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師的架構設計心法三步曲之二---观想愿景

发布时间:2013-2-18 09:51    发布者:绝对好文
关键词: 架构 , 高焕堂
by 高焕堂

第2步:觀想願景(做為北極星) – 4項<假設性思維>與設計決策的未來性


前言

La Rochefoucauld说道:
“虽然我们要自我恭贺我们的豪情壮举,但它们常是基于机会的结果大过于伟大设计的结果。(摘自<<决策陷阱>>一书)

所以,机会是投手,设计是捕手。如果一件设计能够在未来捕捉到更多机会,表示其设计决策更具有未来性。本文介绍4项<假设性思维>,协助你达成这个目标。你将可以从复杂中,领悟(设计)出简单,让简单提升你掌握复杂的能力,捕捉复杂里所蕴藏的机会。这4项<假设性思维>是:

第1,反思你自己“不自觉的假设”,你才能离开古老碉堡,走向原野,调整视角来捕捉新机会。
第2,原野上充满机会,但也危险重重。你必须领悟机会与你的各项关系,然后“大胆假设”,并小心求证;设计出简单形式(Form)。
第3,由于简单,让你敢做“完成性假设”,也有能力观想(Visualize)最后阶段的美好成果,激发你(和团队)的信心。
第4,在信心满满之际,还要做“万一性假设”。由于环境变化快速,失败是可能的事;你必须洞悉可能导致失败的影响因子,避免灾难,就能捕捉更大的机会。因为能够预见失败,才能放眼未来。

假设是什么?

假设(Assumption)是指在推理(Reasoning)的过程中,被视以为当然、未曾明述的信念。例如,大家常见的假设:
◆ 过去的成功可保证将来的成功
(Past success guarantees future success)
◆ 讲清楚的问题就是真实的问题
(The stated problem equates with the actual problem)
◆ 好心就有好报
(Good intentions result in good outcome)

假设是人们思考的必要过程;做假设(Making Assumption)是人类的大成就。以下,兹说明架构师常用的4个「假设」思维技巧:
1) 反思不自觉的假设,放宽思维局限。
2) 拟定有待被验证的假定(Hypothesis),激发愿景想象。
3) 做完成性的假设,想象最终结果。
4) 做万一性的假设,预留弹性空间。

不自觉的假设,宽思维局限

这种假设又称为<无意识假设>(Unconscious Assumption)。由于它是人们思考的必要过程,虽然它并没有足够证据支持,但经常被自己视为理所当然而不自知。因此,假设既能协助你思考(推理),也常局限你的思考、导致影响你的决策、行为和结果。

举例-1
“有一家百货公司贴出公告说,本周六中午将举行泳装选美大赛。到了周六中午,许多男士出现了。比赛开始没多久,观众个个失望地离开了。”

为什么这些男士们会有这种行为呢? 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假设:<那是女生泳装选美大会。>而且他们自己事先也没察觉这个假设的存在。

举例-2,有一位设计师说:
“这些架构设计很好,都是围绕者问题(Problem)而设计。”

其实,他心中做了一个假设:<他都围绕着“对的问题”(Right Problem)。>可能自己都没反思这个假设是否需要验正。此外,设计的模式非常多,Problem-driven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围绕着问题而设计,只是我们心中认定的假设而已,并非真理。

举例-3,有人主张:
“应用软件(App)能在多个厂牌的Android电视机上跑,就能节省重复开发的成本;所以App应该力求跨平台。”

其实,他心中做了一个假设:<节省成本就等于获利。>这个自己都没察觉的假设很可能局限了他的思维、没有抓住好商机:例如,有一家电视机大厂正寻找一支独家专属的App来捆绑在一起销售。此外,大家在谈智能电视和智能家庭时,心中也都做各种假设而不自知。例如,家庭里的众多智能设备之间,到底是由用户自己来组合呢? 还是由智能终端硬件或视频厂商来组合呢? 还是由地三方App开发者以软件来组合呢? 很可能人人心中的假设是不一样的。

举例-4,
“一位制造商,接到警察局的合约,订购给警察人员制暴用的头盔。需求是要舒适、质轻、可抗具砖头和其它重掷物品的重大冲击。工厂里的品管全部通过了。然而,这种头盔在第一次用在镇暴工作时,却发现了一项致命的缺点:很容易燃烧。”

你知道制造商心中做了什么假设吗?

