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里的那些人和事儿

发布时间:2014-4-1 16:23    发布者:绝对好文
关键词: 职场 , 工程师 , 人在江湖中
作者:人在江湖中

泡在这块地儿的时间也很有些年月了,基本上也都是潜水的状态,偶尔忍不住也只是冒两个泡儿而已。日子长了,有时候想想也应该蹦达蹦达,分享一点自己这疙瘩的事儿。既然这里大伙儿都是搞技术的,那就聊聊听到见到的公司里面的那些人和事儿,权当是饭后休闲吧。当然,如今这网络实在是太发达了,人肉起来也特别厉害,所以为了避免尴尬,闲扯之时俺也少不了要张冠李戴,东拉西扯的胡言乱语一番。事儿当然都是那些事儿,但人却不一定就是跟事儿对应的那个人,看客万勿认真对待,甚至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公司是老美的公司,地方是在北美,做的东西很杂,本人涉及到的部分以模拟/数模混合IC为主。大概的背景也就是这个样子了。既然是慢慢聊,那就从干活儿的人聊起吧。

人物一:老A

这里的老A跟士兵突击没啥关系。老A就一典型的老美,四十来岁,光是在这家公司已经修炼了十多年的光景,十八般武艺自然都是纯熟无比。要是老A年轻二十岁,那绝对就是一标准的阳光男孩。一天到晚都是乐呵呵的,甚少有见到其苦大仇深的表情。做人做事儿那是绝对的细致周到,对新进公司刚毕业的初哥菜鸟级人物也是礼貌有加,从语言到行为都很客气,但又不是让你感到有距离的那种,而是从骨子里面透出一种亲和力。正因为这个原因,有在公司做过实习,后面到公司来工作的哥们儿还指定想到老A手下。遇到公司内部的管理结构调整,想要跟老A的人也总是少不了的。至于能不能跟上,那最终决定权当然在上层的老大们手中。由此可见老A受欢迎的程度。

老A追求各种户外运动,对于跳伞之类的高危项目甚是热衷。或许这也是受家庭的影响吧,听说他老爸也是一个跳伞运动的爱好者。老A每年总要跳N次伞,公司里面自然也少不了要摆上很多的照片。谈起跳伞来总是少不了各种亲身经历的话题,甚至包括发生的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故,让我等这帮陆鸭子们眼睛鼓得跟牛蛋一般大。因为跳伞的原因,每每当公司买个人保险的时候,老A都是属于被特殊对待的对象,因为保险公司也都跟猴一样精,你娃搞些危险动作,那怎么说也得让你担待那些风险跟责任吧。

除了跳伞,老A还时不时搞些让我等目瞪口呆的事情。去年还是前年冬天的时候,这哥们儿跑去山里面参加什么越野跑。窗外就是快零度的温度了,山里面就更不用说了。光是跑步倒也没有啥,老美热爱跑步的那可绝对不是少数人,但是项目里面还包括诸如趟过沼泽地,甚至潜水之类的项目,那就让人不寒而栗了。这哥们儿自个儿也在感叹,这不是花钱买罪受吗,不过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只是回来好几天鼻子都是堵着的。大概是血液里面带着户外运动的基因吧,老A每年的年休假也总是提前一年就早早的定好了。上山,下湖,跑海边之类是少不了的。因为假期早定,即使遇到项目忙也能够成行,只要关照安排好就行了。这一点当年还真是让我等初来乍到的老中惊得目瞪口呆。项目那么紧张,居然还敢出去休假,要换成国内,说不定还没有回来就已经被扫地出门了。

这种事情看看也就是了,我等胆小,还是不敢这么玩儿的。要想休假都是等到提前几周,看看不怎么忙了才提交申请。当然,例外的情况也不是没有,一次因为老A跑得不够远,大概就两三百公里吧,遇到项目要出片子,还是被中途抓回来了一天。于是老A就得出一个结论,一定要跑得足够远,要到不能被抓回来的地方才行。

侃了半天,都是关于老A怎么个逍遥的,似乎老A的生活就是如此的轻松自在。实际上呢?国内国外,干工程的又有几个人能够跟“苦逼”这两个字不沾边呢。我跟老A一起做过不止一个项目,头一个项目就让我对老美工程师的认识有一个大的变化。之前一直认为亚洲公司的员工都是牲口的干活,日干夜干,只要能喘气,就得干活儿。日本不知道,中国韩国反正是这个风格。读书的时候一个韩国的哥们儿博士毕业前拿到三星在韩国研究院的一个工作offer,福利很好,甚至包括相当于在当地租房几年的补助和一大笔安家费(想想要是在上海北京租个3室的房子,靠近公司,几年下来得花多少?),但是这个哥们儿最后还是放弃了那个机会。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听说那里的人晚上10点前就一般没有回家的(这倒是跟华为有点像),于是乎还是找了个老美的公司,起码还有闲暇的时候可以去打打高尔夫球。

