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电动汽车起火引发安全质疑

发布时间:2013-10-17 10:07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特斯拉 , 电动汽车 , 汽车安全
每日经济新闻 刘卫琰

今年10月1日,在西雅图高速公路上,一辆特斯拉ModelS型电动车由于碰撞不明金属物,导致车辆起火。这次起火事件引发了业界关于特斯拉电池技术的安全性大讨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特斯拉起火事件也牵动着国内资本市场的神经,或将为此前广受追捧的新能源概念股敲响了警钟。

电池系统安全遭质疑

10月1日,一辆特斯拉ModelS型电动车在美国西雅图高速公路上起火的视频在网络上疯狂传播。据外媒报道,在对车体拆解后发现,火源是位于车头部位的一个电池块。对此,特斯拉发布官方声明称,ModelS起火的原因是汽车撞上了道路上的一大块金属物体,导致车辆严重受损。

起火原因发布之后,引发了业内关于特斯拉电池技术的安全性大讨论。

有分析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特斯拉的电池系统设计存在缺陷。但也有人认为,正是由于特斯拉采用了小镍钴锂电池,才有效控制了火势范围,这种技术具有先进性。

据了解,特斯拉电动车所使用的电池为镍钴锂电池,此类电池目前被广泛用于笔记本等电子设备。

“如果将此类电池用于动力储能设备,稳定性较难保证。”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国家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表示,如果在碰撞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车辆发生起火,不排除电池本身存在问题。

同时,美国一家独立汽车安全研究机构也发出质疑:如果外物能够击穿特拉斯S型车身底部引发火灾,说明它的电池防护设计“存在缺陷”。该机构呼吁美国汽车安全立法机构制定更加严格的行业标准,包括提高电动汽车电池组外壳的强度标准。

但在特斯拉电池系统遭到安全质疑的同时,也有鼓励的声音。曾经参观特斯拉并对其进行过深入考察的国内汽车产业分析师钟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次特斯拉着火范围只是存在于车头,并未殃及整个车身,就是因为其电池由多款小镍钴锂电池组成,再加之特斯拉领先的电池管理系统,才将着火范围有效控制住了。”

中国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机械部汽车规划研究院院长王秉刚也认为:“实际上使用多个小电池作为动力储能设备,相对于一个大电池而言,一旦发生碰撞起火,火势更便于控制。”但是他强调,电池的安全性能和电池结构没有直接关系,和电池的设计、制造水平的关系更大。

在特斯拉电池安全性遭到质疑的同时,ModelS电动车的后轮设计也被网友吐槽。多位车主表示,特斯拉的后轮存在异常磨损现象。有网友认为,这和轮胎外倾角及束角值的设定、改变有必然联系。

资本市场吹大新能源泡沫

无论如何,消费者对于特斯拉的热情并未因起火事件而冷却。那么,特斯拉电动车到底安全吗?业界对此依然没有定论。

“在未来的发展中,特斯拉应该首先对安全问题进行权威的认证。”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据了解,此前美国的电动车通用Volt、CODA,以及国内的众泰、比亚迪均发生过碰撞起火事件。就CODA而言,由于销量不佳,目前已经走到了破产保护的境地。有资料显示,CODA首款电动车从2012年上市以来到今年5月,累计销量仅100余辆。

虽然特斯拉未来的发展前景尚不明朗,但是其一举一动依然牵动着中国资本市场的神经。根据特斯拉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其首次实现盈利,营业收入环比激增83%,实现利润1500万美元,每股利润为12美分。

在特斯拉利好消息的带动下,作为国内主要电动车生产企业之一的比亚迪(002594,SZ),股价在两周之内出现两次涨停;不仅如此,国内从事新能源客车生产的宇通客车(600066,SH)、安凯客车(000868,SZ)股价也屡次大涨。

在新能源概念股升温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及其产业链条上相关企业的股价也一路飙升。

今年二季度,虽然特斯拉出现亏损,但是营业收入仍表现良好。报告期内,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051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670万美元,从而再次带动A股市场“新能源概念”升温。金瑞科技(600390,SH)、均胜电子(600699,SH)等走势强劲。

对此,民族证券分析师曹鹤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新能源股在特斯拉的带动下高走,实际上正是反映了我国电动车产业尚不成熟,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因为传统能源车市场较为成熟,所以资本市场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较小,投资也更加理性,资本炒作难度较大。

同时曹鹤认为,特斯拉如果想长期发展,产品必须“接地气”,除了高端跑车外,还应该推出大众化车型。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对我国电动车产业来说,还是应该脚踏实地,认清行业发展现状,从电池、电机等关键技术入手,逐一突破。”业内人士表示。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22016-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