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深圳市人民政府将共同举办第四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

发布时间:2015-10-27 11:31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电子信息博览会 , CITE
2015年10月26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决定于2016年4月8日至10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共同举办第四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 20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乔跃山出席发布会并介绍了筹备举办第四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的总体情况;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高国辉介绍了展馆的总体安排和深圳市的办展环境。发布会由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秘书长陈雯海主持。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子报、人民邮电报、中国工业报、新浪网、网易、腾讯、搜狐、中华网、凤凰网等媒体,电子信息行业专业媒体,以及电子信息行业相关学协会和行业龙头企业代表共计150余人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乔跃山.JPG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乔跃山

高国辉.JPG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高国辉

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英文全称: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xpo,英文简写:CITE)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和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共同承办,博览会的目标定位为:力争办成“行业领先、亚洲第一、世界一流”,已经具有高度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年度盛会。经过3年的努力,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已经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博览会、产业链最全的电子信息博览会、活动内容最丰富的电子信息类展览会、影响力提升最快的电子信息类博览会,初步确立了行业风向标的地位。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一方面,只有通过万众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才能提高经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只有通过大众创业,才能增加更多的市场主体,才能增加市场的动力、活力和竞争力,从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源动力引擎。

作为全球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逐渐成为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全球范围内,新的产业分工体系逐渐形成,技术、品牌、资本、规模的竞争力日趋重要,空间集聚效应增强,跨界融合发展趋势显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过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创新发展的动力之源,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使得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能力更强,创业机会更多,互联网已经成为改造传统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动力。第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举办了超过2000件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布活动,评选出近200件创新产品和应用奖,吸引了近300名创客在博览会现场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已经充分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为推动创新创业默默地努力着。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第四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将继续加强对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动作用,加强对优秀的创新产品对推广力度,努力为创业者搭建更大的展示交流平台。同时可以起到展览展示行业最新发展和成就,促进行业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研讨产业的最新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对全球资源的吸引和配置等作用。

本届博览会使用深圳会展中心全馆,超过10平方米的面积瞄准信息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展示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包括: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电视、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3D打印、计算机和外部设备、网络设备、软件、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可穿戴设备、北斗应用、智慧家庭、智慧城市、新型显示(LCD、OLED触摸屏)、LED、集成电路、高端元器件、特种元器件、太阳能光伏、锂电新能源、电子仪器与设备、信息技术重点行业应用等。本届博览会还将设立2000平米的创客展区,我们将汇聚社会各方资源,为创业者提供展览展示、创业孵化、资本对接等全方位的服务。

博览会采取“展览+论坛+同期研讨活动+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的形式。展览共3天时间。在这期间还将举办1场主论坛+N场同期研讨活动+N场新技术与新产品发布会。1场主论坛即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我们将邀请政府、产业界专家、知名企业家就电子信息产业热点话题进行研讨。N场同期研讨活动指我们结合产业发展最新热点,在细分领域规划组织不同话题的研讨活动,力争将某一个话题谈深谈透。N场新技术与新产品发布会指我们将邀请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将最新的产品和技术带到博览会现场,重点策划若干场技术与产品发布会。

结合电子信息产业最新热点和趋势,我们将博览会划分为8个展馆,21个专业展区,具体内容如下:1号馆:CITE主题馆。主要包括:智慧生活、信息安全、智能终端、智能汽车、软件和互联网、集成电路等展区。2号馆:光电显示馆。3号馆:智能制造与3D打印馆。4号馆: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馆。6号馆:健康电子与创客馆。7号馆:电子仪器与设备馆。8号馆:锂电新能源馆。9号馆:电子元器件馆。

为进一步提升博览会层次和影响力,本届博览会将从八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结合电子信息产业最新发展热点,统筹规划各展馆的专业布局,突出创新创业以及最新应用对产业的拉动作用。二是强化博览会的行业风向标作用,展览和会议联动,充分调动行业资源,组织一场高端主论坛——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峰论坛和40余个细分领域专业研讨会,覆盖展览所有的专区设置。三是加大对行业龙头企业的招展力度,对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沟通,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展会服务,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参展效果,提高博览会的层次和权威性。四是通过对全球或全国首发产品进行重点支持、对参与发布活动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新产品新技术发布的层次和水平。五是立体传播、高效宣传,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宣传力量,利用移动互联网媒体、桌面网络媒体、EDM、户外广告以及新闻发布等多种形式,提升博览会的影响力。六是加大专业观众和买家组织力度,通过面上宣传+数据库点对点邀请+现场专题买家活动+买家观展政策等方式吸引专业观众和买家到场采购洽谈。七是通过加大国际媒体宣传、在国际权威平台上举办推介活动、加强与国际行业组织的联系与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博览会国际化水平。八是通过优化参展参会流程、规范现场管理工作、做好接待工作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博览会服务质量。

乔跃山副司长还对第三届博览会(“CITE 2015”)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总结。“CITE 2015”以“智能新时代、数字新生活”为主题,展出面积超过10万平米,吸引了超过1600家行业领军企业参展,共有超过10万名专业观众到场参观。展会现场重点发布的新产品新技术超过2000件,同期举办40余个主题、近100场研讨活动,吸引了近1000名新闻媒体的记者到场采访报道,展会各项指标较第二届均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具体来讲,第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展区规划和活动规划紧扣热点
“CITE 2015”项目规划伊始,就将“智能新时代,数字新生活”确定为展会主题,将本届展会展览展示和行业研讨的重点放在了“智能”和“生活”上。将展览所使用的10万平方米展区进行了科学规划,重点突出了互联网+展区、机器人展区、创客展区、移动智能终端展区、智能汽车展区、北斗应用展区、可穿戴产品展区等亮点展区。在博览会专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设立的创客展区,近300名“创客”在现场展示了自己的创造性成果。

(二)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品牌得到充分传播
“CITE 2015”展期三天,吸引了近1000名媒体记者到场采访报道,展会的众多亮点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展会推出超过20个网络专题、电视专题报道。其中2015年4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对第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进行了详尽的报道。展会同样也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印度、港澳台地区等地的海外媒体超过100名记者到场采访报道,极大提升了展会的国际影响力。第三届电子信息博览会也是国内乃至国外首屈一指充分运用新媒体渠道提高全世界范围影响力的展会平台。博览会通过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加强新媒体渠道的宣传与传播。同时,展会邀请多名社交媒体的业界意见领袖亲临展会现场参观,极大的提高了展会在业界的知名度。开展期间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成为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中的热门话题。

(三)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已经成为企业创新产品技术的首选发布平台
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在项目伊始就确定要打造一个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的权威平台,每一届博览会新产品新技术发布活动均是展会的亮点。第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共举办新产品新技术发布活动3天20场。CEC、TCL、京东方、阿里、科大讯飞等绝大多数参展的行业领军企业在展台、专题论坛和会议室等多个平台重点发布了超过2000件新产品新技术。为宣传表彰电子信息行业涌现出的最新产品与应用,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组委会开展了“CITE 2015创新产品与应用奖”评选活动。由相关行业协会、顾问咨询机构、骨干企业、权威媒体等18位专家组成的评选专家委员会,评选出23项CITE 2015创新产品与应用金奖和80项创新奖,展会期间“CITE 创新之夜”上,组委会举行了盛大的颁奖仪式。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已经成为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首选发布平台。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54733-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