回到正题上面来,在公司干活儿其实一点也不像想象的那么轻松。项目稍微忙一点就要加班。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纯属自愿行为。如果不自愿也没有问题,干不干在于你。但是到时候东西出不来,会不会被开掉就在于上面的头头们了。所以要是想继续吃这口饭,还是只有“自愿”这个唯一的选项,因为项目的进度是不会让人能够轻轻松松每天8小时就能够搞定的。加班干活儿或者在公司,或者回家连上公司网。不太紧张的情况下,回家基本上就是干一阵子活儿,改改电路,看看仿真结果。遇到再忙一点那每天睡觉就只有在零点之后久了,一两点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忙的时候,两三点了跟老A在网上邮件来邮件去的事儿也有。有时候早上开会时看见老A鼓着个黑眼圈悲催道,昨天又干到5,6点,回去才睡了一个多小时就爬起来了,就忍不住感叹,这干工程的人怎么就总是在跟“苦逼”二字打交道啊。四五十的人还继续这样的生活,老美也真是淡定啊。好些老美要一直干到70出头干不动了才退休。从另一个角度看,人家还真是心态好,干活儿和放松两不误。这头还在夯次夯次的干活儿,转身就从天上往下跳了,论高度,那可比跳楼高多了。难道那也是一种发泄?

人物二:老B

老B,号光哥,老美,四十来岁,在公司已经干了超过十年了,在其擅长的领域里面,也是公司数一数二的人才了。之所以叫光哥,跟砸缸的老前辈和做慈善的标哥也没有关系,因为人家头是光的,所以就叫光哥了。说几句擦边打网的话,老美的光头还真是不少。不知道是因为出现了地中海就干脆全剃掉还是因为就是喜欢那种风格。这种事情我们也不好问不是,跟光哥可远没有熟悉到那种程度。严格说来,俺跟光哥这些年还真没有说过多少话。光哥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沉默寡言,这跟老美的普遍风格还是颇为背道而驰的。

和老A的热情阳光完全相反,光哥是个绝对的闷葫芦,平日里面也不苟言笑,一天到晚的绝大多数时间都盯着电路琢磨,用钻研这个词儿绝对不为过。据跟光哥一起做项目的人讲,光哥做东西做得很深很细,咋一看光哥的电路,有些地方觉得很是奇怪,加了一些电路却不知道究竟有什么用。只有到了特定的条件下面,这些电路动作起来了才终于恍然大悟。光哥长久以来一直是单身。单身有单身的好处和坏处。单身干起活儿来可以更加的心无旁骛。平日里光哥就是不声不响的盯着电路捣腾,到了项目忙得时候,这位老大甚至一整夜的耗在公司里面。当然人是不可能不睡觉的,N多在公司加夜班的人都曾描述过光哥两眼迷糊趴在桌子上的情景,然后不知啥时候又看见这哥们儿坐起来了。这场景让我想到了华为的奋斗者协议,也想到了传说中华为办公室角落里的棉被。

大概是因为性格使然吧,光哥做事力求精准,哪怕只有一点点地方不清楚在他这里也是属于无法容忍的范畴。这一风格实际上也是一把双刃剑。片子要是最后顺利准时出了,自然是皆大欢喜,要是因为各种原因进度被影响了,那就少不了各种各样的微辞了。好在光哥的江湖地位足够稳固,上面的大佬们轻易恐怕也不至于有动这位老大的主意,最多不过是在别的方面发泄发泄,或者给他点小鞋穿罢了。而光哥呢,任凭风吹雨打,还是保持自个儿闷头干活儿的风格,充分体现出了淡定的老黄牛精神和不屈不挠的作风。这里面或许也夹杂了几分技术控们在商业模式下面的无奈吧。

