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readtrum和SiRF的 GSM+GPS模块设计

发布时间:2010-5-26 13:59    发布者:李宽
关键词: GPS , GSM , SiRF , Spreadtrum
1 系统简介

UB680模块集成了四频GSM/GPRS无线通信模块和GPS接收机模块,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GSM和GPS两者高度结合,提供了多种灵活的工作模式。GSM/GPRS和GPS接收机既可分别独立工作又可由 GSM/GPRS控制GPS。GPS信息可由本地控制和传送,也可空中控制和传送。60脚板对板连接器将各个功能接口留出,主要包括:GSM电源接口 (Power Supply)、GPS电源接口(Power Supply)、ADC接口、GSM串行通信接口(2Channel UART)、GPS串行通信接口(1 Channel UART)、双通道模拟音频接El(2 Channel Audio)、5×5矩阵式键盘接口(5×5 Keypad Array)、标准SIM卡接口、后备电池(RTC Backup)等。本身内嵌了TCP/IP协议,支持AT命令扩展,可以实现各种用户个性化定制方案。

1.jpg

2 软件架构

除了GSM/GPRS通信软件功能和GPS receiver软件外,还有融合二者的GPS数据接收、GPS数据发送、GPS控制和GPRS网络自恢复机制4个部分,如图2所示。

2.jpg

GSM/GPRS单元使用GSM_UART2接收标准NMEA一0183格式的GPS数据,并且把接收的GPS数据按照用户AT指令设置指定的传送方式进行本地显示或者传送到第三方接收单元,第三方接收单元按照NMEA一0183标准对接收到的GPS数据进行二次处理。

GSM/GPRS单元可以通过GSM_UART2发送AT指令对GPS单元进行控制,例如控制GPS输出的波特率和汇报时间等。当选择以GPRS方式传送GPS数据时,可能由于GPRS网络异常、TCP/UDP断开导致GPS数据传送被迫中断,GPRS自恢复机制能够重新连接上GPRS网络、激活 PDP和建立TCP/UDP连接,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GPS数据传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3 工作模式

3.1 GPS单元与GSM/GPRS单元独立工作模式

GPS单元与GSM/GPRS单元的独立工作模式如图3所示。

3.jpg

GPS单元与GSM/GPRS单元可以看作是完全独立的两个个体,两者可以脱离对方依赖单独运行。它是GSM/GPRS单元和GPS模块在硬件上的简单组合。两者之间在逻辑上无任何关系,GSM/GPRS通过其AT指令串口接受用户的控制。GPS通过其串口向用户汇报相应的定位信息以及接受用户的各种配置控制。

GPS单元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且提供一个端口GPS_UART0供用户使用。GPS_UARTO口既可输出标准的NMEA—0183协议的定位信息又可接受用户的控制,输出的定位信息可供GSM/GPRS单元或其他第三方单元使用处理。

通过GPS_UARTO口可控制GPS的数据包括以下内容:GlPS波特率——2 400、4 800、9 600、14 400、19 200、28 800、38 400、57 600、115 200 bps,启动模式——Cold、Warm、Hot,停止模式——Stop、Sleep,时分区——Hour zone(一11,一10,一9,…,12),Minute zone(0、15、30、45),Debug时间间隔配置——O、5000,位置栓——终端显示位置可锁定不变,满足一定越界条件才改变。

GSM/GPRS单元也可视为一个独立的实体,且提供2个串口GSM_UARTO、GSM_UARTl供用户使用。GSM_UART1作为 Debug口使用,打印调试信息、log信息等;GSM_UARTO作为AT指令口使用,回显数据,对指令功能进行设置、执行、测试、查询等。

3.2 GPS单元与GSM/GPRS单元融合工作模式

在融合工作模式下,GPS的定位数据传输至GSM/GPRS单元并在该单元中根据用户的配置进行相应的处理,可将GPS数据分别在串口输出(工作模式2)、SMS传输和GPRS传输(工作模式3)。传送的数据为标准的NMEA—0183数据格式(以“rdquo;开头和*cc 结尾,cc为2位十六进制校验和),依照客户的不同需求,可以把GPS截获的数据解析成易于理解的信息。在该工作模式下传送、控制、串口输出数据等,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模块提供了一系列的AT指令并且具有可扩展性,方便用户通过GSM_UARTO串口对GPS单元进行控制和设置,以获取相应的GPS定位信息,并且通过GSM/GPRS单元进行本地回显或者远程汇报。

