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波音客机事故看制造业外包的利弊

发布时间:2013-2-17 21:54    发布者:Liming
关键词: 波音787 , 控制系统 , 电池系统
  新年迄今,波音787创出了10日内发生7起安全事故的“奇迹”,事故多发生在日本两大航空公司——全日空和日航运营的787客机上。
  而这距离波音787客机振翅起飞只有一年多,1月中旬,787已遭全面停飞和联合调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梦想”客机“折翼”?
  分析师认为,波音为之付出的代价可能数以千万美元计,而最严重的一种情形时,如果停飞时间超过3个月,波音公司的生产计划将被迫放缓。更为重要的是,对波音787事故的调查波及波音公司整个供应链。
  备受质疑的外包方式
  波音787“梦想”客机是全球首款可执飞远程航线的中型客机。由于机体采用了碳纤维等复合材料,比同尺寸的飞机节省多达20%燃油。机舱内的气压、照明、湿度、行李舱也在舒适度上有了较大改进。
  业内人士指出,在航空业并不景气的行业大环境中,为扭转颓势,波音把宝押在创新型客机787上。除了创新了设计,为减少投资和降低成本,波音外包了787的部分设计和机身制造工作,合作伙伴包括来自美国、意大利和日本的多家公司,而模块承包商又将任务进一步外包。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波音787的零部件供应商超过50家,分布在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波音称它们为“全球最优秀的顶级供应商伙伴”。但在一些批评者看来,过长的供应链可能正是导致质量控制失效的元凶。
  在波音787事故调查中首当其冲被列为“嫌疑犯”的是日本汤浅株式会(GSYuasa)。1月21日,日本国土交通省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宣布,全日空787客机上冒烟的电池及在波士顿国际机场起火的日本航空787辅助动力装置(APU)使用的电池,均为汤浅制造。
  1月28日,调查的重点从汤浅转向了关东飞机设备公司。日本国土交通省当日表示,经过现场检查,波音787“梦想”客机使用的电池没有缺陷。调查重点将集中到监控电池组电压电流、充电和温度的波音787机载电子监控系统,而这一电子系统由日本关东飞机设备公司提供。
  随着调查推进,产业链上越来越多的公司被拖入深渊。仅在日本,从787客机机翼使用的碳纤维到复杂的电路系统,再到为了节省燃料使用的电池,日本公司为波音787客机提供了35%的零部件。
  日本政府为波音设“快车道”
  据路透社透露,2008年,日本政府曾通过放松安全监管标准为波音787客机在日本航空公司尽早服役开辟“快车道”,并给为波音787客机提供零部件的日本公司提供支持。
  报道说,2008年3月,经过由航空和政策专家参与的3场会议后,日本国土交通省表示将采纳40项建议,以简化新型飞机规范,而这其中至少有5项对波音787有利,4项直接提到支持波音787客机。
  其中一项规定在修改后,免除了针对波音787客机在每次着陆后由地面工作人员实施的详细检查。因为对于航空公司而言,详细检查意味着更高开支和制造时间上的更长延误。
  报道援引一个顾问小组成员的话说,顾问组的结论认为,由于“梦想”飞机具有复杂的机载诊断系统,没有必要每次实施详细检查。
  目前,没有迹象表明日本政府松动监管标准造成了“梦想”客机眼下出现的故障,也没有证据表明,如果对新机型,包括波音787在内,实施频率更高的手动检查,执行这一2008年之前的强制规定能够有助于更早地发现故障迹象。
  不过,日本民航局2008年采取的措施表明,美国波音公司、日本零部件供货商之间的密切商业联系,以及全日航空公司和日本航空公司在背后的支持,最终促成了认证标准的松动。
  与787相似的空客A350
  美国波音飞机公司787全部停飞,检查安全隐患,竞争对手欧洲空中客车公司不喜反忧。
  空客母公司欧洲航空防务和航天公司多名官员表示,波音787出现问题,美国联邦航空局和欧洲联盟航空安全局“非常紧张”,因而欧航担心这些机构今后将对新机型测试提出更严格要求,从而可能延误空客新机A350交货,造成严重损失。
  A350型客机预定2014年下半年投入运营。与波音787相似,这款客机注重燃油经济性,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同时降低机械操控系统比例,代之以电传操纵。
  空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法布里斯·贝尔热在公开场合没有对787客机停飞“幸灾乐祸”,反而态度谨慎:“如果美国联邦航空局发布指导和建议,我们将非常仔细地研究,看它们是否可能适用于A350。”
  不过,欧航管理层同时强调,A350与波音787有不同之处。为减轻重量,787机身全部采用复合材料,而A350用金属制造机身框架,采用复合材料蒙皮。在操控系统方面,前者较少采用电子系统。
  美国航空专家史蒂夫·丹宁说,波音的战略合作伙伴承担787客机大约七成制造任务,另外,许多分包商参与。并非所有合作伙伴都具有制造这种新型客机所需的专业技术。一名欧航高管则说:“他们(波音)把技术用到极限,外包用到极限。我们则相对保守。”
