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视或将改变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链

发布时间:2010-6-13 09:36    发布者:李宽
关键词: 智能电视
距5月21日谷歌联合索尼、英特尔发布了其智能电视产品仅10天,TCL集团即率先在国内研制成功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谷歌公司投入巨资开发的GOOGLE TV系统核心特点是其开放性和平台性,使电视像电脑、手机一样具有了操作系统,实现了电视摆脱接收机形象,成为真正的智能化产品。

对消费者来说,智能电视除了传统电视节目,还可以进行搜索,从而浏览海量的网络视频;更重要的是,电视变得可以连接互联网享受整个网络世界的资源,同电脑一样进行视频点播、视频聊天、玩游戏和网络购物等更多精彩体验,从而实现用户从“看电视”到“玩电视”的根本性变化。

智能电视概念有望普及

互联网电视可以通过两种平台实现,一是像TCL刚发布的国内首款以Android为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二是通过瘦客户端和内容平台实现内容浏览。这两种平台都必须保持电视机的用户体验方式,才能最终赢得厚爱。TCL此次发布的国内首款以Android为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代表着未来彩电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和技术创新性。

对此,中国科学院高级研究员、著名通信及广电业专家侯自强教授表示,“在三网融合试点的前夕,TCL推出基于Android的智能电视机具有重大意义。网络新媒体进入客厅的时代已经不远了。尽管今天的监管政策对于用电视机收看网络音视频还有一些限制,但人们可以在电视机上自由冲浪于互联网的海洋中的日子迟早会到来。TCL等要做的是如何在现行政策和未来之间寻找平衡点,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开发的TCL智能电视,使电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一环,引领了中国彩电产业的发展方向,使电视产业成为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发展主要驱动力。”

平板电视产业竞争日趋白热化

2010年第一季度,“家电下乡”零售规模占比达31%,平板电视占七成以上,成为彩电市场高速增量的推动力之一。但彩电零售限价提升至 7000元,无疑加大了市场竞争压力。同时,由于Samsung、松下、LG、TCL等内外资品牌的产品、价格和渠道越来越相近,销售驱动力将主要靠热点技术驱动。从3D电视、LED背光液晶、低碳节能电视到网络电视,这些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为家电企业提供了差异化竞争和产品区隔定位营销的基础。

而在这其中,互联网电视占电视消费比例越来越高,其中主要以TCL等国产品牌为主导,日本品牌松下、SONY和韩国品牌三星、LG等也开始重视这个市场,不断在电视中增加对网络服务的支持,甚至有一些概念电视推出了TWITTER、SKYPE等网络应用。未来,互联网电视必将成为电视产业的主流方向。

未来智能电视发展的核心在互联网

在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下,TCL推出Android智能电视,具有行业前瞻性,这种基于LED背光之上、融合家用3D技术的新一代TCL互联网电视,是顺应产业发展和调整的正确决策。

对于国产厂商在现阶段所处的市场地位,中国科学院高级研究员、著名通信及广电业专家侯自强教授认为,近几年,TCL不断在产品核心技术上去的突破,并成功转化为市场份额,彩电业务依托LED显示技术、3D技术和互联网电视技术,以及即将上马的8.5代线使TCL的市场竞争处于主动地位,并为国际化和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计划,TCL还将互联网技术逐步推广到包括智能手机、MID等移动网络终端以及多媒体播放设备等3C融合产品,最终实现TCL数字家庭的跨越式发展。

结语

根据2010年4月,腾讯网举办的“互联网电视消费需求调查”显示,2010年一季度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达1104万台,零售额规模达 430亿元,零售量同比增幅44%。其中网络电视的零售量占比为9.5%,零售额占比15.6%,国内品牌优势地位显著,接近95%市场销量的份额,这个品牌集中度非常高,TCL、海信、海尔排在一季度市场的前三,他们占有率高达70.2%。经过调查,目前81%的用户听说过网络电视,21%的用户表示非常了解,3%的用户一定不了解这个网络电视,用户对于网络电视的认知达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程度。

从政策上看,随着“三网融合”政策的出台,在国家政策、技术支持、客户需求等因素的强力推动下,网络电视将为彩电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突破,催生出快速增长的产业链。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2879-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