举例-5,请看下图有9个点,以正方形排列。请你从任何一点开始,划出4条相连的直线,来含盖9个点;在画线的过程中,笔尖不可以离开纸面。如下:

1.png

如果你不反思你心中的假设,就可能找不到答案。

当你善于捕捉自己心中的假设时,也会善于洞悉竞争对手心中的假设(含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假设),而预测对方的决策和行为。这就是古今中外,兵家策士所擅长的职责。例如,在三国时代的空城计故事里,孔明派令马谡、王平率二万人马去防守街亭,马谡下令众兵扎营于山上,居高临下,抵御司马懿来犯之敌。王平向马谡劝道:安营山上,如果魏军断我汲水之道,三军断水,必定不战自乱。马谡则驳斥道:
“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魏兵绝我水道,蜀军岂不死战,以一当百,势不可挡。”

此时马谡心中有个(无意识的)假设:<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是真理(而没去反思它只是个假设而已),所以没听进王平的劝说。果然街亭就这样失守了,司马懿顺势进兵来到西城门外,看到孔明在城楼上从容不迫地弹琴,琴声悠扬流畅,令人陶醉。于是,司马懿回头对众将道:
“孔明若没有数万雄兵,再有娴熟的指法,也不能弹奏得如此从容优雅、安然自在;此刻绝不可轻忽!”

孔明早就知道司马懿会做这样的推论;因为孔明预先洞悉了司马懿生性多疑,其心中必然会做出(有意识的)假设:<孔明一生谨慎,不肯冒险,即使铤而走险,也会是有计划的。>由于洞悉对手心中的假设,就能布局去影响对手的决策和行为了。
同样地,在企业里,架构师最能表现其专业价值的是:反思自己公司的商业模式背后的假设;并基于相同(反思)技能,去洞悉竞争对手商业模式背后的假设,便可预测双方未来行为;然后变换自己的假设,拟订自己的新商业模式。例如,在<<呆伯特法则>>一书的作者写道:
“有些单位透过调整其业务内容,盼望追求美好的未来。这往往是虚掷时间的,其实藉由调整商业计划幕后的<假设>部分,就能有效获得一样的结果。请记得,未来建立在假设上,而假设就是你自己所编撰出来的,没有必要让它绑住你自己。”

假设常常来自文化、风俗习惯、自身经验,而内心深信它像真理般的<必然>正确。由于已经<信以为真>,所以自己通常不会察觉到它的存在,更没有意会到,它并没有事实根据或推理证实。例如,打针一定会痛、袜子一定有脚臭味等。调整假设等于调整视角,可获得新观点、扩大视野,释放创意潜能。所以,画家毕加索(Picasso)说:
“每一项创意活动,都是源自解构(或破坏)的举动。”
(Every act of creation is first of all an act of destruction.)

没有走出碉堡,就无法迈向原野、挥发创意、捕捉机会。

有待被检验的假定,激发愿景想象

假定(Hypothesis)是一种有意识的假设(Conscious Assumption),心中清晰知道它只是一种处于证据尚不足情况下的想象或推测,有待进一步证实其是否成立。这也就是胡适先生所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研究方法里的假设;他很适合做为问题探讨的起始议题(出发点),引导人们做更有效的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将上一节所说的“不自知假设”与这里的“大胆假设”相互衔结起来,可以激发出高度的想象力和创意。心中的“不自知假设>常常会排斥“大胆假设”的机会。只有先反思自己的假设(走出碉堡),才能接纳大胆假定(探索原野)。例如,三国时代的马谡,必须先反思,检视自己假设(即<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就可能把王平的结论:
“安营山上,如果魏军断我汲水之道,三军断水,必定不战自乱。”

大胆地当做一种假定,然后小心求证;可做出更好的决策。

除了对别人的论述进行大胆假定、小心求证之外,我们自己也做出大胆假定、小心求证。至于,如何拟定扎实的假定(Competent Hypothesis),做为问题探讨的理想起点,并指引出后续探索之路呢? 这有许多模式可以依循;例如著名的麦肯锡(McKinsey)公司提出MECE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模式:

2.png

基于MECE模式来拟定扎实的议题起始假定(Initial Hypothesis);然后展开探索更细节的议题假定,逐渐建立出扎实而完整的树状议题架构(又称议题树)。议题树包含一系列有待检验其假定(Hypothesis)的议题。如下图:

3.png

以MECE的思考态度来建构议题树,可让我们在分析过程中,能逐渐地排除走不通的路,只要经由分析而发现任何议题的假设被推翻了,就删除议题树上的该支干,如此越让对的路浮现出来,也让自己越来越确信走对路了。例如,分析一下问题,可知道已经来不及撤退了,所以<可以安全撤退吗?>议题的答案是『否』,该假设被推翻了。同样地,事实也显示兵力太悬殊,无法正面迎敌,所以<可以正面迎敌吗?>议题的答案是『否』,该假设被推翻了。

