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糟职位:微软新CEO如何收视这五个烂摊子

发布时间:2014-2-3 09:42    发布者:lichen
关键词: 微软 , CEO
多家科技媒体报道,微软即将对外宣布下任CEO人选,负责云计算的印度裔高管纳德拉,有望接替鲍尔默,另外,盖茨极有可能卸下董事长职务。鲍尔默的主动退休,显然是微软在移动互联网的“落败”背景下进行的。由于掌门人的反应迟钝,今天微软WP在移动生态中的份额,可忽略不计。

6.jpg

当然,当下的微软还有诸多的挑战,比如鲍尔默匆忙并购[url=]诺基亚[/url],以后如何整合?Windows8的“败局”如何整理?日前,BBC梳理了下任微软CEO所面临的五大挑战。

——整合诺基亚

如何处理诺基亚品牌,这将是微软新CEO最先需要考虑的问题。由于诺基亚成为WP智能手机的功臣,鲍尔默作出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的决定,预计交易将在一季度内结束。

不过,如何整合诺基亚,对微软并非易事。美国科技行业分析师格林(Chris-Green)表示:“在历史上,微软多次整合被收购公司的进程出现困难,况且整合时间不可思议的长,而诺基亚体量太大,位置太重要,整合将更困难。”

微软可能的一个战略,是继续使用、做大Lumia品牌,这一品牌和微软面向企业的品牌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可能更酷。到目前为止,Lumia手机也为诺基亚获得市场正面评价。

鲍尔默遭到的最大批评,是在移动互联网上反应太慢。新的微软老板,显然要弥补损失的时间。

许多分析师认为,微软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一个原因是和收购[url=]摩托罗拉[/url]的谷歌(微博)进行竞争。然而在遭受接连亏损之后,谷歌又转让了摩托罗拉。这也让人怀疑,收购手机厂商诺基亚,是否能够帮助微软在移动互联生态市场站稳脚跟。

——Windows

微软在Windows8中进行了用户界面的重大改变,然而从市场结果看来,消费者对这一操作系统并不买账,微软内部员工,甚至将这一系统和过去的糟糕产品Vista相提并论。

上述分析师格林表示:“微软在Windows8上出现了功能和公关问题,消费者还难以上手,企业用户越来越不愿意升级到Windows8。”

Windows8已经处于成为“被跳过版本”的危险中,许多公司将继续使用Windows7,然后直接等到Windows8之后的版本上市。

《Windows杂志》的编辑Nick-Odantzis表示,Windows8疏远了许多Windows的传统用户,牺牲了许多用户的功能需求。

——[url=]Xbox[/url]游戏机

微软最初推出游戏机时,外界有人表示了质疑。不过在过去十年中,Xbox的产品表现堪称微软的一大亮点。

然而,过去十年,微软在游戏机上却亏损了30亿美元。另外,游戏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Xbox业务面临艰巨挑战。

另外,微软开始在Xbox中整合更多的互联网影视功能,这也让一部分游戏发烧友质疑,Xbox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游戏机”。

据报道,诺基亚前任CEO埃洛普曾表示,如果他担任微软CEO,则会考虑将必应搜索引擎和Xbox业务剥离出微软。

——云计算

有消息称,微软已经选择了云计算业务高管纳德拉担任微软新CEO,这也表明微软对于云计算的重视。

微软传统上以销售光盘软件为主,不过面对谷歌在在线应用、云计算领域发力,微软开始了艰难转型,比如推出了在线使用的[url=]办公[/url]软件Office365。

在云计算领域,谷歌、亚马逊都在做出巨大投资,且在行动上已经领先。比如谷歌推出了完全依靠互联网云服务的ChromeOS操作系统,用户无须再安装传统的光盘软件。

预计微软可能会效仿谷歌的ChromeOS,也推出一款极度依赖云服务、轻量级的[url=]电脑[/url]操作系统。

——公司管理和士气

对于微软的新老板来说,一个重要人物是激励微软员工的士气。业界普遍认为,鲍尔默的个性,让微软员工的士气陷入了低迷。

上述科技分析师格林表示,微软大部分员工,从内心对于鲍尔默根本不买账,也并不认同鲍尔默给微软制定出的愿景。

格林表示,和所有的销售员一样(鲍尔默没有技术背景,销售员出身),鲍尔默也被视为缺乏战略眼光,视野短浅。

实际上,由于对鲍尔默的领导风格不认同,之前已经有一些优秀的人才离开了微软,比如Xbox业务的负责人Don-Mattrick,负责Windows业务的辛诺夫斯基也从微软离职,一个重要原因据称是和鲍尔默不和。

业内人士指出,在过去的九个月时间里,许多高管离职,微软的管理层接近“瓦解”,因此微软不仅需要寻找一个新CEO,还需要寻找到20位高管人才。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26144-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w888_2006 发表于 2014-2-6 08:06:40
很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