地方跟硅谷最相似——高昂的房价。

根据房地产研究机构易居中国研发中心的数据,2015年5月,深圳超过北京和上海成为中国平均房价最高的城市。根据北京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的数据,去年4月,深圳的房价同比上涨62%,相比之下,中国的另一个科技中心北京的房价只同比上涨了28%。

深圳的平均房价是每平米49,259元,折合每平方英尺690美元,这个价格几乎可以跟旧金山湾区城市奥克兰(Oakland)的高档居民区Rockbrigdge相提并论。该居民区的平均房价是每平方英尺704美元。但是,你要知道,深圳的人均收入只有硅谷的十分之一。

在中国科技行业,天花乱坠的宣传可能会导致毁灭性的后果。拿深圳作为例子,猛涨的房价可能会导致成为科技中枢的目标无法实现,而推动深圳房价增长的原因之一刚好就是深圳政府在年度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把深圳从制造业中心转变成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买不起房已经迫使优秀人才和公司离开或者考虑离开深圳,公司高管们不得不想方法留住员工,降低人员流动率。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最近对高房价带来的影响感到失望。他上月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警告说,当前资金和人才都可以自由地流动,高房价将削弱深圳的竞争力。他说:“人们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设施。生活设施太贵了,企业就承载不起;生产成本太高了,工业就发展不起来。”

深圳房价猛涨的原因有几个。首先,跟中国其他大城市相比,深圳面积狭小,只有北京的八分之一,上海的三分之一,可开发的土地有限。其次,深圳靠近这个全球房价最高的城市之一——香港。

另外,深圳的高房价也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投机热持续多年的结果。一些城市提出的各种所谓概念也为房价上涨推波助澜。“中国硅谷”这样一个概念带来了许多想象空间。

美国硅谷也面临着高房价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深圳科技行业的一些企业高管担心,高房价给深圳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更严重,因为在深圳尚未来得及发展成为成熟的科技中枢之前房价上涨就已经在伤害深圳的竞争力了。

2012年同时在硅谷和深圳创办柔性屏幕初创公司的刘自鸿说,在硅谷,是高级人才和科技巨头的聚集推高了房价,相比之下,深圳只是处于发展期。

一个城市的房价应该跟这个市场的薪资水平相称。他说:“这有利于城市的长期发展和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当Smartind Technologies公司联合创始人吴凯龙(音)建议一些工厂老板使用该公司的技术进行自动化升级和数据交换时,他们反问道:“有必要吗?”他们告诉他,他们宁愿去投资房产,也不愿对工厂进行升级,因为如果他们早点把工厂卖掉,去投资房地产的话,他们挣的钱要比现在多很多。

为了给楼市降温,深圳市政府发布了更为严格的限购条例。在连续上涨18个月之后,深圳4月的房价比3月下降了0.4%。深圳还为有资格申请的人才提供廉租房。

然而,科技行业人士称廉租房供应有限,不能解决长期的问题。

一路狂飙的房价正在抬高创业成本。无人机公司深圳星图智控科技有限公司CEO张庆旗为低薪员工提供每个月500元的住房补助,因为他们的房租大概每个月1000元,几乎占去月薪的一半。他说,他们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年薪有30万,但他们也开玩笑说他们一年拿的薪水只够在深圳买一间小卫生间。

今年3月,张庆旗将其规模为十多人的研发团队迁到了中部城市武汉。那里的平均房价是每平米11,217,只有深圳的三分之一。

另外一些初创公司则是给员工提供免费宿舍——这是雇用大批廉价劳动力的工厂的一贯做法。硬件设计公司疯童科技(Crazybaby)今年5月为公司的6名女性员工租下了一套三居室住房。疯童科技创始人张海星说:“这样没有什么隐私,但你又有什么办法呢?”

程序员Jacob Yan在2014年进入一家硬件初创公司工作之后跟其他三个人同住一间宿舍。他每个月的税后工资是7,700元,他不喜欢住集体宿舍,但他认为他永远都不可能在深圳买得起房。

今年4月,在他和女朋友决定结婚之后,他离开了深圳,来到重庆跟女朋友住在一起。他们打算今年底在重庆买房。重庆的平均房价是每平米6,950元,只是深圳均价的14%,在重庆买房容易多了。

“在深圳没有归属感,”这位今年29岁的小伙子说道。“我们在这里才能安家。”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66694-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