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物联网构建活体水产的运输安全

发布时间:2013-3-15 15:53    发布者:wangcao0603
关键词: 物联网 , 水产物联网解决方案 , 水产物联网 , 活体水产方案
我国水产品资源丰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商品流通加快,水产品也不例外。现在人们对于水产品的需求不是数量上的,而是更加看其品质了,从而对于鲜活水产品运输提出更高的要求了。鲜活水产品色香味俱全,而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然后水产品死亡后出现腐败,口感和营养价值下降,实用价值也大大打了折扣,经营户也为此蒙受一定的损失。水产品的运输市场也随之发展了起来。  水产品活体暂养与运输的宗旨是要科学,合理,经济的维持水产活体在运输过程中存活所比寻的生态环境,环境条件越是适宜,存活时间就越长,从而解决运输过程中存活率低的问题。
  科学地运输活体水产是解决水产品存活率的关键因素,在谈这个话题之间,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活体水产运输解决方案,在运输的过程中科学的管理活体水产的存活条件和因素。具体的解决方法是:前置车载平板电脑如图:  
  ⑴、系统由一台9.6寸高性能平板电脑为主控制器,触摸控制,可任意设定溶氧范围及温度报警范围。
  ⑵、精致支架将主控制器固定在汽车出风口或者挡风玻璃上,使用方便。
  ⑶、中文界面,触控大屏。大屏幕显示界面可使司机在行车时方便看到鱼箱溶氧数值,及时掌握途中情况。
  ⑷、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溶氧范围,每组水池可单独设定溶氧,当养殖池溶氧值低于该范围时,曝气器自动开始增氧,高于该范围时系统自动停止。当所有水池溶氧达标时,系统自动关闭。任一组鱼箱需要增氧时,都可单独增氧。
  ⑸、可实现无线传输,在公司内部或在任何一个可以上互联网的地方,输入一个网址,便可实时监控运输鱼上的各鱼箱溶氧及工温度情况,真正实现全程远程跟踪。
  ⑹、可将运输车溶氧及温度数值以短信方式定期发送至用户手机,及时掌控
  ⑺、低溶氧报警(声音报警及红灯闪烁报警)
  装载配电柜如图  

车体后部控制箱  (1)、5个鱼箱分别配1个溶解氧/温度传感器,只配1个PH测量试。
  ⑵、电磁阀及相关电子设备根据主控制器发出的指令按需增氧,自动控制。
  ⑶、零部件大部分为原装进口品牌产品,质量优良,可靠性高。
产品详述
  性能特点
  功能强大:可以同时显示多达数十个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并实现单独控制。
  自动控制:灵活设定溶氧范围,实现自动控制增氧
  自动报警:低/高溶氧及温度自动报警,风险降至最低,安然无忧
  配置灵活:可根据不同需求任意配备各种传感器,软件独身定制
  操作维护:操作简单,易维护,维护工作量小,难度低,可自行操作
  可靠性高:可长时间稳定运行,故障率低
  微孔曝气器系统仅需连接一个高压输出的氧气源,无需电力驱动,解决了停电等一系列问题。
  特性及优点
  高效吸收:能产生直径为0.1mm -0.5mm的气泡,大幅度提高水体对气体的吸收率
  高利用率:效率是普通多孔曝气管1.6 -2.8倍,节约气体40% -60%,大大节省气体成本
  安装简便:整个装配过程不需要任何扭紧工具
  坚固耐用:所使用陶瓷片耐磨耐腐蚀,不易堵塞,抗紫外线,使用寿命长
  精致美观:流线型的外观设计即使在高流量的水槽中也能保持稳定
  系统app直接读取溶氧仪的实时数据,直接监控活体水产品的水质状况。这样对于各种水质要求不一的水产品做出不同的水质要求。安卓app操作界面如下:  
这套活体水产品运输解决方案保证水体的循环利用,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可使活体运输车实现远距离长时间运输,并能实时监控水质状况,通过报警信号可以及时调整。活体水产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  物联网中的解决方案:“鲜活运输车”在线监测系统,正式投入商用。
  该系统能让驾驶员实时监控并能自动控制运输车水槽中的各项参数:含氧量,盐度,浊度,水质,PH值等,或报警或自动调节,可以减少大量的人为干预和作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益,同时通过系统中3G网络功能使得企业主和控制调度中心远程监控,实施无线报警,杜绝运输人员偷懒从而造成损失。
  该方案自从投入商用以来,不仅受到水产养殖运输客户的欢迎,还有来自不少农业类大学、科研院所等“三农”行业研究单位的重视,这套方案的构思运用广泛,经济效益突出。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12330-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