  欧航方面预计,作为新机型,A350也会遇到问题。不过,一名高管说:“幸运的是,我们比波音慢,能从他们遇到的问题中学习经验。”
  暂未影响中国
  目前,中国运营的所有民用喷气机中,超过50%是波音飞机。据新华社报道,在多国政府宣布暂时停飞波音787客机以进行安全检测后,已预订波音787的中国国航、海航和厦航1月17日均表示订单没有变化,会持续关注事件进展。
  波音中国公司也对媒体确认,未接到波音787中国订单的调整通知。
  中国民航局1月17日表示,目前国内航空公司共预订了40多架787飞机,但在中国民航局颁发试航证前,并未有波音787投入运营。在预订了波音787的国内航空公司中,中国国航预订了15架,海航10架,南航10架,厦航6架。
  对于波音787被多国禁飞,中国国航和海航表示,会关注事件发展,等待后续调查出炉,公司目前的波音787订单并未有变动。厦航也对媒体表示,波音787订单不会有变。
  在零部件供应方面,据新华社报道,波音公司中国区相关负责人1月17日表示,哈飞、沈飞和成飞是波音787相应部件的仅有供应商,中国供应商交付的零部件都符合波音生产标准。目前波音787只是停止运营,但生产还是正常进行,生产线并没有停。
  按照目录价格,波音787的单架价格是1.935亿美元,约合12.4亿元人民币。据悉,在波音787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中国航空工业旗下哈飞、沈飞、成飞等所参与的方向舵、翼身整流罩、垂直尾翼前缘工作的总价值达数亿美元。
  波音的代价
  波音是全球航空航天业领袖。公司总部位于芝加哥,是全球最大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制造商、美国最大的飞机出口商之一,也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最大承包商,运营着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公司客户分布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众多其他行业“巨无霸”一样,波音也是通过一系列收购与重组发展壮大的。1996年,波音收购了罗克韦尔公司的防务及空间系统部,1997年波音与麦道公司合并,2000年,波音与通用汽车公司达成协议,出资37.5亿美元收购后者下属的休斯电子公司航天和通信业务部,从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卫星制造商。
  在《财富》杂志公布的2012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波音以687.35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和40.18亿美元的利润排名第123位,较2011年114的排名有所下滑。
  由于全球经济表现不佳,波音业绩受到抑制,该公司原本寄望于靠787“梦想”客机带来的订单重振雄风。
  波音公司拥有超过800架787“梦想”客机的订单,目前已暂停向客户交付。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除非波音787客机的安全性得到肯定,否则波音的订单将会遭受影响。法国兴业银行航空分析师扎法尔汗说,自从787客机停飞事件以来,波音公司的股票已下挫超过4%。
  业内人士纷纷评估停飞事件给波音造成的代价究竟有多大。据彭博社报道,这一问题的答案在于美日联合调查的结果。如果调查结果是几个存在缺陷的组件需更换,波音的问题将迅速地迎刃而解,如果调查结果需要波音全面重新设计才能解决问题,那么波音的代价将是巨大的。
  英国杰富瑞投资银行分析师霍华德·鲁贝尔分析认为,最严重的情形可能是,由于问题过于复杂,波音首席执行官吉姆·麦克纳尼必须将公司的目标收入下调50亿美元,而波音遭遇这一情形的几率为4%左右。
  不过,包括鲁贝尔在内,不少业内分析师认为,波音付出的代价可能会数以千万美元计。鲁贝尔在一份报告中预估,停飞事件可能将使波音付出5.5亿美元的代价,包括1.25亿美元赔偿给运营787客机的航空公司以租赁其他客机。
  波音787停飞期限尚不确定,波音公司也尚未公布是否会就航空公司因停飞787客机或者运营成本的增加做出赔偿。波音日本公司发言人罗布·亨德森说,“我们(波音)正在与我们的顾客商谈(自787停飞以来),但细节保密。”
  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投资公司斯坦福-伯恩斯坦分析师道格·哈尼德估计,波音付出的代价至少为3.5亿美元。不过,BB&T资本市场公司弗吉尼亚州分析师、加拿大飞机制造商庞巴迪退役飞行员卡特·利克认为,如果波音787客机停飞时间超过3个月,那么787客机的生产将放缓,而这可能是最糟糕的一种情形。
  利克说,“(航空业)市场眼下产生一种怀疑,尽管眼下针对波音787的公开调查仍在进行中,但实际情形可能出乎意料,不是简单地迅速找到故障原因就能解决的”。(《环球》杂志)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10360-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