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3号成功落月 新技术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13-12-15 19:33    发布者:1770309616
关键词: 嫦娥3号

       按照计划,今晚9时40分左右,嫦娥三号探测器将从距月面15千米的近月点以抛物线的路线开始动力下降,相对速度从每秒1.7公里逐渐降为零,且历经两次悬停。整个着陆过程约为720秒,即12分钟。这12分钟被称为整个嫦娥三号任务中最惊心动魄的环节。因为在12分钟内人工测控无法跟上,探测器只能按照预定程序,完全依靠自主导航控制,完成减速、降低高度、确定着陆点、软着陆等一系列关键动作。在落月的过程中通过激光测距敏感器和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嫦娥三号可对相对位置和速度进行高精度测量;通过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嫦娥三号可探测待着陆区较小的障碍。记者从探测器的诞生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了解到,为了这惊心动魄的720秒,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打造了四大利器。

  利器一:GNC系统 为落月找路

  720秒内无法人工干预,探测器落月靠的是基于对月测速、测距和地形识别的GNC系统。嫦娥三号GNC分系统主任设计师梁俊告诉记者,GNC是制导、导航、控制三个词的缩写。导航可以让探测器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制导可以规划路径,控制就是根据探测器的位置,按照目标完成着陆任务。GNC具有感知功能,可以“看”到月面的情况,测量到落月过程中探测器的姿态、速度、与月面的距离等,同时把各种信息汇集到中心计算机进行处理,再根据事先设定好的落月要求,对探测器进行控制。通过“看见”、测量、计算处理、控制执行,来指挥探测器落月。

4.jpg

嫦娥三号落月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教授胡以华研制的激光高度计,为嫦娥装上了“千里眼”,将助力嫦娥三号实时精确测距,准确抵达月球。

  出生于怀宁的胡以华曾参与研制成功月球探测卫星激光高度计,实现了我国空间遥感激光探测技术与系统研制重大突破。从嫦娥一号开始,激光高度计就成为嫦娥的“千里眼”,还曾配合4D相机为月球绘制全世界第一张高分辨率主体成像图。胡以华介绍,软着陆必须实时精确测距,激光高度计能帮助嫦娥顺利登月。

  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中,“阿波罗”是依靠宇航员的眼睛识别月面障碍的。而嫦娥三号是无人软着陆,因此探测器需要具有自主障碍识别能力。为此,GNC团队研制了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用来代替人眼,在距离月面较近时获得待着陆区域精确的三维高程图信息,可精确分辨月面上比较小的障碍。同时,在距离月面较远时还增加了一个光学成像敏感器,用于在较大范围内识别较大尺寸的障碍。这样一套远近结合、粗精并用的接力避障策略,大大提高了着陆的安全性。

  GNC系统包括数十台单机、几十套软件,研制团队成员大都是博士。为了落月到12分钟,GNC系统进行了上万次数学仿真、成百上千次桌面联试,以及模拟月球重力环境和月表地形地貌,发动机点火,与真实的GNC系统相配合进行的多次大型地面试验,这样的试验力度“史上空前”。

  利器二:发动机 6万秒测试只为1200秒飞行

  嫦娥三号探测器上一共有29台发动机,其中,“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直接决定着嫦娥三号奔月与落月的成败,且没有备份。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无法使用降落伞等空气摩擦产生阻力的方式对探测器进行减速。因此减速的实现只能依靠变推力发动机。

  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是为嫦娥三号任务专门研制的。它的难度有多大?据嫦娥三号推进系统主任设计师金广明介绍,一般卫星的发动机最大推力只有490牛(发动机推力单位),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发动机的推力也只有2500牛,由此看出7500牛发动机绝对是个“大家伙”。它还能根据预定设计,进行变推力调节,这要求发动机必须灵活地调节动力,让探测器平稳地落到月面。在拥有巨大推力的同时,还要受重量、结构尺寸等条件限制,工作时产生的大量散热还不能影响探测器上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其设计难度可想而知。负责发动机研制的航天集团六院院长谭永华告诉记者,该发动机的相关试验进行了100多次,仅点火试验就累计达到6万多秒,就是为了确保它在轨工作的1200秒不出任何问题。


  利器三:四条长腿 确保落月时“站稳”

  探测器降落月面时,来自月面的巨大冲击力将是其安全着陆的最大威胁。美国和前苏联探测器的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气囊弹跳式、着陆腿式和空中吊车式。而嫦娥三号靠的是四条长腿和四只大脚。