MECE的“CE” 企图涵盖整个问题的每一个角落,否则我们可能会错失有关真正问题核心的事实资料,减损了说服力,也得不到最有效的解决对策。透过检验假设之方式,发现走不通的路,就指示我们不必花时间去探索该议题攸关之事实了。

MECE的“ME” 促使我们以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以互为独立的议题来将问题攸关之事实与予分割为独立的群组,让检验假定之机制能在发现走不通的路,能指示我们不必花时间去探索该议题攸关之事实。反之,当议题有重迭而混淆不清时,检验假定之机制就难以发挥了。例如,当<粮食足够吗?>议题之假设已经被推翻了,之后再检验<兵力足够防守吗?>议题时又必须分析粮食存量等事实,结果先前因<粮食足够吗?>议题之假设已经被推翻而省下来的深入探索的精力又被花掉了,而且可能在不同议题中,不断重复分析粮食存量等事实,则检验假定之机制就完全失灵了。

麦肯锡的MECE模式是一种<假定驱动问题解决方法>(Hypothesis-Driven Problem Solving)。对于架构师或设计师而言,这是很有用的方法。因为,架构师们常常要先大胆假定客户、老板、或团队的期望是正确的,然后小心求证(有时很容易否决掉)。例如,三国时代刘备的期望:统一天下。孔明在<<隆中对>>里,就把它当一个大胆的假定,然后小心求证,根据事实而做了结论:<操拥兵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之争峰也>。于是否决了这项假定。接着,还删除了刘备的第二项愿望:二分天下。这是架构师天天在做的思维活动。

完成性的假设,想象最终结果

上一节所谈的假定(Hypothesis)是一种假设性的目标(梦想),并非一定要去实现的目标;但是它具有一项重要用途:引导人们去探索未知事物(Unknown),结合议已知事物(Known),看看是否能组合成为一个可实现的计划(Achievable Plan),来让梦想成真。有例如,客户或企业的愿景(Vision)、自己年轻时的愿望(Expectation)等,都是适合做为一项假订定,然后有效寻觅一条实现愿望之路。这种假定常来自人们对未来或结果的想象,与现况不一定有紧密相连。

于是,人们还常从现况往未来延伸,以各阶段的完成性假设,来要求左脑,强力支撑右脑对未来目标的想象(梦想)。因为左脑常常按部就班,习惯于先思考如何完成下一步,才会去想下下步。一旦我们心中做个假设:下一步已经完成了。此时左脑就会投入到下下步。然后再做个假设:下下一步已经完成了。此时左脑就会投入到下下下步了。如此依序循环下去,在右脑带领之下,左脑跟随到遥远的未来,去思考梦想成真之后的情境。这很接近俗称的全脑思考了。

例如,公认史上最具全脑创新思维的人物就是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了。在Michael Gelb所写的一本书– <<7 Brains:怎样拥有达芬奇的7种天才>>,他在书中写道:
“能不能看出事物的关系和模式,并做出不寻常的组合和关连,乃是创造力的核心要素。… 你也可以观察乍看之下毫不相干的事物,找出不同的关联方式,发展出和达文西一样的能力。”

然而,从那个角度去观察事物呢? 又以什么架构(Framework)去组合及连结这些事物呢?他在书中继续提到,达芬奇经常写下<务必彻彻底底想清楚>和<先考虑终点>。从最终目标(Goal)去思考及领悟事物的本源,是欣赏关连的一个好方法。以某种架构来表达其关连及组合,就表现出创意了。

4.png

有了创意之后,务必从现实条件来实证创意的可实现性,创意与现实的调和,这过程产出创意的实践对策(或称实现计划),此实现计划就是让创意能<梦想成真>的途径了。Gelb在书中提到,达芬奇擅用实证,从错误中学习,以经验来实证知识的真假,如下:
“文艺复兴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改变了许多基本假设、成见和信念。达芬奇应用了实证原则,挑战当时的世界观,成为这场革命的先驱。”

5.png

这个思考过程与麦肯锡的MECE模式是一致的。如下图:

6.png

从上所述可知道一个创新过程是:

7.png

从目标(Goal)领悟其本质并构思其形(Form),这过程产生创意及其呈现。有了创意之后,以现实条件来检验创意的可实现性,创意与现实的调和,这过程产出创意的实现计划,此实现计划就是实现创意的”How-to”。有了实现计划之后,就依据实现计划而贯彻执行。的确与麦肯锡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下图:

8.png

通常人们大多认为先有好的创意之后才去设法加以实现。也有人认为创意大多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已,很难以实现。然而麦肯锡思维强调分析事实并加以验证,不但让看似天马行空的构思也能逐步修正到可实现的境界,而且把创意视为起始假定,不会让我们等待有好的创意之后才开始思考其实现计划。