说到光哥自然少不了说到加班这回事儿。

说到加班就不妨把这个话题扯开一点。反正这也是在闲侃,天南地北也没关系。古今中外,做IC这一行加班是正常的,不加班那到真是奇闻,起码对我这个孤陋寡闻的人来说是这个认识。干IC设计这一行,基本上都是弹性工作制,好处是你可以相对自由一点的安排时间,不用卡着点上班刷卡,但另一方面,也跟八小时工作制说再见了。大佬们确定项目进度的时候那是可着劲儿的把时间压缩,随之而来的就是下面的人必须要把大把大把的“私人时间”扔到干活儿中去。一天8小时,那哪儿够干活儿啊,开个会,东一下西一下,还没有干多少活儿就全折腾光了。时间不够怎么办,加班罗。这个事情还真别抱怨,古今不好说,中外则是一个理儿。以前觉得国内加班是正常事儿,到了老美这边才发现人家加班也是无怨无悔的。到了活儿紧张的时候,这边设计的人在夯次夯次的改电路,跑仿真,或者在实验室里面没日没夜的调试,那边做版图的也是通宵达旦的干。看看都是四五十的人了,干起来还真有点拼命三郎的劲头。熬夜之后要是运气好点,活儿赶出来了,第二天可以补补瞌睡,要是活儿没搞定,那第二天就赶紧多冲几杯咖啡吧。好在公司的咖啡是免费供应的,只要肚子装得下,就尽管去灌吧。

其实不光老美,连一向以悠闲著称的法国人在这个事情上也没得例外。我曾听说法国人一天只上6小时班,没有确认过,但知道欧洲那边好些地方周末连很多商店都不一定开门。但从法国同事身上好像没有看到那份悠闲。有一阵子我们跟法国那边一起做一个项目。因为时差,法国比我们早大半天的样子,差不多我们上班不多会儿,人家就该是下班时间了。

所以每次两边要一起开会,我们都是贼早贼早的,人家那边则是忒晚忒晚的。这也就罢了,有时候都到这边的下午四五点了,一封邮件过去人家也是立马就回,所以不得不感叹,这干工程的人在哪里都是个劳碌命。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面,不这样干就啥也弄不出来,这竞争也都是全球性的。

前一阵子,光哥终于在不声不响中结婚了。婚后回来的光哥还是一如既往的低调闷烧男。既然已经多了家庭生活了,今后,大概光哥会少一些在公司通宵达旦了吧?



人物三:老C

按照中国传统的文化来看,多子多福,老C绝对是大富大贵的人。老C年龄其实不大,离40估计都还差着点。从老美顶级的理工学校本科毕业之后,就投身进入了IC这个行业。这些其实都不是最关键的话题,最关键的是老C已经是八个小孩他爹了。每次只要公司有什么活动,老C全家出动的时候那是绝对的壮观,他家直接就可以占领一个桌子了。所以人家都形容他家开的车是校车了。老墨和老黑不论,老美的白人家庭一般是2-3个小孩,所以老C的8个小孩就显得异常突出。

老C是虔诚教徒,他的教派深信每一个小孩都是上帝赐予的,所以有没有小孩应该是完全取决于上帝的意志,人类不应该干预。所以这些年来,他家基本上2年左右就添一个小孩。一般的老中家庭2个小孩居多,3个小孩就已经比较少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精力上面,一方面是经济上面。国内带小孩,大部分家庭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轮流上阵帮忙,这边的老中带小孩虽然很多父母也会从国内过来帮忙,但又是签证,又是那么远的距离,怎么说都还是不方便。往往等小孩一两岁,父母回国了就送幼儿园。即使送幼儿园,早上准点送,下午准点接,然后晚上回家也要带,一个小孩基本上就把两口子搞得精疲力尽了,两个基本上就已经快到极限了。要是赶上小孩生病那就更头痛了。特别是小孩送幼儿园,一遇到园里一个小孩生病,往往一堆的小孩跟着传染。赶上流感季节,运气不好那真是三天两头的中招。小孩被传染后说不定又把大人传染了,然后全家中招。一个同事说有一个月,他家小孩基本上接近1/3的时间都呆在家里面,两口子就只有轮流休假,弄得两口子的假都快用光了。送小孩去幼儿园经济上的负担也很重。幼儿园一个月的费用各地不等,俺们这里差不多$1200,往南三四十公里可以高达$1800,北面出去二三十公里少一点,也要一千出头。IC行业的博士毕业在这块地方估计一年工资也就8,9万,刨掉30%多的各种苛捐杂税,一个月也就只有四五千块钱。再刨掉一点养老,刨掉房贷车贷,余下的也就三千来块钱了,这还是没有扣掉水电气,伙食和房屋维修什么的费用,可想而知幼儿园这一块占了多大的比重。而且老美的工资远没有国内的涨幅高,能够有2-3%就已经不错了。这个涨幅其实也仅仅是够平衡通货膨胀而已。家里要是只有一个人工作(这边这种情况不少),一个小孩上幼儿园就满紧张了,两个小孩就真的很头痛。但对于老美而言,实在不行大不了就不去幼儿园,或者找个差点的,便宜点的;而对老中而言,要让小孩学语言,学人家的文化,又必须要把小孩送幼儿园,还生怕幼儿园差了,总不能像老墨老黑一样放敞马吧。谁叫俺们国人注重教育呢。就这之前一阵子,加州那边提出了一个SCA5的法案,美其名曰保证各个族裔有公平的进大学的机会,实质上就是要限制亚裔小孩进入名校(大学)的数量。本来当前的情况对这边的老中的小孩们就已经很不公平了,老中的小孩必须要比白人和黑人的小孩优秀很多才能够得到同等的机会,现在居然还要玩儿阴的,直接性限制入学数量,这绝对是动了华人核心利益里面最核心的那块蛋糕。从来一来就让人觉得是一盘散沙的老中们这次是空前团结和一致,各种措施铺天盖地的,终于还是把那个法案给压下去了。由此就可以见得老中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

