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

发布时间:2013-1-18 17:52    发布者:1770309616
关键词: 激光 , 激光器 , 激光技术
— —“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中共中央、国务院1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习、温、李、刘云山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1999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根据《条例》,国务院设立了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由国务院规定。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在奖项中,每年不超过两名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自2000年国家科技奖开评以来,共有20人获此殊荣,平均年龄超过80岁。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胡签署,授予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务院批准,授予“水稻复杂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等41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授予“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等3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授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技术及其应用”等74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授予“嫦娥二号工程”等3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盾构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22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授予“特色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等187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授予美国化学家理查德-杰尔等5名外国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王华明:用激光铸造飞机构件
  在传统的制造业中,飞机等大型设备都需要大型整体构件来支撑组合。过去,那样的大型整体构件仍然需要传统的锻造和机械加工方法,耗时费力。制造一个大型整体构件,首先就需要造一个模具,而这一模具的加工就需要一年多的时间。不仅如此,还要动用几万吨级的水压机来工作,甚至要建设电厂。一个大型整体构件的完成,需要几十个亿,而且经过精加工和最后成形,其中90%的材料都被切削、浪费了。
  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呢?去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华明及其研究团队,通过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已研制生产了我国飞机装备中迄今尺寸最大、结构最复杂的钛合金及超高强度钢等高性能关键整体构件,并在大型客机C919等飞机研制生产中得到应用,这在世界尚属首例。
  王华明教授所采用的激光快速成形技术非常巧妙。他通过计算机控制,用激光将合金粉末熔化,一层层堆积起来,“生长”出一个合金部件。这只需要一套激光设备来完成制造过程,大小部件都可以通用,任意复杂形状的零件,在这里都可以游刃有余地制造,再也没有模具的束缚。
  一束激光,有规则地在金属材料上游走,在游走的线路上,金属在神奇地“生长”着。这是一种“变革性”的低成本、快速、高效、数字化大型金属结构件先进制造技术,是国际材料工程与先进制造技术交叉学科前沿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当下时髦的说法叫做3D打印。
  其实,王华明带领的团队早在2000年就开始技术攻关,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就突破了钛合金等高性能金属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关键技术及关键成套工艺装备技术,使我国跻身于国际上少数几个全面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行列,并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飞机钛合金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及在飞机上装机应用技术的国家。
  据王华明介绍,激光快速成形技术的使用,使以前用两三年才能做好的复杂的大型零件,现在两三个月时间就能完成,而且只需两三个人在实验室里操作,还不会造成材料浪费。“而随着技术的完善,今年已经在飞机上使用的钛合金及超高强度钢等高性能关键整体构件,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结构最复杂的构件。”
  王华明告诉记者,激光快速成形技术是3D打印的最高形态。激光成形技术的使用,大规模节约了成本和时间。特别是钛合金这种很难加工的金属构件,利用激光成形技术能够直接生成一个很精致的毛坯,再进行少量加工,就可以直接在飞机上使用。
  在王华明看来,激光快速成形技术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打印出来开裂不开裂,能不能成形,质量能否达标,性能怎么样,都是我们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王华明说道,“更重要的是标准。进入生产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就需要建立。这将使未来的大型构件制造更加简单。”
1.jpg
▲ 王小谟院士
2.jpg
▲ 郑哲敏院士

附:郑哲敏简历
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早期在水弹性力学研究中取得成就。长期从事固体力学研究,开拓和发展了我国的爆炸力学事 业。擅长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出了流体弹塑性体模型和理论,并在爆炸加工、岩土爆破、核爆炸效应、穿甲破甲、材料动 态破坏、瓦斯突出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倡导海洋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性能、环境灾害力学的研究,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 连续介质力学实验室,为推动我国力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93年被选为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1924年10月2日 生於山东省济南市
1943~1947年 西南联合大学电机工程系及机械工程系学习,获工程学学士学位
1947~1948年 任清华大学助教
1948~1952年 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学习,先后获科学硕士、理学博士学位
1952~1954年 任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师
1955~1956年 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56~1978年 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弹性力学组组长,第四研究室副主任,爆炸力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78~1989年 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
1982~1986年 任力学学报主编
1986年~ 兼任中国科学院海洋工程中心主任、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理事、大会委员会委员
1988年~ 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实验室主任(来源: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王小谟简历:
王小谟 (1938.11.11-- ) 雷达工程专家。上海市金山县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电子工业部电子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信息产业部科技委副主任。
60年代创造性提出脉内扫描方法,使雷达系统大大简化。
70年代担任JY-8雷达主持设计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自动化引导雷达。
80 年代主持设计的JY-9雷达,具有较好的低空性能,在国外的演习和综合评分中名列前茅,获得了国内外多部订货,是国际上优秀低空雷达。从事雷达科研30余年,设计研制了多种型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雷达,尤其在三坐标雷达和低空雷达方面卓有建树,为国家创造出较大的经济效益,为军事电子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分别获1986年、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要论文有《计算机模拟试验法-雷达发展概率的计算》、《三坐标雷达的最佳设计》等。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来源:中国工程院)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09331-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huya12xc12 发表于 2013-1-18 19:33:46
向科学家致敬    HUYA杂谈http://huya12xc.blog.163.com/
huya12xc12 发表于 2013-1-18 19:34:53
HUYA杂谈       向科学家致敬
huya12xc12 发表于 2013-1-18 19:35:32
lemenade 发表于 2013-1-25 08:03:05
向真正的科学家、专家致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