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们以前,你所不了解的可穿戴设备历史

发布时间:2015-6-11 11:57    发布者:designapp
关键词: 可穿戴设备 , 智能手表

        大部分人可能以为可穿戴是一个新概念。但事实上,在Pebble智能手表、Galaxy Gear、谷歌眼镜、Apple Watch之前,可穿戴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
1961年,一位MIT麻省理工教授发明了一个叫做击败庄家(Beat the Dealer)的可穿戴计算设备,开启了可穿戴设备的漫漫创新之路.....
这里有张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Source: Mashable
你或许不会知道,可穿戴计算设备背后的技术可以说是为了在赌 场里作 弊而诞生的。在上世纪60到70年代,一些发明家制作出了一些最早的可穿戴设备,来增加在赌桌旁的胜率。
  从那之后,可穿戴技术的研发还维持在较小的规模。除了计算器腕表在80年代的流行,这个领域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可穿戴技术或许值得钦佩,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实际,也绝对称不少友好。在新千年之后,可穿戴设备的样子终于开始接近于我们最爱的科幻电影,这项技术才真正开始了发展。
  1961年:可穿戴计算机?
  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Edward Thorp在他第二版的赌博指南《Beat the Dealer》当中写道,他成功地使用自己制作的可穿戴计算机在轮盘赌当中作了弊。Thorp和联合开发者Claude Shannon发现,自己的设备在赌局当中可以为佩带者带来44%的优势。
  1972年:George
  为了在二十一点当中取得优势。Keith Taft发明了一款用脚指头操作的可穿戴计算机George。在这款设备的“帮助”下,发明者在一个周末就输掉了4000美元,随后George便被打入冷宫。
  1975年:计算器腕表
  世界上首款手腕计算器Pulsar在1975年年末正式发布,并随即流行开来。福特总统据传对售价3950美元的限量版Pulsar产生了兴趣,这让媒体激动不已。不过福特表示,那不过是一个家庭玩笑。
  1981年:计算机背包?
  当时还是高中生的Steve Mann把一部6502计算机连接到了一部带钢架的背包上,来控制摄影装备。这款设备的显示屏是一块连接到头盔上的相机取景器。Mann日后在可穿戴计算和计算机摄影领域也取得了许多的成就。
  1984年:终结者预言?
  《终结者》上映。在这部电影当中,机器人所看到的现实世界图像上被加入了一层计算机界面,这似乎和谷歌眼镜如今的理念有些相似。
  1987年:数字助听器
  首款数字助听器在这一年问世。但由于体形过大,续航又太差,这类设备并未获得成功。
  1994年:可穿戴无线摄像头
  在发明了可穿戴计算机背包的13年后,Steve Mann制作出了一款可穿戴无线摄像头,并开始将图像上传至网络,直到1996年。许多人都把Mann看作是首位“lifeblogger”(用图片记录生活并将它们上传至网络的人)。
  2000年:蓝牙耳机
  首款蓝牙耳机在这一年问世。
  2002年:Poma PC
  Xybernaut Poma可穿戴PC问世,售价1500美元。这款设备就像是把磁带录音机绑在了头上,其机身重约300克。
  2003年:C-Series
  Vitatron C-Series是世界首款完全数字化的起搏器。有了这款设备,医生可以在18秒内下载好病人的信息。
  2006年:Nike+iPod
  耐克和苹果联合推出了Nike+iPod,一款允许用户将自己的运动同步到iPod当中的运动套件。耐克随后还推出了数款带有iPod专用口袋的服饰。
  2007年:Fitbit
  Fitbit由James Park和Eric Frienman两人所成立。据Park透露,生产上的困难好几次都差点把这家公司拖垮。直到2009年,Fitbit才推出了自己的首款产品。
  2009年:W200
  W200可穿戴计算机由Glacier Computers所发布,设计初衷主要是让用户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获取大量的信息,同时又能空出双手。这款设备具备防水能力,重约280克。
  2012年:Pebble
  Pebble智能手表这一年在Kickstarter上筹得了1000万美元,而该项目的筹款目标原本只有10万美元。
  2013年:谷歌眼镜
  谷歌眼镜在2013年面向开发者发布,并开始受到媒体的大量关注。与此同时,这款设备还引发了公众对于隐私的热议。谷歌眼镜可通过语音识别和侧面的触控板来进行控制。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50487-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