话扯得太远,赶紧回到老C身上来。对于老C来说,幼儿园的问题不用考虑,自己家里小孩就够多了,背后还有教会,那里还有无数的小孩,再加上人家本来就是老美,又没有什么语言文化的问题,而且又不像中国人一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什么的,一切都很简单。其实不仅仅是幼儿园,老C家的小孩连小学都不用去上,听说他们上的是家庭学校(home school)。具体大概是几个家庭联合在一起,当然应该是小孩都很多的家庭。父母们当老师,一个家庭负责教一门课,每学期参加统考,只要成绩合格就相当于拿了同等学历的东东了。听到老美们这个搞法,我当年是差点把下巴都惊得掉下来了。俺果然还是孤陋寡闻啊。老C家不仅小孩多,还养羊养鸡。养羊是为了有羊奶,养鸡是为了收鸡蛋。要是遇上鸡蛋吃不完,公司里面就有人去忽悠老C卖点出来,那可是纯天然的有机蛋哦。对于老C家搞养殖这回事儿,我觉得更主要还是为了提高饮食上的品质,毕竟这里普通牛奶也就两块多一个加仑(3.78升),普通鸡蛋一打也就一块多钱,饮食这一块在经济上面的影响应该还是不大的。

说了大半天,话题都围绕老C的生活方式去展开了。还是要回到主题上面来。老C在公司也待了十年了吧。干活儿那是没得说,有板有眼的,很有条理。啥时候做什么,接下来要做什么都有一个长长的清单。对于技术上宏观和微观细节的把握绝对无愧于人家毕业的学校那张牌子。而且老C的耐心特别好,有人问点啥东西那真是一点一点的解释。想想也是,人家要是耐心不好,家里也不会有那么多小孩子了。不过也是因为家里小孩多,要让老C想老B那样总是熬更守夜的干活儿,那也太难为他了。再加上老C好像还管理着一个什么慈善组织,偶尔还要往中南美洲跑一趟什么的,所以老C更多的还是在标准的工作时间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然,到了需要加班的时候,老C也是不会含糊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干IC这一行,只是追求技术的话,日积月累会不断进步,但是要从技术上很快把职位头衔做上去,恐怕还真是要付出很多额外的时间才行。除非你老爸是李刚张刚王刚什么(老美这边其实也很讲究这个,嘿嘿)。这在老美的公司里面也是同一个理儿。这几年似乎没有看到老C在独立领导一个什么项目,而且升职相对也比较慢,或许也是这个原因吧。毕竟要在项目里面负责就要过上老A, 老B的生活了。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生活方式,有人潜心钻研技术,有人期望飞黄腾达,有人则是希望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一个安静的平衡,只要生活得舒心,其实都挺好的。



人物四五:老D和老E

之所以把D和E并在一起,是因为这两哥们儿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他们都是从同一所老美的顶级理工院校博士毕业,到公司的时间都在5年以内,而且也经常混迹在一起,都属于晚来晚归的夜行动物。相比之下,老D的工作时间更加反常规,他正常的上班时间一般在中午12点前后,下班时间自然也就在晚上8,9点之后了。如果说老E晚上七八点走还能够说得通,毕竟人家是光光一个,老D晚上可劲儿的在公司折腾就有点另类了,他可是结了婚的人。换我等这样干,家里面估计早就闹翻天了。好在老D家里那位也是一个纯事业型的,冲着那职业,估计收入比老D只高不低。两个人也没有看到有要小孩的意思,真是一心一意搞事业和享受生活。