  嫦娥三号探测器安装了四条着陆腿。科研人员在“腿骨”内部增加了塑性变形吸能材料,在着陆冲击时能起到很好的吸能和缓冲作用。腿部末端还安装了脸盆大小的圆形大脚,可以保证着陆器在复杂的月球表面站稳脚跟。其研制人员告诉记者,大量试验表明,即使探测器落在石块上,或者一边腿在石头上,一边在坑里,只要倾斜度不超过十几度,探测器就不会翻倒。在地面试验场中,嫦娥三号着陆器从初样到正样进行了近百次模拟试验。从水平面到十几度的坡面,着陆器的修长美腿均表现优异。

  利器四:小小密封圈 研制多年

  乘坐阿波罗号登月的宇航员曾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初登月球时的震撼情景:月亮上没有风,月尘扬起后,会长时间悬浮在半空中落不下来。

  由于月尘带有静电,容易吸附在巡视器表面或侵蚀巡视器的活动部件,因此防尘密封圈就变得格外重要。就是一个小小的密封圈,研制人员足足花费两年的时间才找到合适的配方。他们对设计出来的每一种配方都进行了高温压缩永久变形测试、压缩耐寒系数测试、耐热空气老化测试等多项测试,通过数十次试验,终于确定了配方。由于月尘的直径不足1毫米,甚至只有几微米,因此必须把密封圈的尺寸做到恰到好处,松了月尘就会进入,紧了就会被磨损,这对工艺与制作能力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落月“软着陆”与“硬着陆”区别

  今晚,嫦娥三号如果按计划成功在月面实现软着陆,将是继1976年之后,首次有人造航天器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

  软着陆是相对“硬着陆”而言的。所谓“硬着陆”,是指航天器在降落时不减速,直接冲撞月球表面,会对航天器造成毁灭性的冲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焦维新教授告诉记者,“硬着陆”是人类了解月球的初级阶段,也分为“不受控撞月”和“受控撞月”两种类型。无论哪种,都只能在撞月之前实现近距离观测月球的目的。如果要更进一步探测月球,航天器不能总一头撞向月球,需要航天器能够完好地抵达月面。软着陆,就是在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无法使用降落伞的前提下,通过减速装置,使人造航天器减速安全地抵达月面,并平稳着陆。

  人造航天器的首次成功硬着陆和软着陆都是由前苏联实现的。1959年9月12日,前苏联的月球2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在月球表面硬着陆,成为到达月球的第一位使者,但它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在撞击月球后就停止了工作。1966年2月3日,前苏联发射的月球9号在月面安全落月,开创了人类探测器零距离考察月球的新阶段。


  在嫦娥三号之前,只有美国、前苏联成功实施了13次无人月球软着陆。这13次成功也伴随着多次失败。据统计,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苏太空竞赛中,成功发射的具有软着陆任务的30个航天器中,最后成功着陆的只有20个。1976年,前苏联的月球24号从月球成功返回后,已经有37年没有任何人造航天器踏足月球。

  2007年,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成功进行了月球“硬着陆”。


  变推力发动机——

  完成无大气环境软着陆

  运载火箭发动机承担的任务,是将探测器推举到地月转移轨道。其后,嫦娥三号探测器推进分系统开始接力工作。嫦娥三号探测器要把“绕月”变成“落月”,在月球这一无大气天体表面进行软着陆,传统发动机无法实现推力的变化。只有研制变推力发动机,才能满足完成月球着陆探测器中途修正、近月制动、动力下降、悬停段等任务。

  推进分系统,是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的关键分系统之一,它由1台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若干台姿控发动机组成,承担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落月过程等全部轨控、姿控动力功能。

  步进电机+丝杆——

  实现着陆器“悬浮”

  在距离月面100米的地方,系统开始计算嫦娥三号着陆器下降的速度。根据不同的速度,发动机可以在700—7500牛的区间范围内选择匹配的反推动力,而选择权掌控在一个长8厘米、直径8.1厘米的圆柱体形电机上。  该电机的主要设计师、中国电科工程师李听斌介绍说,这个给发动机“发号施令”的电机原理跟踩油门一样。  “步进电机+丝杆的组合运用,还是首次进入太空。”李听斌说,通过丝杆毫米级的位移,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微调”以达到力的平衡。

  关机敏感器—— 

 精准发出关机指令

  当嫦娥三号从环月飞行转到月面着陆工作阶段时,需要通过开启发动机来控制“姿态”向月球缓慢下降。  随着落月过程的开始,置于嫦娥三号底部的伽玛关机敏感器实时精确测量嫦娥三号与月面的距离。当探测到距月面几米高度时,敏感器发出关机指令关闭发动机。

