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变电站,你知道多少?

发布时间:2015-11-17 14:19    发布者:designapp
关键词: 变电站 , DT6000
  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形形色色的变电站,你对它又知道多少呢?
  一、变电站
  变电站,改变电压的场所。为了把发电厂发出来的电能输送到较远的地方,必须把电压升高,变为高压电,到用户附近再按需要把电压降低,这种升降电压的工作靠变电站来完成,主要设备是开关和变压器。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
  二、变电站分类
  变电站按照不同的属性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
  1.按照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划分为4类,如图-1所示。
  (1)枢纽变电站
  位于电力系统的枢纽点,电压等级一般为220kV、330kV(仅西北电网)和500kV,联系多个电源,出线回路多,形成环网,变电容量大,全站停电后将大面积停电或系统解列,所以其对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性起着重要作用。
  (2)中间变电站
  位于系统主干环行线路或系统主要干线的接口处,电压等级一般为330~220KV,汇集2~3个电源和若干线路,高压侧以穿越功率为主,同时降压向地区用户供电。
  (3)地区变电站
  地区变电站是一个地区和一个中、小城市的主要变电站,地区二次变电站由地区一次变电站受电,直接向本地区负荷供电,电压等级一般为220KV,全站停电后将造成该地区或城市供电的紊乱。
  (4)终端变电站
  位于配电线路的终端,接近负荷处,高压侧10~110KV引入线,经降压后向用户供电。
  


  图1
  2.根据变压器的使用功能划分为2类:
  (1)升压变电站
  升压变电站是把低电压变为高电压的变电站,例如在发电厂需要将发电机出口电压升高至系统电压,就是升压变电站。
  (2)降压变电站
  与升压变电站相反,是把高电压变为低电压的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大多数的变电站是降压变电站。
  3.按照值班方式划分为2类:
  (1)有人值班变电站
  大容量、重要的变电站大都采用有人值班变电站。
  (2)无人值班变电站
  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测量监视与控制操作都由调度中心进行遥测遥控,变电站内不设值班人员。
  4.按照内部实现原理划分为2类:
  (1)传统变电站
  传统变电站是其信息采集来源于常规的电磁、电容式互感器(TA/TV),其二次设备多半是依赖足够多的电缆,再加以空触点的利用,以模拟信号为载体进行信息交换的变电站。该类变电站,设备之间相对独立,缺乏整体的协调和功能优化,输入信息不能共享,接线比较复杂,系统扩展难度大。
  (2)数字化变电站
  数字化变电站是由智能化一次设备(电子式互感器、智能化开关等)和网络化的二次设备分层(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构建,建立在IEC61850通信规范基础上,能够实现变电站传输和处理信息全数字化,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
  


  图2
  三、变电站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IEC61850标准在国内的推广应用,基于IEC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成为国内新建变电站的标准,据行业内的分析报告显示,每年都有上千座35 kV及以上等级的新建变电站投入运行;传统的变电站也将逐步更新并将被取代。
  数字化变电站具有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高级应用互动化等重要特征;同时,数字化变电站对电气设备行业影响巨大,将导致二次设备行业、互感器行业甚至开关行业的洗牌,并且以IEC61850为纽带将促进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企业的相互合作与渗透。
  周立功致远电子研发生产的DT6000系列智能变电站光数字测试仪是基于IEC61850的便携式手持测试仪,它对智能变电站过程层和间隔层的网络通讯协议(IEC61850-9-1、IEC61850-9-2、IEC60044-7/8、GOOSE、IEEE1588)进行实时解析和监视,并分析其中传输的遥测遥信量数据,同时兼具各种保护测试、录波分析等功能。它以直观的方式显示分析结果:如电压电流的有效值、相角、谐波、功率等电能量分析;开关状态及动作时间分析;时间同步的对时分析;光信号的光功率分析,是变电站日常维护、检测、调试过程层和间隔层设备运行状况的必备工具,图-3为使用DT6000S在现场测试。
  


  图3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56624-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