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edus实验室针对多重抗药性结核推出多路复用分子诊断片上实验室

发布时间:2012-11-9 16:23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诊断 , 片上实验室
分子诊断工具供应商Veredus 实验室推出VereMTB多路复用分子诊断芯片。该芯片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和突变体,以及其它九种与临床有关的非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杆菌突变体是引起人体多重抗药性和全球结核病传播蔓延的主要原因。

多重抗药性结核病(TB)感染率上升是全世界面临的一大医疗挑战。有效的结核治疗方法要求诊断准确且快速,治疗方案严格且对症下药。传统治疗方法的缺点是可能会引起结核感染突变成抗药性结核菌株,导致治疗难度和医疗费大幅增加。当使用传统检验方法时,结核传染病确诊过程耗时长达8周。相反,VereMTB 能够在三小时内诊断并鉴定引起感染和抗药性的结核分枝杆菌,且检验过程只需自然样本*。传统治疗方法中,样本培养是最耗时的环节,因此,新产品可大幅缩短诊断时间。此外,该系统尺寸紧凑,可在需要时部署于多种环境中。

1.jpg

Veredus实验室首席执行官Rosemary Tan博士表示:“2011年870万人被确诊为TB患者,其中140万人死亡。这种高传染性病症被世卫组织列为世界单一传染性病原体中第二大杀手 ,更快的诊断过程和适当的治疗方法对抑制这种疾病至关重要。我们相信VereMTB能够满足TB诊断及时性和抗药性的迫切要求,确保医生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案。”

VereMTB 多路复用分子诊断片上实验室的设计和测试均通过TM-REST**项目进行,该项目属于以创新诊断方法战胜结核和疟疾为目标的欧洲第七框架计划。  

2.jpg

意法半导体执行副总裁兼大中华及南亚区总裁Francois Guibert表示:“意法半导体的医疗保健半导体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沿,从个人便携保健设备,到最小侵入性的微型化医疗器件,我们的传感器和功率技术已经实现众多医疗创新应用。采用意法半导体片上实验室技术的VereMTB明确代表了意法半导体具备运用其技术组合优势帮助解决全球医疗负荷问题的能力。”

作为中国结核诊断新技术评估计划项目之一,目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于北京评估这个基于意法半导体经过市场验证的片上实验室技术的VereMTB芯片。根据世卫组织2012年报告,印度和中国的结核病例约占全球40%,2011年近60%的多重抗药性病例出现在印度、中国和俄罗斯。

中国国家结核参比实验室主任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赵雁林教授表示:“北京CDC国家结核参比实验室利用从全国采集的样本评测VereMTB,我们特别关注的是该芯片对多重抗药性结核菌株的鉴定能力,这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多重抗药性结核菌株很难用其它方法鉴定,从测试结果看,我们非常看好其鉴定速度、准确性和完整性。我们期望继续与Veredus实验室合作,在结核病诊断上取得新的突破。”

VereMTB将亮相于第43届联合国肺健康大会,展会时间:2012年11月13 – 17日,会址:马来西亚吉隆坡会展中心,展台号:67。Veredus 实验室是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简称ST;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STM)在新加坡的子公司。意法半导体是全球领先的传感器技术供应商,销售的产品包括生物传感器,如片上实验室。

注:
* 自然样本指结核患者咳嗽时直接喷出的唾液。
** 欧盟组织的产学联盟,主要成员有意法半导体、意大利西耶娜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英国伦敦大学、Samara Oblast TB Service(俄罗斯)、德国国家分枝杆菌参比中心、阿尔巴尼亚肺病大学附属医院、比利时国家传染病与寄生虫病防控中心和瑞士创新诊断基金会。首席临床研发成员是意大利米兰San Raffaele科学研究院。作为项目的组成部分,Samara(俄罗斯)、Sofia(保加利亚)和Tirana(阿尔巴尼亚)为VereMTB提供测试样本。VereMTB近期于乌干达坎帕拉市进行了试用活动。

关于Veredus实验室私人有限公司

Veredus实验室私人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于2005年推出首款产品。Veredus 实验室是意法半导体在新加坡拥有多数股权的子公司。

Veredus 专业研制和销售创新的多路复用分子诊断解决方案,目标市场包括临床、特种和定制测试市场,其产品基于意法半导体独有的片上实验室平台。片上实验室平台的商标是VerePLEXTM 生物系统,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与微射流技术,集成多路复用的DNA放大电路和微检测阵列,能够快速、经济、准确地分析生物材料。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01161-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