万一性的假设,预留弹性空间

上一节所谈的完成性假设是乐观的,意在激发人们脑海里的观想(Visualization)能力,像爱迪生发明灯泡、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都是先把所要发明的事物化为有形,激发乐观的信心和想象,成为人类进化动力。

乐观与悲观是两个观点。本节的万一性假设,就是一种悲观的假设性。用意在侦测那一个环节的失败,会导致最终目标的全功尽弃,或产生不堪设想的灾难性后果(Consequence)。其中,值得留意的是,这种灾难性后果发生的概率性(Probability)往往非常小,可能远低于万分之一的可能性(Possibility),常常被忽略;所以才称为万一性假设。

由于会产生不堪设想的灾难后果,损失非常惨重,所以会引导人们重新检视原来所忽略的环节。例如,一个团队想吉普车去荒山野外进行多天的跋涉旅行,依据完成性假设,大家兴高采烈想象美好的旅行,为了确保安全顺利,就将车轮全部换新,降低爆胎的概率性,这通称为概率性思维。接着,可做万一性假设:万一新轮胎也爆胎了,人们被困于荒山里,后果会是灾难。于是,引导人们想到防患方案:携带备胎。所以,这种万一性假设又称为备胎思维。

一般而言,企业里的架构师比较擅长于万一性思维;而管理者则习惯采概率性思维。架构师是领导职,与管理者互补;能洞悉管理团队错误决策的可能性灾难后果,然后敢于向大家说:NO! 并且给予替代性的出路和愿景。架构师假想着:未来万一发生时,后果不堪设想吗? 如果会有灾难,那么现在的决策和行动是否有助于逢凶化吉吗? 如果是,就表示目前决策具有未来性。美国四星上将苏利文在他的书:<>里详细说明了<管理思维>的陷阱;架构师的职责之一就是:强化整个团队的<领导思维>,强力避免整个团队掉入管理思维的陷阱里,以弭补管理者偏向概率性思维的不足。

备胎可分为<手段备胎>与<目标备胎>。架构师会对两者仔细加以分辨,小目标的实现常常是实现更大目标的手段。两者灵活交互运用是有效架构师的基本技能。上述的汽车备胎就属于手段备胎,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至于目标备胎,可能大家比较陌生。

通常架构师对于目标是非常关注的,但是目标是在未来,于眼前并不一定<真的>能看清楚,更因为架构师常常基于<删除法>去选择目标和手段,并非正面地去证实目标和手段是正确、最好的。所以无论是手段和目标都擅长寻觅<备胎>,时时关注、保持高度弹性。从量子思维而观之,目标备胎具有非常积极的涵意:未来环境、未来目标都很可能受到目前行动的影响;所以鼓励团队积极行动,掌握影响未来的关键因子,并随时寻觅更好、更具效益的目标;不要执着于昨日的计划和目标。

万一性假设的优点是:预见失败。有效架构师不会专注于避免失败,而是认知到,没有人是存心要失败的,但是失败是难免的。失败是极可能的事,能洞悉自己和对手的失败是架构师的职责,因为能够预见失败,才能放眼未来。

对于架构师而言,失败不在于它发生的机率性有多高,而在于一旦发生时,其后果的灾难性有多大。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发生可能性,但是它会带来极大灾难时,就必须别关注;其常见的行为是:抓紧时间,赶快思考<备胎>。

兹想一想20多年前,台北市兴建地铁时,必须做出当时的<目前决策>:地铁出口该高出街道几公分;必须具有未来性:避免未来大雨淹水。如果你是架构师(即地铁建筑设计师)会如何思考呢?当时台北市是:以过去400年来的平均水位 + 60 公分为高度。事实是:不到十年间,台北地铁全部被水淹了,损失新台币100多亿(因为行车控制中心位于地下层被淹了)。这就是仰赖概率性思维的灾难性后果;只要做个万一性假设,结果就改观了。

万一性的假设,让你在迷雾遍布的原野中,能沉着冷静,随时预备有意外状况出现,可能是机会,也可能是陷阱。如此,培养你的瞬间洞察力(Flashes of Insight),快速发现事实,顺从环境(或敌人)变化,做出有未来性的决策(包括改变目标),既能摆脱疑云纠缠,又能捕捉机会,继续向前推进。

结语

从虚华复杂的科技、商业和生活中,要设计出简单形式,需要灵活的心智活动。基于简单形式,以直觉把形式与实际世界结合在一起,便能蕴育出你的瞬间洞悉力,轻快地捕捉到许多机会。能够在未来捕捉到更多机会,其设计决策就更具有未来性。而本文所介绍的4项<假设性思维>,就是为了强化你的瞬间洞悉力,开创你绚烂的未来。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10372-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