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PC的红外视频网络传输系统

发布时间:2015-10-28 11:36    发布者:designapp
关键词: SOPC , Microblaze
  摘要
  人类接收的信息约有70%来自视觉。因此,图像采集及处理设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及带宽的提高,使得图像的网络传输成为可能,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随着非制冷红外技术的发展,红外热像系统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美国红外市场权威调查机构Maxtech International发布的2006年度红外市场报告,2003年至2006年全球民用红外热像仪的平均增长幅度为17%,并且正展现出更广阔的市场需求。
  由此可见,便于应用的红外视频网络传输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适用于森林防火,监控系统,电力设备,航空航天,石化,建筑,冶金,交通,边防海防等方面。
  嵌入式红外网络视频传输系统主要由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组成。硬件部分由视频采集模块,视频编解码模块,图像处理模块,数据压缩模块,网络传输模块等组成;软件部分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
  红外网络视频传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本项目的核心在于红外处理,尽管目前红外处理算法已经相对成熟,但仍然存在不少弊端,所以本项目力求在原有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创新。
  本项目计划采用virtex2或spartan3e芯片,将红外处理算法模块集成于FPGA内部,包括滤波,非均匀性校正,灰度拉伸,伪彩增强等部分,通过ISE开发平台设计各个算法模块,并通过XPS将用户IP集成于硬件系统上,通过内置MAC地址及IP的方式将处理完毕的图像或视频信息通过以太网传输至PC客户端。
  项目信息
  1.项目名称:基于SOPC的红外视频网络传输系统
  2.应用领域:森林防火,监控系统,电力设备,航空航天,石化,建筑,冶金,交通,边防海防
  3.系统平台概述与资源分析:
  硬件系统组图如下:
  


  图1基于SOPC的红外视频网络传输系统
  本框架采用FPGA+ARM的方案,可分为三个部分:前端图像采集模块(由CPLD、A/D、CCD等构成);FPGA模块(采用Spartan-3A DSP XA3SD1800A)和ARM模块。由图像采集模块进行红外图像采集,并把采集的图像灰度数据送FPGA模块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的数据送ARM模块进行图像控制显示。在初步设计阶段可不考虑ARM模块,由FPGA直接控制显示(本框架未对ARM模块接口进行细化)。整体框架图如图1所示,其中对FPGA内部图形处理算法模块做了细化,数据处理流程分析如下。
                  FPGA模块中的数据流程分析如下:Microblaze软核CPU与前端采集模块(CPLD、A/D、CCD)交互把数据经双口RAM0(缓存)采集到DDR中,Microblaze通过控制PLB总线加载采集的图像送算法处理模块进行处理,算法处理模块首先进行边界扩展(此步骤也可省略),边界扩展是仅对一帧图像边界数据进行镜面反射来完成,即边界数据的扩展存储实现,不需要进行数据运算即可完成,扩展后数据缓存到RAM0,即可进行均值滤波,均值滤波对每一个像素的消噪处理需要8次加法和1次乘法。384×288个像素可并行处理,处理完的数据送到RAM1进行下一步非均匀校正。在非均匀校正中,校正增益和校正偏移量是在测温前由高低温定标产生,两个校正因子可并行进行运算获得,获得后的因子存入RAM1中,以便非均匀校正时直接加载。在非均匀校正中,384×288个像素可并行进行,每个像素需1次乘法和1一次加法运算。处理完成后的数据送到RAM2进行下一步的温度标定和灰度拉伸。温度标定和灰度拉伸两者可并行进行。由于温度标定和灰度拉伸需对整帧图像处理,所以若要减少RAM2的容量,可考虑把图像存入DDR中,需要时再读出。在灰度拉伸中,首先进行直方图统计,统计图像各灰度值的像元个数,找出图像有效灰度范围,并求出最小值min和最大值max。把最大值和最小值代入三段的斜率计算公式,计算出斜率后即可进行灰度拉伸,灰度拉伸每个像素需要做2次比较、1次减法、1次乘法和1次加法,384×288个像素可以并行处理。灰度拉伸完成后的数据送RAM3进行下一步的伪彩处理,伪彩是把每个像素点的灰度值转换R、G、B对应的三分量,因此可对384×288个像素并行处理。而每个像素点R、G、B的转换也可以并行运算。转换后的数据送双口RAM1,然后由RAM模块进行读出存入SD卡中,进行控制显示。在前期开发FPGA模块时也可直接送LCD显示。
  在进行图形处理过程中,由于FPGA可以最大化的进行并行运算,所以不仅可考虑算法模块内部多个像素之间的并行处理,也要考虑算法模块之间的并行性,如在进行一帧图像的滤波时,可同时进行上一帧图像的校正。
  各个算法模块实现如下
  


  图2校正系数
  


  图3校正偏移
  


  图4非均匀性校正
  


  图5 灰度拉伸
  


  图6均值滤波
                  4.创新点及关键技术:
  精确温度标定技术:开发出高性能的嵌入式软件对成像仪的每个像素进行温度标定,温度标定稳定可靠,精度高;
  红外焦平面阵列实时非均匀性校正算法及实现:决焦平面阵列的非均匀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项目对传统非均匀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开发出多种自适应校正算法,提高红外成像系统的校正精度;
  图像噪声预处理技术:由于图像在采集、传输过程中混入了噪声,如果不被预先消除将进一步影响图像的处理和显示效果,为此对图像进行滤波预处理,以消除图像中混入的噪声,为后继图像处理、显示打下基础;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项目采用基于的FPGA+ARM的双核架构。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和系统的稳定性,获得整个红外成像系统的实时性能;
  红外图像增强处理技术:项目在实施校正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研究,以提高图像的对比度,进一步改善图像视觉效果。红外图像伪彩色处理的运用,利用人眼视觉对颜色分辨的敏感性,对图像中不同灰度等级的目标以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识,以突出目标细节和特征,进一步提高图像目标分辨能力和图像显示质量。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54847-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