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进入视音频前端市场 推出创新数字电视前端系统AVHE100

发布时间:2013-1-5 18:28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数字电视 , AVHE100
随着R&S AVHE100的推出,罗德与施瓦茨公司正式进入了视音频前端市场。革新的架构和创新技术的运用,如R&S CrossFlowIP技术 ,大大提高了该系统的安全性 ,使其与传统前端系统迥然不同,前端系统所有的基本功能均可在少量的硬件之中实现。目前, R&S AVHE100系统可支持DVB-T2和DVB-T标准。

与传统的前端系统不同,R&S AVHE100仅由少量的硬件构成,是业界最紧凑的前端系统。该系统的核心是构建于超高性能的IT硬件之上的R&S AVS100视音频服务器,以及R&S AVG100视音频网关。仅仅依靠这两个设备,即可配置出一套完整的DVB-T2前端系统,包括若干标清和高清节目的编解码器、复用器、DVB-T2网关以及由工作任务导向的前端管理系统。

在R&S AVS100服务器中,所有的视音频信号处理完全基于软件模块,前端系统的信号分配和信息通讯完全基于IP传输,从而简化了安装过程并可以实现灵活的系统配置和方便的系统升级。R&S AVHE100可以很容易的集成在节目播出的架构中,并且非常适用于采用IP直接接入和输出的前端系统, SDI和ASI信号在输入系统时,由视音频网关将其转换成IP流。

该前端系统可以对视频流进行H.264和MPEG-2编码。作为可选项,也可以对视频流进行统计复用。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利用码率,从而传输更多的节目和提供更高的图像质量。相关的节目信息由DVB复用器添加。

前端的综合管理系统让客户能够配置、操作和监视系统中的各独立组件。由工作流程导向的直观的图形用户界面(可支持触摸屏操作),使系统操作大大简化。DVB-T2选件中还包含供DVB-T 和T2网关使用的SFN适配器,从而可以将若干发射机组成单频网(SFN)。该选件提供了所需的信令并产生符合标准的数据流。R&S AVHE100可通过简单的软件升级,由DVB-T有选择的升级为DVB-T2或者后续的标准,无需更换硬件。

独特的冗余概念设计及大的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R&S专利的 CrossFlowIP技术,保证了冗余运行中信号的不间断切换。使用多余的IP交换机,就不必依靠常规的Crossbar技术。在特定的运行状态下,R&S CrossFlowIP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在前端的主通路或者冗余通路内发送信号。这样,即使是在系统维护或者发生故障的时候,信号的切换都是无缝的。R&S AVS100 服务器以及IP交换机的关键硬件,如硬盘和电源都有备份,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作为选件的视频墙功能,可以对R&S AVHE100内信号路径上的各端口进行质量控制。通过测试结果的图形和数据显示,视频墙展示了节目播放和输出传输流的质量。

R&S AVHE100的维护成本也很低。硬件的减少既增加了安全性,又简化了运行维护和备件的储备。前端系统的功能扩展可以通过增加视音频服务器的软件选项,或者增加视音频网关的硬件模块来实现。

目前,R&S AVHE100 视音频前端系统,包括R&S AVS100 视音频服务器和R&S AVG100视音频网关,已经可以从罗德施瓦茨公司订购。

R&S AVHE100 数字电视前端介绍

R&SAVHE100 数字电视前端.jpg

R&S AVHE100 数字前端系统大大降低了DVB地面和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的复杂性。创新的R&S CrossFlowIP技术使系统内各组件达到了最佳的性能和最高的可靠性。与传统前端相比,该系统显著的提高了系统的冗余性。

R&S AVHE100是一个模块化的系统,将Rohde & Schwarz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与先进的IT科技相结合,在紧凑的结构中实现了前端的全部功能。R&S®AVHE100的主要功能均基于软件实现,仅需很少的硬件,同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灵活的配置。系统内所有信号的传输均基于IP。

通过简洁的图形用户界面(GUI),用户即可利用前端管理系统(HMS)直观的控制和监视系统信号流程。也可通过综合的广播电视墙(BVW)功能对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进行监视。R&S AVHE100 独辟蹊径,将高性能的软件模块与高可靠性的硬件相结合,为用户提供了业界第一款全IP的广播电视前端解决方案。

主要功能
• HD 和(或)SD MPEG-2/H.264 编码器,可实现统计复用
• DVB-T/DVB-T2/DVB-S/DVB-S2 复用,支持multi-PLP
• SFN 适配器和DVB-T2 网关
• PSI/SI 发生
• 冗余运行状态下的无缝信号切换
• 综合的智能电视墙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06382-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