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技术是亮点 -- 解读意法半导体的多元化模拟、MEMS和传感器战略

发布时间:2014-6-26 15:26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可穿戴 , 意法半导体
郝老太摔倒了。她的儿子郝建在一线城市打拼,她也不愿意去和儿子一起住。渐渐地有路人过来围观。有人开始拨打120,还有人鼓足勇气打算来扶一把。这时,120救护车来了,把郝老太送到了医院。

这个故事描述了可穿戴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当下,可穿戴舆论甚嚣尘上,两三个跨国巨头把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甚至智能手环概念炒得沸沸扬扬,似乎一场可穿戴市场盛宴即将开启。在我看来,可穿戴设备倒不一定会流行得像智能手机那样人手一部,但在一些特定领域它的作用会十分关键。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预测,运动/健身/健康护理将成为快速增长的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郝老太摔倒之后,她身上佩戴的一个装置马上拨打了120电话,而且把她的体温、心律、血压,当然还有她所在的地理位置信息发送到了急救中心。她的儿子也得到了通知;他会打电话给急救中心询问老人的病情。在居住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的年代,可穿戴设备可望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新出现的难题。

可穿戴装置的关键技术有四:传感技术、计算技术、电源技术和通信技术。意法半导体公司(STMicroelectronics,ST)在传感器嵌入式处理、连接功能和电源管理方面都具备很强的技术实力。今天我们来说一说ST的模拟器件、MEMS和传感器(AMS)技术。

ST公司执行副总裁兼AMS事业部总经理Benedetto Vigna自2011年开始担任现在的职务。在他的领导下,ST的MEMS加速度计陀螺仪被大型电子设备生产商采用。它拥有170多项MEMS专利,并发表了多篇专业论文。Vigna本月来京介绍了ST的AMS战略和技术。

Vigna说,AMS业务贡献了ST总体业务的17%,2013年的销售收入为13亿美元。在大中华地区,2013年的销售较2012年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而且还会继续高速增长,所以ST非常重视中国市场。这大概也是Vigna这样级别的高管专程访华的原因吧。

多元化.jpg
ST公司执行副总裁、AMS事业部总经理 Benedetto Vigna(左)和ST大中华暨南亚区AMS市场总监吴卫东(右)

虽然本文以可穿戴技术为引子,但Vigna的演讲主题却是多元化。他说,ST的AMS部门的产品涵盖运动传感器、微执行器、模拟器件、压力传感器触摸屏控制器、MEMS麦克风、微型手机投影仪、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紫外传感器等众多类型,面向移动设备、打印机、可穿戴、汽车、物联网等多个应用领域。ST是第一大MEMS和微执行器厂商,在消费电子和移动应用市场的份额达到22%。现在,ST开始重视汽车MEMS市场,这是一个ST过去涉足不多的市场,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产品组合.jpg
ST公司AMS部门的产品组合实现了多元化

我们再回过头来重点看一下可穿戴市场。可穿戴装置据说是物联网普及的第一波浪潮。ST的产品在运动量监视器、心脏监视器、智能手表、体育用品等许多可穿戴设备上已经得到了应用。例如,谷歌眼镜XE-C中就选用了ST的三轴加速度计和数字MEMS麦克风。下面介绍一下ST最新的两款可用于穿戴式设备的传感器。

这个LGA封装、尺寸为3mmx3mmx1mm的iNEMO智能传感器内置一个加速度计+陀螺仪、一个传感器集线器和一个MCU。载有ARM Cortex-M0内核MCU的版本已经开始量产,而载有Cortex-M4内核MCU的版本在计划中。在本文开始的故事中,加速度计感测到了郝老太下跌的力度,而MCU则能计算出下跌可能对郝老太造成的伤害程度。

智能传感器.jpg
ST的智能传感器具有感知和运算功能

ST正在开发的紫外线传感器也可用于可穿戴设备。该紫外线传感器预计将于今年第三季度上市。如果您在户外活动,紫外线传感器将告知您紫外线的强度,提醒您在必要的时候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欧美人喜欢日光浴,因为深色的皮肤给人以更健康的印象。但过度的紫外线暴露可能导致皮肤癌,那样可就得不偿失了,所以紫外线传感器还是很必要的。当然,亚洲人以白为美,不喜欢日晒,而且亚洲人皮肤里含有更多的色素,可以抵挡一部分紫外线的危害,所以配备紫外线传感器的可穿戴设备在亚洲并不一定很实用。

最后提一下,ST是可穿戴技术创新世界杯的冠名赞助商。该赛事源于2009年,已有2500名选手参与其中。参赛选手不仅有机会获得总额为20万美元的奖金,还可以与潜在的商业合作伙伴见面。活动的官方网址是http://www.innovationworldcup.com/wt/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30369-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