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夏普联姻,谁受益?

发布时间:2013-3-11 23:22    发布者:1770309616
关键词: 三星 , 夏普 , LCD面板
 2011年财年,夏普面临3800亿日元巨亏,陷入经营困境,开始各方寻找资金以脱困,先后取得鸿海,高通资金,并就鸿海取得夏普10%股权的投资案作持续的谈判,而在谈判期限2013年3月底即将到来的3月6日,来自三星官方消息宣布,三星以1.1亿美元收购夏普3%股权,以加强合作并保LCD面板供应。  事件梳理:
  1. 苹果(Apple):2011年8月,Apple为确保稳定供应的iPhone和iPad的液晶屏幕投资日本两条LTPS线,东芝能美5.5代,及夏普龟山6代。
  2. 鸿海(Foxconn):2012年3月,鸿海郭台铭投资夏普10代线664亿日元(约合8亿美元),取得10代线47%股权。此后鸿海与夏普在超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开发方面展开合作。
  3. 高通(Qualcomm):2012年12月,夏普接受来自高通的99亿日元(约合1.204亿美元的资本投资,高通MEMS技术和夏普的IGZO技术展开合作,研发次时代显示技术。
  4. 三星(Samsung):2013年3月,三星正式宣布以104亿日元(约合1.1亿美元)收购夏普公司3%的股份,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合作关系,同时保证三星获得稳定而持续的LCD面板供应。
1.jpg
  联姻背景:
  群智咨询(Ʃintell)分析认为,此次夏普与三星合作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鸿夏“谈判近一年未修成正果,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双方谈判心理都产生的微妙的变化,而期间夏普也一直表示未放弃与其他企业接洽合作的可能,于是有了高通和三星的入股投资。
  二、2011年苹果公司(Apple)参与投资夏普龟山的6代LTPS生产线,目前月产能约为20K。但由于iPhone 5的销售量不佳,Apple逐渐下修面板订单, 夏普龟山6代线产能利用率已降至约50%;由于类似的原因,龟山8代线产能利用率也降低至约60%,出现类似10代线之前的窘境。三星作为全球智能移动设备出货量最大的品牌,势必将给龟山6代线和8代线的产能利用率带来较大提升,进一步改善夏普的盈利能力。
  联姻影响:
  群智咨询(Ʃintell)分析认为,首先从夏普的角度来看:夏普虽然拥有全球最高的世代线及最完整的面板专利技术,然而在经历了8个季度的严重亏损情况下,陷入经营困境,而面对高产能低利用率,高成本低价格的“二高二低”困境,夏普不得不多方寻求资金和战略合作伙伴来度过难关。一方面,外方资金不失为改善亏损情况的有效方法之一,另一方面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也可在技术研发、产能出海口等方面获得持续稳定支持。
  从三星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三星为拥有庞大的平板显示面板产能出海口。三星为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和液晶电视品牌,2012年三星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接近2亿部,加上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设备总量接近2.2亿,群智咨询(Ʃintell)预估2013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5亿。因此除三星显示(SDC)外,三星仍需要寻求多元化的供应商,而不论从技术还是产能来看,夏普是不二之选。另一方面,三星Galaxy系列智能手机的热卖,也导致2013年三星5.5代LTPS OLED产能趋于紧张,而夏普龟山6代线则在逐步扩充产能并为量产OLED面板做准备。第三,入股夏普可获得高端LCD/OLED面板的稳定供货,而1.1亿美金与投资新产线动辄几十亿美金金额相比实属有限,因此对三星而言,此项投资也将是一次丰收之举。
  最后从产业影响的角度来看:首先,三星与夏普的资本合作案,标志着日韩厂商再次结盟。此次虽并非日韩在面板产业的首次合作, 但与此前三星与索尼合资成立的S-LCD意义不同。S-LCD是两大电视品牌在液晶电视面板的合资,是品牌之间在特定应用产品的合作;而三星投资夏普则属下游品牌对上游面板厂的投资,合作范围也更广泛,将涵盖手机、平板到大尺寸方面的合作关系。 其次,此番合作势必将强化三星的整体竞争力,其上下游资源布局更为深入,相对其他竞争对手的技术壁垒也将增强,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第三,此番合作或将直接导致鸿海和夏普合作谈判的破产。在“鸿夏“谈判期限3月底将近的前夕宣布与三星的合作关系,虽然鸿海和夏普都表示谈判仍在继续,但三星集团与鸿海集团在产业中的直接竞争关系,将使得谈判关系变得更为错综复杂。而进一步是否会对2013年三星与苹果(Apple)的竞争关系产生影响,也值得关注。(中华液晶网)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11448-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