  这个关机指令的发出,是实现嫦娥落月的关键动作,决定着落月任务的成败。

  之后,随着发动机反推力的撤离,着陆器将在月球引力作用下以自由落体的方式着陆,踏上月球。  《 人民日报 》( 2013年12月15日 04 版)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24690-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1770309616 发表于 2013-12-15 19:39:04
“嫦娥三号”落月步步惊心:激光扮演重要角色

14日,在嫦娥二号曾抵达的100公里×15公里椭圆轨道上飞行4天后,嫦娥三号开始了最后15公里的落月之路。
  从近月点约15公里到月面,是中国人通往月球的最后一步,也是中国实现首次地外天体软?陆“关键中的关键”。这一段约12分钟430公里的航程,还因其高自主性、高风险性和不可逆性而成为嫦娥三号200多个小时的飞行过程中难度系数最大的一段。
  在这短短12分钟里,嫦娥三号要将速度从约1.7公里秒减到几乎为零,飞行姿态调整90度,还要在控制过程中适应随?发动机燃料的消耗,着陆器“体重”从3000多公斤锐减到1000多公斤的变化。
  这段陌生航程的风险还来自于对月面的不确定性。由于难度大、风险高,截至目前,国际上虽然已经有多个国家开展了月球探测活动,但完成无人月面软?陆的次数仅有10多次。
5.jpg
落月过程
  落月过程中,对速度和距离的把控十分关键。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对月进行测速、测距和地形识别,确保探测器在着陆段自主制导、导航与控制。激光测距敏感器和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是嫦娥三号着陆器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的两台重要敏感器,就像嫦娥三号的一双眼睛。激光测距敏感器在着陆下降时提供探测器距月面的距离信息,确保着陆精度和安全;三维成像敏感器在着陆器悬停时对着陆区域进行三维成像,选择着陆点以保证着陆安全。
  下降过程完全自控
  在整个下降过程中,嫦娥三号探测器的飞行速度、高度、姿态的调整,制导、导航,包括避障和?陆点的选择都由它完全自主控制,可以在地面进行的人工干预非常少。
  负责导航、制导和控制的是它的“大脑”GNC系统。嫦娥三号的“大脑”比以往的航天器都要复杂,而且新技术、新产品的佔比很高,达到了90%。软着陆同时也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自从“动力下降”的指令注入,主发动机点火开始,嫦娥三号就基本上就失去了“重新再来”的机会。一旦出现问题,人也很难实施抢救。
  变推力发动机助减速
  着陆器副总设计师张熇说,嫦娥三号下降的时机要根据探测器当时的重量、高度、速度等来确定,还要考虑月球引力场作用下探测器轨道的变化。
  此外,动力下降需满足三个条件:首先,探测器运行到预设着陆区的上方;其次,确保着陆段及着陆后一段时间内探测器在测控范围之内,与地面通讯有保障;再次,着陆点太阳高度角不宜太高,因为太热的话会损伤元器件。

  嫦娥三号在这15公里最重要的任务只有两个,那就是减速和避障。
  探测器的减速主要靠一台150~7500牛顿的变推力发动机来完成。这也是变推力推进技术首次在我国宇航任务中应用。
  敏感器避障选着陆点
  避障是另一个关键。早期的月球探测器并不具备避障功能,它们或者“盲降”,或者像阿波罗探测器那样由宇航员人眼识别障碍,而不像嫦娥三号这样在动力下降过程中自主避障和选择着陆点。
  对于嫦娥三号来说,敏感器就是它的“眼睛”。在距离月面几百米时,嫦娥三号首先採用光学成像敏感器观测?陆区,进行粗避障,然后在100米高度悬停,利用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进行扫描成像,根据成像情况进行精避障,选择着陆点。
  选择好着陆点后,嫦娥三号缓速下降,并在距月面2米多时关闭发动机,“自由落体”到月球。
  嫦娥三号是在上世纪70年代阿波罗计划结束后到访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探测器。有着数千年“奔月”梦想的中国人,在月球上留下了第一个痕迹。

1770309616 发表于 2013-12-15 19:44:49
嫦娥三号今晚21时40分落月 机器人开展空间探测

据悉,嫦娥三号预计14日21时40分落月,具体时间或因轨道而有所偏差。此次落月地点选择在月球正面的虹湾。为了在既定时间、既定地点准确着陆,嫦娥三号已在环月轨道绕月飞行了8天左右的时间。