老D是从东欧过来的,数学底子很好,学物理出身,据说还拿过什么数学比赛的奖之类。从老D身上,你是能够切实体会到扎实的数学基础对技术发展的强大影响力。老D做东西很重理论指导,经常是不慌不忙的先从理论上面推导一番,或者通过计算优化得出一个方向性结论或者具体的优化结果之后,才开始动手做细节的东西。按照老D的观点,在理论上得出可行的方案才有继续下去的必要,而且只要理论上面证实了可行,剩下的具体解决方案的实现就不是什么大事儿了。当然,这种方式也时不时把跟老D一起做东西的有些人搞得怨声载道的,说这哥们儿的想法也太理想化了一点,实际要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时候老D就会不紧不慢的来讨论一下,然后这哥们儿的思维就开始天马行空,浮云满地的发散开来了,不时蹦几个新点子出来,不一定都能解决问题,但是大伙儿叽里咕噜讨论一番,不定解决方法就有点影儿了。因为脑子转得快,老D对未知的新事物那是绝对的兴趣浓厚,不过要让他去做重复性的劳动就有些勉为其难了。所以人都说这哥们儿适合去大学里面当教授,只要点子多就行了。这样的人才,在公司里面则是要遇到能够用他的老板才行。让老D做新产品研发,那是正对他的胃口,要是只是“微创新”的小敲小打或者是苦逼的体力活儿,人家就完全没有兴趣了。好在他的老板也是恰好是充满学术气质的技术牛人,能够充分理解老D的“苦衷”,然后把这块钢用在最需要的地儿,最后落得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要是遇上一个产品推动型的老板,估计老D也早就不在这旮旯了。

老D平日里很阳光,也甚是健谈,可以在公司旁若无人的滔滔不绝,也经常“肆无忌惮”的高声大笑。往往听到有人在叽里呱啦旁若无人的打电话,或者讨论问题,那十之七八是老D正在激情澎湃。如果去和老D讨论什么问题,这哥们儿的态度是绝对没法说了,而且耐心还是超出正常范围的好。为了说明一个东西,他可以从最细枝末叶的边角余料开始解释,一路绕上绕下,不厌其烦的照顾每一个细节,然后到达终点。有时你的觉得他实在有点唐僧了,但他还是兴致勃勃的继续着。

老E跟老D不同,他是来自北美的,给人感觉比老D低调很多了。老E就一很简单的人,没有什么城府,一门心思都花在干活儿上面。不论老板给他什么活儿,也不管活好活坏,反正都是闷着头的捣腾。一天到晚,不论乐呵呵也好,愁眉苦脸也好,都是挂在脸上。时不时跟老D热烈讨论一下,然后夹杂很多扯淡相互打趣,给公司里面沉闷的气氛添加了不少的人气。大概是因为跟老D毕业于同一所学校,两人在学术上面的态度还是很类似的,虽然工作之外都是嘻嘻哈哈的模样,但回到工作上面都是那种一丝不苟,穷追猛打的类型。老中的工程师做东西经常是做到差不多就行了,只要结果没啥问题,别的也往往不太深究了。而他们的风格则迥然不同。遇到什么问题那是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非要折腾个所以然出来才罢手,而且如果可能,一定要在理论上面找出依据或者推导出来。往往很多关键的进展就是从一些很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当中提取出来的。这一风格或者也跟他们毕业的学校有关。公司里面几个从这所顶级牛校出来的人,不论年轻的还是年级大一点的,都有这种风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同样的环境中泡上8-10年,怎么也会打上不少的烙印吧。不要看学术上面老E很是老练,但是生活当中这哥们儿就是一个大男孩儿。公司有什么活动的时候,别人要不就是拖家带口参加,要不就是把男女朋友带过来,这哥们儿可好,直接把他老妹给带过来了。遇到公司万圣节搞化妆午餐,老E也总是积极参与(这种事情老中一般就当一看客,估计90前后的这批小孩子会有些不同吧)。前一阵子头一次听说这哥们儿有女朋友,然后还是一个满世界跑的主儿,这会儿好像跑到中国来呆几个月。干啥不知道,没问过,只是不知道会不会被雾霾给熏回来。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28349-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杜晓 发表于 2014-4-1 17:25:22
挺好玩的~听故事一样。
JZS 发表于 2014-4-4 10:03:27
不错,值得一品!
hyfly 发表于 2014-4-14 07:34:17
写得不错,认认真真一字不落地看完了,谢谢楼主!
07031529 发表于 2014-4-15 18:55:39
我也是认认真真看完的,真的不错,谢谢分享故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