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5G WiFi波束成形和LDPC技术提高无线连接性能

发布时间:2015-8-29 09:28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5G , Wi-Fi , 波束成形 , LDPC
作者:博通公司(Broadcom)无线连接业务开发总监Clint Brown

具备Wi-Fi功能的设备无处不在。研究人员预测,截至2020年,全球无线互联设备数量将升至500亿台1。因此,消费者不仅希望能在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视和游戏机等不同设备上欣赏到丰富的多媒体内容,还希望能够提高设备的运行速度、可靠性以及电源效率。幸运的是,802.11ac标准,或第五代Wi-Fi(5G WiFi)技术已应运而生,作为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其能够帮助无线通信行业满足上述需求。
与之前的Wi-Fi技术相比,5G WiFi在传输千兆吞吐量方面,运行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同时,其在5 GHz带宽上运行时,与相同带宽上的其他802.11技术一样支持向后兼容。此外,通过诸如传输(Tx)波束成形和低密度奇偶校验检查(LDPC)等技术组合,它还有望解决“有限的覆盖范围和连接速度(例如:速率)”等越来越困扰Wi-Fi的难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难题,我们以家庭环境中典型的WLAN设置为例,其通过无线路由器连接不同的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打印机和电视等)。由于家中的楼层和墙壁也可能构成连接场景里的一部分,不是家庭中的所有位置都能实现最佳的连接效果。大多数消费者凭直觉采取行动去改善连接状况,例如,将房门打开以提高安装在家庭活动室中WLAN 接入点(AP)的信号效果。由于频繁地改变家中的AP位置并不现实,我们需要采取其他方法来改善连接效果。

5G WiFi采用了两种可选技术,通过提高限定范围内的速率或吞吐能力来加速连接性能。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波束成形技术,这是一种非专利技术,能够应用于多种设备,并可将无线连接性能提升2-3倍。波束成形技术能控制射频能量的方向,将其引向打算要接收信号的接收器,从而提高无线连接性能(图1)。这种技术甚至还能让无线信号绕过墙角或穿过墙壁,从而消除Wi-Fi网络的盲点 。

image002.jpg
图1. 借助 802.11ac(和802.11n)波束成形技术,无论周边有多少设备,集线器或AP都能让无线信号直接传向需要信号的设备。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传统Wi-Fi技术只能在设定区域辐射无线信号,而该区域内的任何设备都能接收该信号。


LDPC是一种正向纠错编码体系,常用于确保编码可靠性并提高编码增益。该方法于1960年代早期发明问世,能在背景噪声较大、数据容易出现损坏的频率中传输信息。利用该方法,我们能大幅减少噪声通道中信息传输丢失的几率,从而确保传输高效可靠的信息,同时也能渐进地提高更大范围内的传输速率。

当波束成形和LDPC技术结合使用时,相对于802.11ac的256 QAM标准而言,其能够提高整体的无线覆盖范围和速率并扩大其连接范围。事实上,增益提升能达6到8 dBm,带宽提升扩展范围高达3倍(图2)。此外,除了可选用连续的160 MHz通道或非连续的80+80 MHz通道之外,5G WiFi还支持80-MHz通道,这就意味着将有更多的高速线路来支持增加的流量。换言之,5G WiFi只需在80-MHz通道上使用160-MHz频率,就能将带宽提高高达4倍。这些做法确实能大幅提高性能,那么这对终端用户有什么实际价值呢?

image003.jpg
图2. LDPC和波束成形技术相互配合,能大幅提高接收器的吞吐能力和灵敏度。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设想这样一个典型的企业场景。例如,办公空间位于不同楼层,且有办公室和小隔间等不同的办公空间(图3)。办公设施周边设置一个5G WiFi 3x3 WLAN AP和几个5G WiFi站点,为员工提供无线连接服务。我们利用与AP的不同距离来检测是否使用波束成形技术时的吞吐量。距离为10米和20米时,无论是否使用波束成形技术,吞吐能力均保持不变;距离为30米和40米时,我们明显能看到使用波束成形技术提高了吞吐量;不过,波束成形技术最大的效果是当距离达到50米时,这时使用波束成形技术能将吞吐能力提高到157 Mbps,而不使用波束成形技术就只有87 Mbps,也就是说吞吐能力由此提升高达80%。如果再配合使用LDPC技术,那么还能进一步提高吞吐量。

image004.jpg
图3. 5G WiFi波束成形技术能针对指定客户端或设备提高连接范围和数据速率。在本例中,该技术能将吞吐量提升高达80%。

消费者对更多连接设备和数据的需求无穷无尽,而企业网络则必须努力满足更大密度的用户需求,同时改进用户体验,因此波束成形和LDPC等高级技术如今变得更加至关重要。通过大幅提高无线连接性能,我们能为传统Wi-Fi技术向5G WiFi技术转型铺平道路,并为满足未来不断增长的需求做好准备。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52831-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