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扎维的 《Analog CMOS集成电路设计》学习感受

发布时间:2013-4-25 15:26    发布者:绝对好文
关键词: 拉扎维 , IC设计 , CMOS , 模拟电路
原著:LoganHe

从学校微电子专业毕业,工作已经五年了。最近终于完完整整地看完一遍拉扎维的《Design of Analog CMOS integrated circuits》。在此记一下学习本书的感受和心得。

1、《Analog CMOS集成电路设计》是一本很好的集成电路设计入门的书籍。其中涉及到许多的背景知识,随着读者的水平不一,看到的层次不一。有些第一次看没感受,多看几次会有感受;有些在经历相关工作前看没觉得,但有工作经验之后看有新的体会;还有一些,你看了之后会去查找相关的专业知识来进行补充。

第一章《绪论》讲述了模拟设计的应用场合,设计挑战及要求(如鲁棒性、PVT)。

第二章《MOS器件物理基础》是全书的基础,推导出器件的电流公式Id及跨导公式gm,后面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两个公式展开。后面的习题对了解MOS管的行为,提升设计的直觉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章《单级放大器》基于MOS的三个端子讲述了三种单级放大器:共源级、共栅极、共漏级(源跟随);和一种组合:共源共栅。其中例3.10涉及到50ohm高速传输线知识和实际的相关设计比较。

第四章《差动放大器》,描述了差动对信号具有抗噪声的优点(还有EMI降低),及差动对的分析、共模抑制比、吉尔伯特单元等。

第五章《电流镜》,分析了电流镜的特点和在差动电路中的应用。

第六章《放大器的频率特性》,介绍了密勒效应,每一级的极点的计算和评估。这章开始涉及频率响应。

第七章《噪声》,介绍了IC中的各种噪声:热噪声4kTR(4kTrgm)、闪烁噪声(1/f噪声)K/(CoxWLf).给出了多种电路的主要噪声的谱和RMS计算,相应的低噪声的要求和特征。

第八章《反馈》,系统地描叙了反馈的结构,种类(V-V,V-I,I-I,I-I),环路增益计算,负反馈对电路性能带来的改变(增益灵敏度降低、阻抗有益改变、带宽增加,非线性减少)。

第九章《运算放大器》介绍运放中的一系列技术,最主要的事套筒式和折叠式;单级和多级运放,共模反馈,Rail-Rail介绍,大信号的转换速率slewing rate响应,电源抑制,注意Vdd至Vout约为1。

第十章《稳定性与频率补偿》,这章对于应用非常重要,也与振荡器一章相关。要透彻理解这一章需要系统控制理论的基础。比喻清楚多级点系统的响应特性与根轨迹的方法和实际意义。相位裕度的尖峰响应(例10.3)指出了峰值响应于相位的量化关系(45度为1.3;5度为11.5);频率补偿技术(密勒补偿:补偿电容串联电阻)。

第11章《带隙基准》,介绍了基准源技术,包含启动和主基准产生电路。基于三极管特性(Vbe负温度系数-1.5mV/K;VT的正温度系数0.087mV/K) 来进行0温度系数基准1.25V。基准源技术产生的衍生技术,PTAT电流的产生,恒定Gm偏置,最后给出了一个2.0Vref的设计实例。

第12章《开关电路导论》,因为工艺中电容的精度好,利用电容+开关来取代电阻来匹配运放的外围或进行反馈,此外电荷泵也用到开关和电容。

第13章《非线性和不匹配》讲述实际电路中的非理想性。如果做好的鲁棒性设计的考虑这些,在电路上和版图上实现容查设计。

第14章《振荡器》,与第10章相关,侧重不同。给出了振荡的条件,振荡器的类型(环形振荡器,LC振荡器:交叉耦合,科尔皮兹,单端口振荡器)。其中图14.17中Vp特性可以用于倍频器,而图14.22中相位的图的理解很重要,实际说明了LC振荡的优点,偏离振荡频率时相位裕度达到90度,并且与放大器的频率特性结合具有更好的频率单一性。最后介绍VCO.

第15章《锁相环》,介绍了锁相环的技术,由于处于系统级,详细的电路分析反而较少,介绍了实用的电荷泵锁相环。

第16章《短沟效应和模型》介绍了比例缩小和零静态功耗驱动CMOS的发展。

第17章《CMOS工艺技术》介绍了CMOS 集成电路的制造。

第18章《版图和封装》介绍了集成电路设计相关的版图和封装问题。

除了最后的三章和第13章没有仔细学习之外,其他的基本上学习了一遍,跟着书上的例题进行推导,并且做1-2各练习题。收获颇大。

2、看专业的书籍需要一定的毅力与兴趣,还要有好的时机与时间。当这些具备了,就要大胆地去完成学习目标。书在学校的时候就是教材,但在校时,从来没有好好地看完过,做过一个集成运放的课题设计,几经折腾,勉强完成。工作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互连业务,超忙,所以只是在家的空余时间学习完了前面三章和习题,看到后面的章节也是零星间断的,对MOS的独特特性理解有了很好的认识。现在专职于硬件设计,工作时间相对比较自由,虽然有因工作间断,但通过坚持,还是把整书学习完毕,前后也花了近两个月时间。

3、由于自己并不是专职做IC设计,只是用芯片来做板级电路设计。因此,学习此书是当作一种兴趣来学习。对芯片内部的工作原理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与理解,目标是能够更好的在板级电路中应用芯片。板级中实用最大的应该与板级应用相关的。如第8/10/15章《反馈》、《稳定性与频率补偿》、《锁相环》等等。

4、硬件工程师工作中,看得最多的技术文档应该是器件手册“datasheet”。这些datasheet就是描述芯片(绝大多数是集成电路,当然还有一些杂的和其他的)的性能。性能与里面的构造及电路是相关的。因而两者很多时候,互为验证。所以从微电子专业出身的,做板级硬件设计的优势在于更清楚芯片的内部结构与原理,所谓底层透明;而不足是缺少《信号与系统论》、《控制理论》、《计算机架构》等顶层知识的学习与基础。

学习完此书后,终于可以对自己说一声“微电子专业,我终于算毕业了”。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14188-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