3.2.1 GPS信息由GSM/GPRS串口输出

通过在超级终端中输入图4中的AT指令实现。

4.jpg

41.jpg

3.2.2 GPS信息由GPRS方式传输

①打开Server服务器模拟程序。
②设置本地端口号。
③选择监听按钮。

在超级终端对话框内依次输入图5所示命令:

42.jpg

3.2.3 GPS数据通过SMS传输

GPS数据通过GSM的短消息形式传输,在超级终端对话框内依次输入图6所示命令:

5.jpg

AT+GPSDATAMOD
       ;设置GPS数据传输模式为2,即GPS数据
       ;以GSM的短消息形式传输
    AT+GPSSMSNUM
       ;设置GPS数据以短信方式传输目的号码

6.jpg

3.3 GPS数据输出频率控制

GPS数据输出,包括通过GSM/GPRS单元的串口输出、SMS输出和GPRS输出。使用AT命令 “AT+GPSOUTFREQ=[NUM]”可改变输出频率。注:NUM的取值范围为1~65 535,单位为s。

4 GPS射频性能调试

LNA UPG8231调试中所使用的GPS信号是由Agilent E4438CESG矢量信号发生器和409GPS专用模块产生的。可以生成多达8个实时GPS卫星信号,并可使用预配置的情景文件(包括多普勒频移)对它们进行配置;或将之配置成与真正的卫星轨道保持同步,从而与卫星信号中包含的导航信息相一致。

GPS调试环境:用E4438C矢量信号发生器(E4438C配上选件409 GPS)产生模拟GPS信号送到GPS模块射频输入端,在PC端运行软件SiRFDemo 3.86,用频谱仪Agilent N8973A/N400A(Noise Source)测试噪声系数。

4.1 测试GPS射频指标

(1)系统噪声系数

SirfstarIII的整个接收回路(参考接收机设计)大约有3.O dB的系统噪声系数,如表1所列。

61.jpg

62.jpg

式中F表示噪声系数,G表示增益。

(2)LNA的S参数

按原V1.0板的匹配情况,LNA在1 575.42 MHz的S参数(S11=一2.8,S21=13.4,S22=一5.6,S12=一30)性能比较差。经过仔细调试,得到了LNA的最终匹配电路,如图 7所示。

7.jpg

GSC3f/LP定位所需要GPS信号的C/N为28 dB以上。本模块在SiRFDem03.86软件上测试的性能为:当等效输入功率为一120 dBm时,C/N为49 dB,当输出功率为一136 dBm时,C/N为35 dB。Coretek自己做的另一款GPS模块用BGA615:一120 dBm时C/N为47 dB,一136dBm时C/N为32 dB,NF为2.8 dB。

最终LNA在1 575.42 MHz时的S参数为:Sll=一14.6 dB,S21=16.7 dB,S22=一6.O dB,S12=一37.2dB NF=2.2 dB o如果考虑焊接到PCB上LNA的输入和输出端的那两条射频小线Cable Loss无法补偿掉,LNA的增益在19 dB左右,LNA的真实NF应该在1.4 dB左右。

表2是对NEC的评估板实测情况(仪器为AgilentN8973A/N400A):

71.jpg

由于焊接到电路板上LNA的输入和输出端的射频线的插入损耗无法精确估计,从而带来一些测量误差。考虑到这些测量误差的影响,我们认为设计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是比较成功的。

(3)首次定位时间TTFF

TTFF如表3所列。

72.jpg

5 系统设计中的缺陷

原因:设计中由于把GPS_TXDl直接连接到GSM_RXD2。没有考虑到不同的基带芯片之间存在的I/O电平的差异,导致系统运行时存在潜在的不稳定因素。笔者在hyperlynxV7.7中用LineSim仿真也预见了这种危险。

问题一:当GSM VBAT为O V时,测量GPS_TXD0的输出(在示波器上观察),同时在串口上测量,发现刚复位时有输出波形,过几十秒后串口无输出。

73.jpg

查询GSM基带芯片手册可知,如表4所列,Pin M5在GSM复位时为高电平。在刚加电时其状态不稳造成GPS串口无输出。

问题二:刚上电时GPS串口无输出,按GPS复位键后有输出。

GSM复位信号的上升时间为800μs,幅度为4.09V;GPS复位信号的上升时间为1.44 ms,幅度为1.8 V。对刚上电GPS无输出这种情况,初步认为是GPS电源部分的上电时序的问题,导致GPS复位不充分(即系统设计中没有复位GPS用的Flash)。

参考文献

   1. NMEA 0183.the National Marine Electronics Association
   2. Agilent E4438C应用手册

作者:张国军,何加铭 (宁波大学) 詹恩超 (诺基亚西门子杭州研发中心)
来源: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8 (10)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1631-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