  嫦娥三号安全降落以后,“玉兔号”月球车将驶离着陆器,在月面进行3个月的科学勘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原地探测。自此,这部“嫦娥奔月”的主角将正式开启月表探秘之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赵小津指出,严格意义上说,“玉兔号”月球车并不是一辆车,而是一个长着轮子能够适应恶劣空间环境,并开展空间科学探测的航天器,是一个低功耗、高智能的机器人。

  在执行任务期间,“玉兔号”将在月球表面自主“行走”巡视探测,对月表进行三维光学成像、红外光谱分析。此外,还将开展月壤厚度和结构科学探测,对月表物质主要元素进行现场分析等。

6.jpg

  砸落多次练就一身“轻功”

  说起来“玉兔”月球车是“走”到月球表面,不过,日前,“玉兔”平时锻炼、降落实验的照片已经曝光。记者看到,登月器模型被悬吊在高处,模拟在月球表面降落的过程,而有趣的是,降落的地面上还有若干凸起的圆圈,用于模拟月球地表情况。网友们形容,原来“玉兔”是从高处往下砸了多次才练就了一身“轻功”。

  据了解,一旦实施月面软着陆,嫦娥三号将经历发射升空以来最“惊心动魄”的动力下降段。在动力下降段中,嫦娥三号要完全依靠自主导航控制,完成降低高度、确定着陆点、实施软着陆等一系列关键动作。地面测控和人为干预基本“无能为力”。专家介绍,月面软着陆这十几分钟甚至可称为“黑色750秒”,在这个时间段内测控都跟不上了,而是完全依靠事先设计好的程序。

  “为了能在高温到来前完成月球车与着陆器的分离,嫦娥三号必须在月球的上午着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究员杨宇光解释称,这8天中,嫦娥三号可不会“闲”着,得完成充电、变轨等动作,所涉及轨道测量、参数复算、飞行指令发送等等,都是精度要求高并且耗时的工作。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嫦娥三号”无法依靠降落伞着陆,只能靠着陆器上的反推力发动机完成减速、悬停等一系列动作。据了解,嫦娥三号主发动机是目前中国航天器上最大推力的发动机,能够产生从1500牛到7500牛的可调节推力,进而对嫦娥三号实现精准控制。

  “嫦娥三号”将在近月点15公里处以抛物线下降,相对速度从每秒1.7公里逐渐降为零。据悉,整个过程主要靠探测器自主完成,人工干预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在这个时间段内测控都跟不上了,判断然后上去执行根本来不及,只能事先把程序都设定好”,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谭梅表示。

  在距月面100米处时,探测器要进行短暂的悬停,扫描月面地形,避开障碍物,寻找着陆点。“如果下面有个大坑,需要挪个地方,它就会自己平移,等照相机告诉它地面平了,才会降落”。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介绍。

  之后,嫦娥三号在反推火箭的作用下继续慢慢下降,直到离月面4米高时再度悬停。此时,关掉反冲发动机,探测器实施自由下落。由于探测器具备着陆缓冲机构,几个腿都有弹性,落地时不至于摔坏。

  “从15公里开始下降,要在短短的几百秒之内安全降落到月面预选着陆区,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考验。“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  据悉,迄今为止,全球已进行129次月球探测活动,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败63次,成功率仅51%。目前,全球仅有美国、前苏联成功实施了13次无人月球表面软着陆。  “玉兔号”开启首次探秘之旅将永留月球  据悉,“玉兔号”的巡游范围可达5平方公里。它以太阳能为能源,具备20度爬坡、20厘米越障能力,并可耐受300摄氏度的温差。 7.jpg   月球车上除了各种照相机、红外光谱仪和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外,还在车底安装了雷达,将探测月球地表以下100米左右深度的地下结构。有专家指出,这是前人从未做过的,将对月球次表层探测作出贡献。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介绍,月球车能完全自主导航,在月亮上可以根据照相机拍到的四周情况,自己决定该走哪条路;可以自主避障,前面有大石头挡住了,知道怎么避开障碍;还可以自动上坡下坡,能走它就走,走不过去就绕着走。  当然,月球车在月面“行走”也是存在风险的。据了解,月壤细粒会大量扬起,形成月尘,一旦附着很难清除。月尘可能引起月球车很多故障,包括机械结构卡死、密封机构失效、光学系统灵敏度下降等。  据了解,着陆器的设计寿命是一年,月球车则只有3个月。它们将在完成任务后永远留在月球。“它们工作过后,没有打算拿回来,也不可能把它们拿回来,设计时没这样考虑。寿命时间过后,就看它的生存能力。”吴伟仁表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